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课堂教学——以《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例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期   作者: 张洁
[导读]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学生体会真实情境---通过互动与合作开展探究、完成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

        张洁
        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教师发展中心   广东  茂名  525000
        摘要: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学生体会真实情境---通过互动与合作开展探究、完成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在教学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指导者,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好的课堂是学生学得好而非只是教师教得好。
        关键词:  化学学科  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化学学科给予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在解决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或能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理论升华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理论升华是基于“解释-论证-争辩”的科学探究。
        2020年修订后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标准正式颁布。新课标以核心素养为育人目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出让学生置身各种的真实情境,在有意义的任务和活动中不断实践、反思、讨论,再在老师引导下学会整合、应用已有知识进行经验分析,构建知识、技能、思维和观念等。因此,教师讲授、操练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需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新课程标准对学校课程的结构及其设计大致总结为:1.创造真实情境,搭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与学校课程学习之间的桥梁。(使学生学习活动变得有意义;使学生实践与社会互动变得必要和成为可能)2.教师布置学习任务,使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展开讨论、交流、活动...3.在学生开展了交流、讨论后,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是学生知识、技能、思维和观念等的建构和运用的重要组成部分。4.学生应用已学知识与经验解决问题。
        下面以《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人教版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为例,谈谈基于核心素养进行的化学课堂教学的一点体会。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结合本节课内容和知识结构,我们采用实验探究和模型认知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学习实验【4-2】,“海带提碘、证明海带中含有碘元素”,【资料卡片】 “海水提溴”,结合在必修1学习的“由硅的氧化物(SiO2)制取Si”,让学生体会“氧化还原反应”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构建“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从自然界物质制取某种单质”这一认知模型,并在学习过程中及时练习和设计课后评价,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通过“海水资源的利用”讲授,让学生认识开发和利用自然界的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是化学研究和应用的一个重要目标,同时这一过程必须和自然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化学反应实现物质间的转化,以及这些过程在我们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环节一:探索“海水水资源的利用”
        侧重通过实验情境,介绍淡化海水的常用方法——蒸馏法,学生通过观看《海水水资源》的视频短片,讨论并引导学生解决:蒸馏法淡化海水有什么优缺点?要从哪些方面合理地选择淡化海水的方法和设备?了解海水水资源的利用和淡化海水的常用方法--蒸馏法及该方法的优缺点。

培养“在化工生产中选择方法和设备时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环节二:探索“海水化学资源的利用”
    这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分为两部分:“从海带中提碘和证明海带中含有碘元素”和“海水提溴”。
1.从海带中提碘和证明海带中含有碘元素。
要求学生通过观看实验【4-2】(必修2)视频“海带提碘、证明海带中含有碘元素”,反思、互动与合作开展讨论:
(1)、本次实验目的是什么?
(2)、“灼烧海带→ 加水浸泡、煮沸”这两步的操作的目的?
(3)、实验中用了什么氧化剂氧化海带中的溴离子,选用此做氧化剂有什么优点?
(4)、从“海带提碘”体会到可利用什么化学反应原理从自然界物质中获取某种单质?
在“海带提碘”实验中,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如何从自然界物质制取某种单质”,并让学生初步认识“无机化工流程”的常见主线。
2.海水提溴
通过阅读【资料卡片】(必修2)“海水提溴”和回顾在必修1学习过的“由硅的氧化物(SiO2)制取Si”,引导学生画出以上两个生产过程的“化工流程图”,接着要求展开讨论:
(1)、如何把海水中Br-转化为Br2?
(2)、海水中Br-的含量很低,解决方法是什么?
(3)、在第1道生产工序中已经获得单质溴了,为什么还要进行第2、3道的工序。
(4)、回顾必修1中的“由SiO2制取Si”,总结要从自然界物质获取纯度较高的某种单质时常用的方法?此方法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对比“海水提溴”和“由硅的氧化物(SiO2)制取Si”的方法步骤结合画出的“流程图”,引导学生总结出常用“氧化、还原、氧化(或还原、氧化、还原)交替使用”以达到富集的目的;使学生初步形成“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从自然界物质制取某种单质”的认知模型并初步认识“无机化工流程”的常见主线。并让学生知道一些化学原理并不复杂的过程在实际生产中会遇到很多复杂的问题,培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接着选择习题4“海水提镁工业”,再一次认识通过流程图表示生产过程,同时让学生知道除了氧化还原反应,还可以通过沉淀离子(复分解反应)的方法达到富集的目的。这习题的引入是学生高阶思维的进一步发展,让学生体会可利用多种的化学方法从自然界物质制取某种单质。
环节三:探索“海水的综合利用”
学生阅读【图4-5】“海水综合利用联合工业体系一例”和观看“海水综合利用”微课视频,创建真实情境。要求学生列举“海水的综合利用”的实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在实际生产中将不同生产过程相互结合起来以达到节能、增效的目的,是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的常见方法。最后要求学生相互讨论、积极发言,谈谈“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性”,让学生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本人深深认识到,在日常的教学中,要贯彻新课程标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要对新课程标准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并认真研读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好预案,既做好教学设计,学案的设计,把培养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融入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好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喜欢的课堂、是学生有收获的课堂。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