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小学中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期   作者: 韦众转
[导读] 有目的性地对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进行培养

        韦众转  
        广西河池市环江县第五小学    547199

        摘要:有目的性地对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进行培养,是小学中年级阶段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培养数学计算能力不但能够使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升数学综合素养、激发学生数学潜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小学数学教师要熟练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基础数学知识的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本文将简要分析小学中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的分发,对提升小学中年级学生计算的教学提出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数学;计算教学;提升策略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为了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我国教育体制加快了教育改革的速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为了提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新课改提出了更高了要求。在这个背景下,小学中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的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根据新课改提出的具体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生情况,不断完善教学教法,提升教学效率。
一、小学中年级数学计算教学中的问题
        在传统的教育中,小学中年级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数学计算教学脱离实际生活。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教学的往往采用传统的题海战术:通过大量的重复来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没有将数学计算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对学生在数学计算中存在的问题难以有效地解决。其次,没有将数学计算的知识讲解和计算练习有效结合[1]。许多教师在数学计算的实际课堂教学中,对课堂的时间分配不合理。在上课时用很少的时间对数学计算法则进行刻板的传授,剩下大部分时间则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因此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对于数学计算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最后,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虽然新课改对小学阶段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明确地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重视学生应试水平的提升,再教育中重视成绩,忽视学生的其他能力,导致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普遍不高。
二、小学中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目标
(一)学会数学计算方法
        会算法不但要求学生会利用九九乘法表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更要求学生在掌握数学计算的基础方法上,探索更加复杂、精细的运算方法。例如,在学生进行50×50的计算时,可以把被乘数和乘数后面的0同时移到1后面,即5×5×100,最后得出2500的计算结果,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计算结果,再反推出更多的计算方法。
(二)掌握数学计算的原理
        在学习基本运算方法后,就要求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学计算的原理。小学中年级计算的所有原理都是建立在九九乘法表运算法则之上的,因此计算都比较简单。要想提高学生的人数学计算能力,就要求学生将九九乘法表完全掌握并能够熟练运用。只有牢记乘法表,才能使学生有扎实的计算基础。在掌握乘法表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乘法表的准确性进行求证,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掌握数学计算的原理。


(三)增加数学计算难度
        把数学计算原理和计算方法相结合是小学中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的主要目的。
掌握数学计算原理和方法之后就能够挑战较为复杂的计算题目了,通过进一步增加数学计算难度。教师通过不断激励学生挑战自我,突破极限,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2]。在演算更加复杂的计算题目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不断总结出新的解题思路和运算规律,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三、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效率的具体策略
(一)紧跟教材内容进行教学
        教材知识内容是小学教师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分析教材内容,掌握教材内容潜在的深意,将教学效果和教材内容知识充分结合。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知识体系,对教材内容进行系统地整理,并根据教材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明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充分掌握教学重难点。其次,教师还要能够将教材和新课改要求相结合,合理预测对教育的未来趋势,在教学中做好充分地准备。
 例如,新课改不断加强对小学阶段学生数学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的重视,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列举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来引导学生对常见题型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联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构建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这对提高小学中年级阶段的数学计算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加入课堂知识的教学中。
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知识内容,构建思维导图,并将思维导图分享给其他同学,使学生在思考和交流中掌握数学计算知识,理清思路,优化知识结构。
(三)注意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小学中年级阶段学生的学生由于好奇心中,再加上自制能力不强,在课堂学习中很容易分散注意力。部分教师在进行数学计算的课堂的教学时,采用传统的讲解练习法,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教师在进行混合法运算教学时,可以模拟商场购物的情境,让学生扮演顾客和收银员。如要给三个人买橘子,其中两个人想要五个橘子,一个人想要三个橘子,那么一共需要买多少个橘子?通过情境的创设,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计算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四)建立学习兴趣小组
        教师在小学中年级阶段的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建立学习兴趣小组,引导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导致学生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而通过建立学习兴趣小组,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准自己的定位,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同时同学之间还可以相互监督,相互激励,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学计算是小学中年级阶段必须具备的一项数学能力,对于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要想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教学的效率,就必须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使教学方式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王丽.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提升策略探析[J]. 中华少年, 2018(2).
[2]朱华林.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分析[J]. 儿童大世界(下半月), 20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