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探讨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期   作者: 赵志辉
[导读] 进入小学高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能力、意愿等方面出现分化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学生在成长中必然会出现的个性发展现象

        赵志辉
        灵石县翠峰镇北王中小学   山西省 晋中市   031300   
        摘要:进入小学高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能力、意愿等方面出现分化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学生在成长中必然会出现的个性发展现象。这就要求我们不能过于追求学生学业的整齐划一,而应根据学情和需求合理采用分层式教学,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并满足学生个性成长的需求。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主要是基础性目标,所以,大多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注重照顾全面,力求保证每名学生都能较好掌握数学知识,因而习惯采用平衡式的教学策略——但是,进入高年级后,学生由于思维能力、兴趣倾向以及发展需求等方面逐渐呈现出个性特征,数学成绩不像低年级那么平均,出现了一些分化。这样,教师再强调这种平衡式教学,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学习力差的学生跟不上节奏,学习力强的学生"吃不饱"——因而,对这个学段的数学教学来说,教师应客观认知到这种学生成长中必然会出现的个性发展现象,积极采用分层式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成绩,并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一、分层教学的合理性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式教学,有其符合教育规律的合理性。
        第一,分层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进入高年级后,数学知识相对趋于复杂,有了一定难度。特别是数学学科的抽象性、逻辑性越来越凸显出来。这样,有些学生由于抽象思维等思维能力发展不足,就会在学习中出现困难——比如,有的学生思维偏于感性,文科学得好,而数学就比较吃力。对这部分学生,如果教师依然采用均衡式的教学策略,他们可能会越来越学不好,跟不上,与其他同学的成绩越拉越远。所以,采用分层教学,教师可以针对这些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能力素养等来组织教学,从而使他们能够学得懂、学得会。
    第二,分层教学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我们强调公平教育,但对公平教育要客观、科学理解,千万不能理解为让所有学生学习成绩都一样——这既不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也不符合客观事实。分层教学不是"偏心"教学,而是个性化教学——比如,进入高年级的学生有许多已经建立了个人的发展目标,他们对自己的个性爱好、性格特征有了较清晰的了解。有的学生希望在艺术方面有所发展,有的学生希望能在体育方面获得突破,而有的学生则希望在数学方面学到更多。这样,教师依据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去组织分层教学,使一部分学生在学好数学基础的同时,有精力去发展个人其他爱好,而使另一部分学生拓展学习,在数学素养上向更高层发展。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公平、有质量的。
二、分层教学的策略
        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其策略的拟定应基于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意愿的准确把握。
        第一,科学合理的分层构架。

在分层教学之前,我们首先要给学生分档,也就是按学生学习力和学习需求分为几个档次(一般是三档)。有些教师在给学生分档之后,把学生按档次组建成不同层的学习小组——尖刀组、普通组和基础组——这种分层构架,我认为是不合理的。这样,就与学校将班级分为重点班、快慢班没什么区别,是不值得提倡的。因为这样的教学架构使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了负面影响,而且其学习效率也并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在分组时,建议教师将不同档次的学生分到不同的小组中,使每个小组都有不同档的学生。这样,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帮助能力弱的,使"差生"学习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优等生因指导同学而使自身的数学素养得到有效训练,从而也能提升。
        第二,分层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并不是指把各档的学生隔离开来组织开展,而是教师在教学的方法上尽量照顾到每个档次学生的学情,并不是说,拓展的知识只让优秀的学生听,基础的指导只讲给低档的学生。而是在教学中,同一节课的教学采用多层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比如,在教"多边形的面积"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这样:首先根据一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的情况,采用"卡片拼图"法教学生如何分割一个不规则的复合图形——让学生拿着各种形状的卡片(有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可以用七巧板)自由拼接成不同的多边形。这样,学生通过体验对多边形的组合产生直观感知,比那种单纯在平面图上用线条分割图形的教法,抽象思维差的学生容易理解。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们练习几个简单多边形的分割——比如曲尺形。在学生基本掌握这些基础之后,教师给学生们出两个拓展题,比如铜钱(外圆内方)、拱门、N形等,让学生分组探讨如何计算——在学生分组研究时,你会发现,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学习力较差的学生则一般是"观众"或助手的角色。这样,成绩较好得到了拓展训练,成绩相对弱一些的学生也受到了一定的指导和启发。第三,重视合作探究活动。在微课理念下展开数学的教学活动,就可以把最新的教学理论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可以通过新的视角和新的方法来吸纳和掌握更多的技术知识。当然,如果是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之上去实施微课教学模式,就可以让教学流程得到相应的改进和优化。也可以让学生之间通过交流与合作,帮助自身形成主动预习、课后复习的好习惯。例如教师在讲到《认识小数》这部分教学内容时,就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一个简单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回家进行一个操作——"网络上寻找关于小数的知识点,搜寻相关视频",在学习过程中把不懂的问题都记录下来。第二天在课堂上就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可以将学生选择的视频中比较优秀的小视频在课堂中播放,然后再布置一个问题"什么是小数?它有什么特点?"让每个小组进行讨论和操作。这样一来,学生就会通过小组讨论和研究不断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且这样的教学模式还能让他们对相关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
        总之,分层教学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是有应用的必要,也是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在组织实施分层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不应将不同档次的学生割裂开来教学,而是在方法上分层而形式上组合、互助,这样才能既满足分层教学的需要,又不失公平教育的本质。
参考文献:
[1]林冰.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J].教师,2020(27):66-67.
[2]黄海燕.提升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提问有效性的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20(18):46-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