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林
(广西瑞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广西北海 536000)
摘 要自党的十七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国家重点发展战略以来,经过十余年来的强化深入推进,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工作报告上均用浓墨重笔进行了成果描述,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
在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作为污染物产生最重要的一环,必将受到高度重视及严格管理,环境债务内卷将成为环境治理的主要手段,环境绩效竞争将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一环。
因此,有效分析企业面临的环境现状是企业开始环境绩效竞争的第一步,本文基于PEST方法对当前企业面临的环境现状做简要分析讨论,以便帮助企业进一步认识环境当前现状,为企业制定环保规划与环境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现状
一、引言
在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已经基本形成,生态文明的理念日益成为社会共识,在生态环境治理、功能区域制度、节约资源、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等各方面均全面得到大力推进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长期发展规划中,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习近平总书记所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新时代的基本方略中将执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同时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列入工作报告十三大项中的第九项,明确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五个方面内容。
在上述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目标的大背景下,作为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重要手段的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显而易见的,将是一项依法依规、动真碰硬、紧盯不放和标本兼治的持续性工作。对于企业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有效分析当前环境现状,提升企业应对能力,将有助于企业在新时代的生存与发展。下面就我国当前的环境做简要分析。
二、政治环境现状
十七大以来,我国将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国家重点发展战略,自2015年起,生态环境部推动实施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制,截止2020年,已基本完善各类法规条款,从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标准体系四个方面充分健全了我国建国以来最严的环保法规体系。
在法律方面,2020年5月底,我国《民法典》中确定了“绿色原则”为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物权、合同、侵权责任三编都加入“绿色”原则的有关内容。其中专章规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不仅延续此前法律有关规定,还根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等实践进展,增加规定违法故意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并明确规定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和赔偿规则。
目前由生态环境部负责组织实施的法律共13部,占现行有效法律总数(270部左右)的约二十分之一;另有22部与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相关的资源法律,构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法规标准大框架。
在法规部规方面,由由国务院颁布、生态环境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的行政法规共30件,占现行有效行政法规总数近二十分之一。由生态环境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颁布实施的部门规章共计88件。有效的保障了相关法律的推行实施。
在标准体系方面,现行国家生态环境标准总数达到2140项。其中,包括强制性标准中有17项环境质量标准,186项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同时包含1231项环境监测类标准,42项环境基础标准,648项环境管理规范,16项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标准。
四个方面的完善,充分表明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长期治污、长期监管、长久实施将成为企业未来面临的基本状况。
三、经济环境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环境保护经济政策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相较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在起步较晚,但经过近年来随时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在环境保护经济方面政策的落地实施,我国目前主要从四个方面实施了环保经济政策:
第一,从2018年1月起,我国正式开始实施征收企业环保税,多排多收、少排少收。有效的促进了企业自我开展节能减排行动,提升了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在企业扩产的同时,兼顾企业减排。
第二,“污染者负担”原则,自2011年起,我国开始发布有关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相关指导意见,截止2016年,正式出台实施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总纲》及其相关调查附件,与法律法规相互呼应,明确了在污染物担责的同时其具体量责方法。有效震慑了企业,降低了违规行为的产生数量和危害情况。
第三,实行“排污权交易”,我国的排污权交易始于1988年的排污权交易制度,初步开展了水污染物排放指标交易;1999年中美签订““在中国利用市场机制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的可行性研究”” 的合作意向书后,开始引入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的可行性研究等一系列排污权交易,截止2017年,我国开始推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结合当前实施的排污许可证制度,确定了企业排污情况后,排污交易权将在未来几年中得到进一步释放,企业排污交易将更加频繁常见。该行为也将进一步促进企业的排污行为管控,有效降低企业排污行为。
第四,鼓励发展绿色产业。随着我国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绿色环保、清洁生产则成为社会前进发展的主流方向。绿色产业是基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生产过程的生命周期的每一个环节,从绿色环保、清洁生产的角度开展企业生产运行。从而实现无害化资源化、循环经济以及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社会。
四、小结
通过上述我国的环境面临现状描述,可知我国企业目前所处的环境保护压力是极大的,同时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几年里,各项法规得到进一步解释和运用后,实际面临的环境保护运行压力与受到的监管压力必将倍增,环境保护将成为企业面临的管理红线与底线,不可逾越与触碰。但同时也可以看到的是,绿色产业将得到极大的促进,企业也逐步将研发力量从降本增效,提高产品质量与产能方面分一部分介入企业绿色生产,清洁生产方面,在进一步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也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走向国际化市场。
参考文献:
[1]安志蓉. 企业环保投资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
[2]黄仕佼. 企业的环境管理能力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