张颖
成都市金牛区妇幼保健院,四川 成都,610036
零食包含的范围相对广泛,指的是正餐之外食用的各种食物、饮料等,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每人每天都会吃或多或少的零食。但成人已经具备良好的识别力和控制力,能恰当地选择零食的种类和食用量,而孩子只知道选择自己喜欢吃的,无法评估零食的健康水平,所以大人一定要采取有效方法加以控制,以免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给孩子选择零食的原则
零食是儿童合理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在选择时不能仅仅考虑孩子的喜好与口味,应根据孩子的年龄体型以及营养需求进行合理搭配,千万不能任由孩子想吃啥吃啥,一旦摄入过多的垃圾食品,很容易对孩子的正常成长发育造成影响。
自制的比买的好:家长们为孩子自制的食物,无论是在营养上,还是卫生方面都要明显优于购买来的现成零食。建议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水果、牛奶、薯类、坚果等为孩子制作小点心,这样能有效避免孩子摄入过量的油脂和糖。这类零食虽然相对健康,但也要严格控制摄入量,一般零食提供的总能量不宜超过每日总能量摄入的10%。最好规定一个加餐时间,离正餐不要太近,应间隔1.5-2小时,以免影响正常吃饭。同时要注意睡前不要吃零食,避免影响正常睡眠及口腔健康。
粗加工的更健康:精加工零食虽然在口感、味道上更胜一筹,但其中可能含有大量的添加剂,而孩子的排毒、解毒功能尚未完善,对成年人无害的食品添加剂很可能给他们带来安全隐患。所以,像葡萄干、坚果等食品就优于饼干、糖果等,尤其是染成五颜六色的零食,其中很可能存在对孩子来说超标的合成色素,尽量不要让孩子接触到这些食物。同时,建议家长在为孩子购买零食时,要注意看配料表,含多种色素、人工合成甜味剂、防腐剂的零食可能会引起多动症,而香脆食品中常会用到含有明矾的膨松剂,如果明矾中的铝元素过多地沉积在孩子体内,则可能造成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另外,不少零食的配料表中都含有氢化植物油、起酥油、植物奶油、代可可脂、人造黄油等,家长们要注意凡是这类食品无论是否明确标注,都含有反式脂肪酸,如果长期摄入过量,极易造成孩子体重超标。同时,营养成分表中脂肪、钠的含量越高,则热量也相对更高,也会给孩子的体重造成影响。
选择口味清淡的食品:外面买来的蛋糕、面包等往往更有滋味,这是由于添加了更多的糖,如果让孩子习惯过甜的食物,形成饮食偏好后,就很难再戒掉,所以在选择零食时,家长要提前品尝味道,尽量不要让孩子过早地接触重口味零食。自制零食时也要注意控制糖的用量,尽量用食材的本味来提升风味。另外,也要避免给孩子喝含糖饮料,尤其是一些糖分含量高,且没有其他营养素的乳饮品,长期饮用只会给孩子带来身体负担。平时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喝白开水的好习惯,引导孩子用纯牛奶、鲜榨果汁等代替含糖饮料。大家一定要明白味觉的灵敏度会随着饮食改变,如果孩子已经形成了嗜甜的饮食偏好,家长也不用过于担心,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减少糖分摄入的方式来进行控制。
零食推荐类别
(1)可每天食用:以低脂、低盐、低糖为主要特点,如水煮蛋、无糖燕麦片、全麦面包、豆浆、鲜牛奶、纯酸奶、煮玉米、烤红薯、鲜榨果汁、鲜榨蔬菜汁、各种水果及坚果;
(2)每周可吃1-2次:含有中等量的脂肪、盐、糖,如牛肉干、黑巧克力、火腿、肉脯、蛋糕、卤豆干、海苔片、红薯干、月饼、蚕豆、鲜奶冰淇淋、水果冰淇淋;
(3)每周不超过1次:高糖、高盐、高脂肪的食品,如棉花糖、奶糖、水果糖、炸鸡、膨化食品、巧克力派、炼乳、奶油夹心饼干、罐头、可乐等。
控制零食有妙招
减少曝光,合理引导
对于还没到吃零食年纪的孩子,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吃不健康的零食,以免孩子形成想吃零食的欲望。如果孩子已经有了吃零食的习惯,那么减少零食在家里露面的机会也是有效的方法。在每次出门购物前,可以和孩子一起列一个清单,把孩子想买的东西加进去,但要提前和孩子沟通,约定好只能写1-2样,到了超市要让孩子帮忙找清单上的东西,培养孩子遵守诺言的意识。另外,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根据孩子的年龄制定合理的进餐时间表,到吃饭的时间一定要吃饭,如果孩子只吃一点甚至不吃,家长也要坚持不给孩子零食充饥。同时,虽然我们不提倡一味地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但也不能一直和孩子对着干,以免其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当孩子能做到按时、按量吃饭时,家长也要适时地拿出零食给予孩子奖励,这样能使孩子更加配合,也有助于拉近亲子关系。
阶段管理,全面营养
不同年龄的孩子在生长发育需求方面是不一样的:2-5岁的儿童要按照“吃好正餐、适量加餐、少量零食”的原则,零食类别优选奶、水果、坚果等,给孩子准备坚果时要注意将其碾碎,加入到粥或者牛奶中,以免孩子整颗吞下,导致卡喉,吃完零食后,家长要提醒并帮助孩子清洁口腔;6-12岁儿童的正餐摄入量明显增加,因为已经步入校园,所以居家时的两次加餐可能无法保障,由于饮食间隔时间较长,极易产生饥饿感,家长可为孩子提前准备健康的零食,叮嘱他课间适量加餐;12岁以上的孩子迎来了身体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更强,很可能对某些零食产生依赖,家长应与孩子一起学习营养知识,耐心地向其讲解合理选择零食的必要性。
悉心陪伴,耐心交流
一些家长可能存在这样的困扰,孩子非常迷恋零食,管也管不了,戒也戒不掉,这时我们需要反思是不是与孩子的相处出了问题。即使是成年人,在烦躁或者郁闷的时候,也会从食物中寻求安抚,而孩子的身心尚未发育成熟,零食对他们的精神作用更是不容忽视的。如果父母能抽出较多的时间与孩子很好地相处,那么孩子自然能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心和关爱,对于物质安慰的需求就会明显减少。所以建议家长们要主动学习科学的育儿知识,平等地对待孩子,给予其真情关注,以免其心灵受到压抑。对于已经具备理解能力的孩子,家长要平和地对孩子讲解垃圾零食的害处,避免应用欺骗、隐瞒等方式,要让孩子切实地感觉到父母是在替他着想。
爱吃零食是孩子的天性,无论是什么零食,稍微吃一些都是没关系的,家长要做的不是让孩子彻底远离零食,而是要为孩子选择并准备健康营养的零食,并靠自己的智慧和心胸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控制好零食进食量以及进食时间,这样既有益于孩子的身体健康,也能有效避免其对家长产生抵触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