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情境教学"的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期   作者: 王海泓
[导读] 语文在小学阶段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王海泓
        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 226200
        摘要:语文在小学阶段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要把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作为重点。情境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参与热情,加深学生记忆,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文章针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进行阐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现阶段;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和发展,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经调查显示,一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参与热情不高因此教師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学习。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境教学的重要性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2、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应该是主动的进行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更好的体现。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去探索,去思考的能力。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及时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或者在课堂教学中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之间可以自己组成小组,对问题展开分析,讨论,最终让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在讨论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教师应该及时进行指导,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境教学的策略
        注重情感引入,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创设情境法,一要注重情感代入,二要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升上去。在传统教学中,许多教师将提高学生的应试成绩当作主要教学目标,而对学生的关注程度不足,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对于正在成长关键时期的学生来说,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并不提倡。教师应该放弃“填鸭式”教学方式,真正去关注学生的想法,可以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融入情境教学法中,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带有情感进入到情景教学中。比如,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将课本内容以情境教学展示出来,让学生扮演其中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扮演中,去了解自己扮演角色时的内心想法,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中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这样的情境教学,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代入了真实情感。
        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情境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枯燥、程序化情况,导致学生产生厌倦、犯困等问题,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因此,要想将问题解决好,就要创设情境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和学习密切联系,领悟到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分析教学中某一段内容时,可以通过讲述具体方案内容,将自己想法表达出来。

按照这样讲解方法,能够很快提升师生之间交流和沟通的方式,也能够使学生在分析阅读内容时变得简单易懂,更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还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有效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对促进学生学习起到了良好作用。
        拓展情境创设方式,提高情境创设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氛围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重视情境创设,还要合理地提升情境创设,并在此基础上开拓情境创设路径,通过学生推演和教师演练等方式来扩展情境创设范围。例如,在阅读《下雪了》这篇课文时,可以将情境创设的优势及作用展现出来,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将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全部发挥出来,在“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这一段时,教师可以通过黑板画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小鸡画竹叶,是因为小鸡的脚印在雪地上是竹叶状的;小狗画梅花,是因为小狗的脚印在雪地上是梅花状的;小鸭画枫叶,是因为小鸭的脚印在雪地上是枫叶状;小马画月牙,是因为小马的脚印在雪地上是月牙状……依次往下进行讲解,最后老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在黑板上画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的脚印,让学生更好地體会到阅读内容的真正意义。
        在学习了《陶罐和铁罐》这一阅读内容时,教师通过与学生沟通来完成情境创设。在分析阅读内容之后,教师让学生扮演内容中的角色,一个扮演陶罐,另一个扮演铁罐。在表演过程中,学生要抛开扮演角色的想法,让自己真正投入到角色中,想象成自己在和陶罐对话,只有这样,才能深入理解内容意思。最后,鼓励学生把自己扮演角色中的想法相互交流。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又能让学生对内容了解得更透彻,还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使师生之间的情感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情境创设的形式与内容,能更好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依靠朗读融入情境,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精挑细选之后编撰而成,因此每一篇都是能够影响后世的经典名篇,都充满了作者渴望表达的真实情感。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为了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促使学生和文字语言直接展开接触,在情感层面实现共鸣,从而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完全掌握,并提升自身的理解水平。
        例如,在进行课文《要下雨了》教学的时候,教师便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促使其能够字字认真拼读,逐步完成全文朗读。这样的速度或许比较慢,但是学生对每一个字都能完全认清。之后教师再基于文章本身,向学生提问:“雨天会有怎样的景色出现呢?”“在日常生活之中,大家是否认真观察过下雨前的情景呢?”“下雨之前和下雨之后,究竟有哪些不同呢?”通过这一形式,学生便能全身心融入到教学情境之中,或者将自己直接代入到问题之中,将自己想象成文章中的某些人物,认真体会,感受其中包含的情感价值。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众所周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新课程改革的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技术凭借自身的直观性、实用性在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景,将语文中枯燥难懂的知识点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下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加深学生记忆,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冰.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
        [2]李学铭.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策略概述[J].学周刊,2019(35)
        [3]廖婷怡.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读与写,2017,14(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