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金湖县社会治理指挥中心 江苏金湖 211600
摘要:对宏观经济运行的总体把握是做好财政宏观调控的重要前提。当前,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下,应根据宏观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矛盾,采取针对性、预见性、有效性更强的财政宏观调控对策,以实现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的目标。
关键词:财政 宏观调控 政策
一、当前经济运行和财政宏观调控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国内外形势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增长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主要宏观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在优化调整。但是,经济运行和财政宏观调控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是稳投资压力较大。2019年上半年,消费的贡献率是60.1%,资本形成的贡献率是19.2%,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贡献率是20.7%。“三架马车”中,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低,虽然不能重走粗放经济增长的老路,但也不能放弃在结构性领域扩 大投资,带动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长的 作用。
二是产业结构与需求结构优化仍有操作空间。首先,从投资结构看,投资结构呈现优化趋势,比如高技术产业投资较快增长,2019年1—10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4.2%,快于全部投资9.0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 14.5%和13.7%。但一些新的投资热点尚未受到关注和重视,比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类投资、城镇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投资、城乡居民健康类投资等。而且因为总体投资拉动作用在降低,说明投资结构优化与投资增长的效应远未得到发挥。其次,从需求结构看,消费需求增长虽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但消费结构内部,消费热点不明显,传统的房地产消费存在与政府引导政策相背离的现象,与中小城镇发展缓慢、一二线城市房地产投资过热、乡村振兴推进缓慢等问题并存。另外,还存在低收入阶层发展类消费受到局限、高收入阶层享受类消 费发力不够等问题。
三是财政宏观调控手段运用针对性不强。财政宏观调控政策手段分为总量需求和结构供应调控。当前宏观经济运行并未具有明显的总量调控需求,而结构调控要求十分强烈。但是,当前针对投资结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不合理出台的财政支出与税收优惠政策并不完善,结构性 调节政策力度不够,调控效果有限。调控重点不突出。调节收入分配固然是财政调控的重要目标,但当前改变经济运行下行轨迹,必须针对带动经济增长的重点地区、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实施有区别的调控政策。当前对高新技术类产业、社会领域投资、服务类产业投资缺乏有力的财政投资、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工具的综合运用,刺激效应有限。
四是财政政策对经济预期的调节还不到位。面对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增加,人们对各种预期不确定性也在增加。宏观调控的目的就是借助政府力量为经济运行注入确定性,增强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与信心
二、如何进一步完善当前财政宏观调控政策
一是明确当前财政宏观调控的目标。财政服务于宏观经济,当前宏观经济运行急需解决的矛盾就是稳增长、稳就业、防风险。因此,财政调控目标就要围绕上述三方面展开。
其 中,稳增长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才能保证就业被经济增长所吸纳,才能保证政府财政收入保持一定增幅,为政府运转与财政调控提供财力支持。稳定就业水平,减少失业,使具有劳动能力的个人都有一份足以保障个人和家庭生活的收入,实现社会稳定。而防风险表现在多方面,包括经济下行风险、通胀风险、就业风险、企业不景气风险、财政风险、金融风险等,其中许多经济风险都可能转变为财政赤字扩大风险和经济不稳定风险。财政宏观调控要把防范上述三类风险作为当前主要目标。
二是把相机调控作为财政调控的常态选择。财政政策相机调控在控制 总需求和促进就业方面是很有效的调 控手段。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需要把 稳增长、稳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 目标,更多运用财政支出和债券发行 等手段调节供求、促进就业。
三是把定向调控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调控方式。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财政要把稳投资、促消费、稳外贸作为定向调控目标。其中要把扩大有效投资 作为稳增长的主要手段。所谓有效投资,就是既带动经济转型、又推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比如继续扩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增加对国民经济影响较大的关键技术领域的研发与推广投资,增加对重大技术装备领域的投资,推动我国科技进步,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带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还要增加对服务贸易产业的投资,如养老服务业与城镇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投资,金融、保险、信息化、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的投资,确保宏观经济运行可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上述产业的快速发展。稳外贸,就是灵活运用关税政策和其他财政政策,扩大对新兴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弥补对美贸易受阻带来的外贸下滑损失。在技术和先进装备进口方面尽可能增加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进口,逐步摆脱依赖美国市场的局面。
四是把精准调控作为财政调控的重点调控方式。提高财政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就需要选择经济运行中的重点领域实施精准调控。当前财政调控的重点应该是防范债务风险、精准脱贫。一方面我国在大规模减税降费,使财政收入增长受到限制;另一方面要推动经济增长,需要增加财政支出和税收优惠,刺激投资和消费增长,其结果必然是财政赤字扩大和债务规模的扩大,使财政宏观调控陷入两难境地。这就需要财政部门审慎在减税降费与扩大财政支出和赤字规模之间做出合理选择。应增大减税降费对投资和消费的激励作用,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对投资和消费结构优化作出的财政支出、补贴、税收优惠政策调控,要讲究把“钱用在刀刃上”,讲究调控的节奏和技巧,以尽可能少的财政支出和补贴达到有效调控投资和消费结构的目的,使财政支出、补贴、税收优惠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提高调控宏观效果。这样既使减税降费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也使财政支出与赤字的扩大控制在政府财政可承受范围内,达到财政调控的目的。债务风险防范重点应放在地方政府盲目扩大债券发行规模上,要把地方债务控制在地方经济发展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和地方财政具备的偿债能力基础上,同时防止利用PPP模式变相扩大债务。精准脱贫要充分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引导与示范作用,把有限的财政扶贫资金更多用在特困地区和特困群众的生活救助和生产扶贫上,加强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对象的教育与就业扶贫,发挥基层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 精准施策作用,动员企业和社会参与到精准脱贫工作中来,加快实现2020 年全国精准脱贫目标。
五是加强财政宏观调控的监管与绩效管理。提高财政宏观调控效果,必须加强对财政宏观调控资金使用的监督,防止财政资金使用不当、截留挪用、贪污流失等情况,确保财政调控资金按政策、按程序、按法规、按用途有效使用,提高财政宏观调控效果。同时,对用于财政调控的支出、补贴和税收优惠的实际操作过程进行跟踪问效,对资金使用效果进行绩效评价,评价结果运用要与预算调整、责任单位与个人的奖惩及明年的预算编制联系起来,切实提高财政宏观调 控的效果。
参考文献:
杨良初.进一步完善当前财政宏观调控政策的建议【J】经济与管理,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