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水沙变化影响与区域响应相关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1月3期   作者:杨春丽 董臣
[导读] 本研究决定对黄河流域水沙变化影响进行研究并与区域响应,有利于对黄河水沙关系的了解
        杨春丽  董臣
        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
        摘要:本研究决定对黄河流域水沙变化影响进行研究并与区域响应,有利于对黄河水沙关系的了解,及时掌握黄河新情况,并且发现黄河出现的新问题并对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采取适当措施用来调整黄河治理策略。
        关键词:黄河;生态环境;水量沙量;区域响应
        1.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
        1.1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
        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的振兴,也是中华文明复兴的一个重要标志,黄河地区的治理与其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是我国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座谈会上,习近平提出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河水沙变化关系到水土保持与生态治理,治黄方略制定,水资源配置与管理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布局等,黄河水沙变化也已经成为水利,生态,环境和经济等多领域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传统工业化不可持续的弊端日益暴露,在中华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生态文明新发展方式已经成为中华文化复兴所必需且有助于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
2黄河水的作用以及影响
2.1黄河水的作用
        黄河流域不仅仅在生态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黄河为我国的生产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黄河沉积形成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都是当地重要农业生产基地,每年能够生产大量的粮食及其他农产品。同时黄河也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要力量,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且黄河在流经过渡带时,由于地势高差大,河流落差大,从而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同时黄河急流可以发电,现建立了很多水电站,例如李家峡、龙羊峡、刘家峡、小浪底等,大大小小的水利设施及水电站在黄河防洪治沙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中游河段的三门峡大坝控制黄河水量的89%,黄河沙量的98%,在中游水沙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都有效地减少了黄河下游河道的淤泥堆积。
2.2黄河水的影响
        黄河水为我国北方地区人民生产和生活提供了足够的电能。黄河还可以引水灌溉周边农田,及时补充周边地区地下水,调节河流附近生态环境与气候,作为饮用水水源。黄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给黄河上、中游地区的工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能。黄河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这些地区大多降水不足,黄河水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使这里的土地出现了生机。 黄河它不但塑造华北平原,而且提供灌溉水源,养育中华儿女。不仅提供宽敞河道供船舶行驶,而且提供水能发电。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生产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人。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黄河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例如:利用黄河水灌溉农田、黄河携带的泥沙冲积形成了华北平原、为黄河流域的居民提供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等。
3黄河水沙含量及其形成原因
3.1水沙含量
        在做出贡献的同时,黄河泥沙变化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黄河因泥沙淤泥而进行了多次改道,黄河流域的旱灾,涝灾以及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近年来,据相关部门检测数据显示,黄河水沙含量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黄河中游汇入的主要支流有30条,绝大部分支流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区域内的夏季暴雨的骤发以及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洪水和泥沙的主要来源。但近年来黄河中游地区水沙含量发生了较大变化,以中游地区龙门、头道拐、龙潼关和花园口4个水位站点为例,分析黄河中游1957到2017年近六十年间的四个水文站水沙变化。
        研究发现,在近六十年间,黄河水沙发生了显著变化。

从径流量上来看,4个水文站自1957--2019年来近60年间,径流量成整体下滑趋势;从输沙量上看,除水道拐水文站输沙量缓慢减少外,其余3个站口的输沙量在1957年到2019年均呈现快速减少的状态。根据最新研究数据显示,中游2006--2019年年均含沙量减少了2.12kg/,龙门站年均含沙量大约减少了5.71kg/。黄河边下游河道河长786km,自上而下可分为4段。其中孟津至东坝头河段是1855年铜瓦厢决口前的老河道,孟津至高村为游荡性河段,河道宽浅,沙洲居多,河势摆动频繁;东坝头至高村河段堤距上宽下窄,河道顺直,滩唇高,堤根低,滩面串沟众多;高村至陶城埠河段,是过渡性河段,堤距约1~8.5km,主槽宽0.5~1.6km,滩槽高差2~3m。由于河道整治工程的修建,河势已基本得到控制。
        
3.2水沙形成原因
        居民长期的砍伐使暴雨骤发时期该地区的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大量的泥沙涌入黄河,因此黄土高原一直是生态保护治理的重要区域。近年来,当地政府不断加强对黄土高原地区的管理,开展源头处理,植树造林,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修建梯田,固沟,护坡,修建水库从而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将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同时进行,使该地区水土流失问题得到一定的改善。通过我们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生态调查发现,黄河的年均输水量已经从十六亿吨减少到了现如今的三亿吨左右,减幅达到80%。黄河泥沙减少的另一个原因是暴雨及降水量的减少,暴雨冲刷地表土使地表土随河水进入河道,增大河流含沙量,长时间的降水导致洪水爆发,爆发的洪水带走了大量的泥沙,这也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近年来暴雨发生频率不断减少,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均大雨日数较80年代以前减少了大约26.2%,暴雨日数减少了大约53.7%,日降水量大于100毫米的大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日数减少,从而直接影响泥沙入黄量。
4解决黄河水现状建议
1)变废为宝,合理利用
        黄河每年夹带大量泥沙流入黄河,对中下游地区的生态活动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但是随着我们不断发展新技术,不断研究黄河泥沙的性质,揭示了黄河泥沙固结胶凝机理,并建立了黄河泥沙资源利用基地,使泥沙变废为宝。
2)加强黄河下游以及三角洲湿地的水沙数据监管
        黄河流域水文状态及演变是一个动态过程,为了使黄河流域的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与开发,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监控与研究。首先,加大对黄河下游水沙含量的输入与输出进行研究,确保及时掌握水沙的收支情况。其次,做好极值的测量与控制,算出最大值,最小值,并做好相关数据统计,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最后将近年的水沙数据与往年的水沙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做好信息统计。
3)黄河三角洲湿地的生态保护
        三角洲湿地的生态保护工作也十分重要,相关管理部门应尽快实行退耕还林策略,为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家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完善湿地保护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生态恢复速率。
展望
        通过研究,我们了解到治理黄河的重点不仅仅在于保护,更在于治理,想要改善黄河流域的生态系统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二是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三是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四是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五是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要对黄河流域进行治理,就要要加强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并具有高质量发展的理念的领导,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干大事的优越性,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尊重规律,更加注重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协同性,整体性,抓紧开展顶层的设计,加强重大问题的研究,着力创新体制的机制,推动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以及高质量发展,在黄河治理方面迈出了更新,更大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张国兴,苏钊贤.黄河流域交通运输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解与情景预测[J].管理评论,2020,32(12):283-294.
        [2]曹学刚,程国强,李龙亮.MT法在银川平原黄河东岸地热资源调查评价中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21,33(01):141-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