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锅炉燃烧调整对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 张文生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33期   作者:张文生
[导读] 摘要:在我国社会整体水平稳定提升,环境保护意识愈发普及的形势下,锅炉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领域,而氮氧化物排放作为锅炉燃烧排放影响中的重要检测内容,其与锅炉燃烧调整的关联以及相关管理措施尤为关键。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国电(东营)热电有限公司  山东东营  257000)
        摘要:在我国社会整体水平稳定提升,环境保护意识愈发普及的形势下,锅炉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领域,而氮氧化物排放作为锅炉燃烧排放影响中的重要检测内容,其与锅炉燃烧调整的关联以及相关管理措施尤为关键。文章以此为背景,探究氮氧化物排放与锅炉自身燃烧调整的实际影响,揭示相应解决途径,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锅炉;氮氧化合物;排放管理
        引言: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落实影响下,锅炉在燃烧中产生的排放物,是环境检测保护工作中的重点内容,而烟气作为其主要排放物,其中的氮氧化物以及硫氧化物,是对环境影响较大的物质,氮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与碳氢化合物进行结合形成烟雾,对大气环境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因此明确其与锅炉燃烧运作联系,探究控制措施是十分关键的。
        1 锅炉燃烧与氮氧化物排放影响
        1.1锅炉设备构造
        以胜利发电厂三期#5锅炉为例,其属于2141t/燃煤超临界直流锅炉,燃烧方式为新型墙式切圆燃烧,其主燃烧器二次风以5°标准偏离一次风,其布置方式以风包粉的形式为主。该锅炉设备中过热器是以三级布置方式构成,分别为位于上炉膛的分隔屏过热器、置于尾部竖井后烟道的低温过热器、位于折焰角上面的末级过热器。其风烟系统配置2台动叶调节轴流式送风机、2 台动叶调节轴流式一次风机、2 台小汽轮机驱动的静叶调节轴流式引风机以及2 台三分仓回转式空气预热器。
        1.2燃烧调整影响
        针对氮氧化物生成特性,锅炉燃烧调整对其生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一次风速与二次风影响。针对一次风速影响,在锅炉自身处于80%额定负荷状态时,在确保其余参数自身未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利用风压变化对一次风速进行调整,在此过程中,氮氧化物在风速逐渐提升的情况下,其排放量命题明显提升,引发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一次风自身对空气产生的作用反应(卷吸与引射),使得空气领域形成一定回流区域,而在一次风速提升的影响下,该区域附近烟气中的CH基团产生聚集,其对氮氧化物的还原作用,使得该区域成为还原区,同时一次风速提升情况下煤粉着火会被推迟,氮氧化物在该条件下会增大,因此从整体上观察分析,一次风速的提升会令氮氧化物呈现增长态势[1]。而针对二次风影响,大风箱结构是本文分析的锅炉装置二次风主体结构,其布置有三层油风室,在距主燃烧器上层二次风喷嘴上方约 3904m处布置有四层分离燃尽风(SOFA)喷嘴,SOFA风采用四角布置。二次风对氮氧化物生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配风方式方面,在目前的锅炉燃烧二次风配风方式中,正宝塔配风、倒宝塔配风、均衡配风、束腰配风以及鼓腰配风是主要的配风方式。以正宝塔配风为例,将装置中的三层二次风风门以不同的开度进行设置,以此令实际给粉量按由上至下的顺序实现逐渐增加,通过在主燃区增加二次风投入,强化空气与煤粉混合效果并提升实际燃烧效率,但在此过程中燃料型氮氧化物的实际生成量会有所提升,使其排放量在实燃烧过程中有所提升。
        其二,氧量影响。在锅炉自身配风方式、负荷状态、磨煤机组合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锅炉氧量,统计分析氮氧化物在该情况下的实际变化。

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在初始阶段会伴随氧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在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其排放量增加趋势逐渐平缓。该影响变化的原因在于氧量的增加提升了锅炉燃烧强度,使得热力型氮氧化物在炉膛火焰温度提升的情况下不断增加,并且在氧气浓度提升的影响下,氮氧化物拥有更好的氧化环境,使得燃烧型氮氧化物也随之增加,但在氧量继续增加的情况下,燃烧温度会在锅炉入风量继续提升的影响下降低,使得氮氧化物排放增长趋势逐放缓。
        其三,锅炉负荷与燃烧各层煤粉量分配影响。针对锅炉负荷影响,锅炉机组负荷涉及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炉膛温度、总风量等,从李理论模型角度出发,锅炉热负荷会在锅炉负荷降低的情况下降低,古锅炉炉膛中心温度也随之降低,热力型氮氧化物在该情况下会相应减少,但此时相对过量空气系数会随之提升,而燃料型氮氧化物在该条件下会逐渐提升[2]。因此从整体排放量角度分析,锅炉负荷对氮氧化物排放量的影响并不明显。而针对燃烧各层煤粉量分配影响,其与配风方式的结合能够对氮氧化物排放产生一定影响,束腰配风方式为例,其中下层煤粉量增加,上层煤粉量减少的情况下,使得煤粉在还原区的时间较长,并使得火焰中心位置有所降低,燃料型氮氧化物与热力型氮氧化物在该条件下的生成量均有所降低,使得氮氧化物排放量在整体上有所减少。
        2 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措施
        基于上述锅炉燃烧与氮氧化物排放的具体影响,为降低锅炉燃烧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可从以下几方面对氮氧化物排放进行控制管理。
        其一,降低一次风母管在锅炉运作过程中的压力,以此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二次风量,使得锅炉内的氧气含量适当提升,落实燃料分级燃烧的模式,以此降低氮氧化物总体排放量。
        其二,加强对氧含量的控制。基于氧含量对排放的影响,应在确保锅炉正常生产运行的前提下,将含氧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此在降低过量空气系数的同时,满足锅炉燃烧的实际需求,使其燃烧处于低氧状态,以此将氮氧化物生成量控制在相应范围内。
        其三,重视煤粉控制。应侧重从煤粉自身粗细程度出发,落实生产管理工作,严格遵循15%的标准对煤粉粗细程度进行控制,若出现煤粉变粗且超出该标准的情况,应及时进行排查,挖掘具体原因,以此令锅炉燃烧煤粉始终处于合格范围内,以此提升氮氧化物排放控制工作的稳定性[3]。
        其四,优化实时排放监控工作。应及时引入新型技术以及相关专业设备,对锅炉燃烧的氮氧化物排放进行实时监测,争取第一时间发现排放异常情况,并结合具体监测信息与锅炉燃烧调整变动,分析相关问题,合理解决相应障碍。
        结束语:综上所述,基于环保护工作对锅炉燃烧的要求,为降低氮氧化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应结合锅炉设备自身特点以及燃烧运行机制,分析燃烧调整与氮氧化物生产的实际影响,进而通过采用针对性措施,降低氮氧化物总体排放量,便于相应企业单位控制生产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综合提升锅炉燃烧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伟.基于优化燃烧调整降低锅炉氮氧化物的试验分析[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0,10(12):66-67.
        [2]李强.锅炉燃烧调整对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0,10(06):64-65.
        [3]刘贵超.煤粉锅炉燃烧调整对氮氧化物排放量及热效率影响的试验研究[J].工业锅炉,2019(02):9-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