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数学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探究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期   作者: 丁建连
[导读] 职业高中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丁建连
        浙江省临海市桃渚中学  浙江临海  317013
        摘要:职业高中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主要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社会适应性,打造高素质人才。数学是职高教学中重要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提高职高数学教学,教师可以应用思维导图这种教学模式,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中抽象和复杂的概念。本文就职高数学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应用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职高数学;思维导图;教学模式
        目前职高数学教学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导致教学的效率一直得不到提升,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结合职高教育的特点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活动。职高教育主要是为社会培养更多可用的人才,重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学生学习起来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如果能够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完成教学,则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本文就职高数学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展开探究。
        一、职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中职数学课堂现状
        目前,职高学生的数学基本相对比较的薄弱,缺乏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数学知识本身比较抽象,涉及到的公式较多,所以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厌倦,虽然一些学生态度比较端正,课堂中可以认真听课,课下也可以很好的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任务。但是缺少科学的学习方法,平时学习的时候基本就是死记硬背或者机械的进行数学题目的训练。这样导致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学生还是会产生对知识的遗忘。另外因为受到了传统思想的影响,职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并没有能够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职高数学课堂教学还是主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听课。这样就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很好的调动。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吸收,学生的思维缺乏主动性,思维能力也因此得不到很好的提升。思维导图是从上面所提到的问题出发,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提升教师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从而获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作为职高数学教师需要对思维导图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提高职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二、思维导图的概念和应用意义
        (一)思维导图概念
        思维导图也可以成为是脑图或者心智图。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教育专家东尼巴赞在20实际的70年代初创建出来的。是一种放射性思考的方式方法。一开始思维导图仅仅是作为一个记笔记的方法,目前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根据全脑概念,按照大脑本身的规律,调动左脑的顺序、文字还有数字等和右脑的图像还有颜色、空间等等,对大脑进行的一种开发,挖掘人类存在的各种潜能。
        (二)思维导图在职高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在数学新课标中指出了人人都应该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保证不同人在学习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个要求其实充分体现了目前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了教学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职高院校的学生数学基础是相对较差的。学生学习数学在能力、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所以针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要学会区别性的对待。保证学生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获得了发展就是有意义的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绘制思维导图,找到自己需要掌握的基本的知识,用自己的方式理解数学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探索求知的欲望。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良好的学习态度。所以思维导图是落实职高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的手段和重要的工具。
        三、职高数学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
        (一)分析教学过程的相关要素
        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学生还有教师和教学内容等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的。所以构成思维导图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基本要素包含了学生、教师还有教学内容和思维导图工具等。


        1、学生是教学主体
        学生本身就是教学信息的接受者,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思维导图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可以对思维导图进行好绘制,将绘制思维导图作为一种习惯。上课的时候可以根据教师讲解来修改自己的导图内容。到了后面复习的阶段也可以根据自己新的理解认识对导图进行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积极地动脑动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的任务就是完成对知识的讲解。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在思维导图课堂中,教师在课前布置好教学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绘制思维导图,这样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单纯的进行知识的讲解转化为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学习重难点知识,搭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3、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对象
        教学的内容包含了科学事实还有基本的概念和基本的原理和方法技能。那么在思维导图的应用中,教师可以把这些内容借助简单的关键词完成概括,通过清楚明了的结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地掌握上课的知识和内容。
        (二)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包含了教学的目标和方法还有教学的手段。思维导图教学目标主要是希望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更具有广度和深度,帮助学生能够掌握思维应用的方式,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组织和表达能力,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好思维导图开展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讨论法或者讲授法等等。让学生能够利用思维导图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吸收更多的知识。这样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锻炼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
        (三)具体的教学活动流程
        1、教师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制作模板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利用思维导图来绘制出教学中的重难点,然后思考出突破这些难点的方式方法。在实际进行知识讲解的时候就可以根据知识之间前后的关系为学生制作学生可以理解的思维导图,然后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复习旧的知识,同时帮助学生了解旧的知识和新学习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好的阐述其中存在的关系。
        2、学生模仿画图,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导图
        职高学生所学习的专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他们的兴趣喜好还有知识结构和思维习惯等都存在着差异,所以绘制出来的图肯定不同。比如画画是美术专业学生的一项基本的技能,所以他们绘制出来的导图比较的丰富,线条优美。但是计算机班学生可能会指出来的导图线条就比较的单一。所以教师先鼓励学生进行模仿画图,然后就可以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和理解完成导图的绘制,这样才能真正的提升学生的能力。
        3、小组合作绘制思维导图
        在进行讨论的时候人们的思维是处于一个高度集中的状态的,而且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相对较强,更容易产生灵感。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每个人可以画出自己已知的材料,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样可以针对一个知识版块进行合作和合并,将重要的内容进行补充,这样可以提升团队凝聚力,也可以帮助学生取长补短,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意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是落实数学教学一个重要的手段和工具,利用思维导图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全面的认识哦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便学生更好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高新珊.浅析思维导图在职高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32).
        [2]朱玲芳.思维导图法在高职数学教与学中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9,(11).58-59.
        [3]王长元.浅论职高数学教育的优化[J].考试周刊.2016,(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