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期   作者: 陈升
[导读] 特殊教育指的是对特殊学生进行的教育

        陈升
        广东省遂溪县特殊教育学校 524300
        摘要:特殊教育指的是对特殊学生进行的教育,如聋哑学生,智力障碍学生以及多重残疾学生等。随着国家对特殊人群教育的重视,使其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更加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特殊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教育部门应更加重视对特殊学生的特殊教育,确保特殊学生的合法权益。数学课堂可以更好的发展特殊学生的思维,并将数学思维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提高学生对生活的适应能力与生存能力。
        关键词:特殊教育;初中数学;有效性
        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专门针对特殊人群建立的教育机构,其目的与任务是为了更大程度的去满足社会对他们的需要,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能充分的实现自身价值。数学是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国家对特殊学校的教学情况愈加重视。然而,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来讲,随着数学难度的不断提升以及个人因素,使得他们的对数学学习兴趣以及能力逐渐降低。如何结合特殊学生的认知特征来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是如今教师需要着力攻克的重点。在特殊学校的教育中,教师应加强特殊学生的教育问题,及时转变教学观念,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来提高特殊学生的数学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加强特殊学生心理辅导,提高学习兴趣
        特殊学生由于生理缺陷的原因,容易产生厌学心理与自卑心理,这些因素往往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所以,作为特殊学校的数学教师,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首先就需要从特殊学生的根本出发,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在日常教育中,教师可以适时的开展一些心理辅导活动,加强与特殊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观察学生是否对数学产生了厌倦的心理,然后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时,要让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工作,以减少课堂教学的恐惧感。教师还要在日常教学中善于发现特殊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适当的表扬与鼓励,从而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应当与学生进行定期的交流活动,多与学生谈心,与学生建立信任,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二、创设教学情境,提升教学的直观性
         创设情境是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直观明了。在特殊教育的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更有益于学生转化数学语言,将数学内容带到现实的生活场景中。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故事或者游戏等方法将学生引入到情境中,让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也能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轻与重”的比较时,教师可以通过天平,分别将一支粉笔与五支粉笔置于天平的两端,让学生直观的看到轻重的区别。

或者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更多的轻重比较,这样可以使学生清楚的明白了“轻与重”的概念,使教学更加直观易懂。
        三、班级分层,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在特殊学校的班级中,学生的年龄参差不齐,其知识的学习能力与个性差异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对教师来讲有一定的教学难度。因此,在这样特殊的班级中,教师要做好分层,对班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例如,“10的认知与加减法”中,对于一些认知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着重教育他们的对10以内数字的认识,使学生可以独立的完成识数练习。对于认知能力相对较好的学生来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10以内的数字进行大小比较,为日后的深入学习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对于认知能力突出的学生,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得数是10的加法”,使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计算能力。在分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观察,从中了解到学生的不足之处,并针对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另外,在分层教学中,并不是为了教学生不同的知识内容,而是为了“进度一致、程序不同、分层施教”。再或者针对同一个知识点,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不同的练习题型,分别让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练习,最后对练习的结果进行评价,并制定后续的教学计划。
        四、鼓励特殊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除了课上的教师讲解外,还要鼓励学生多多进行实践操作,通过亲身的实践从而加深对知识概念的认知与理解。例如,在“认识图形”中,在教授学生三角形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对三角形有着更加清晰的认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纸上绘制三角形,并将三角形撕剪下来。也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三角形构成的动画,以及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体,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生活中所见过的三角形的样式,然后绘制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可以更加直观、清晰的认识到什么是三角形,在实践操作中可以充分的调动全身的感官进行学习。
        总而言之,在特殊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的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初中数学教育进行分析与探讨,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与认知能力,从多方面入手进行教学,提升特殊教育的质量。在对特殊学生进行教育时,教师要对学生投入更多的关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教学活动,通过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生活。
        参考文献
[1] 沈国平.走进“有效”的培智数学课堂[J].现代特殊教育.2014(Z1)
[2] 黄健发.培智学校实现生活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J].绥化学院学报.2011(01)
[3] 靳银芳.谈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开展[J].学苑教育.2020(16)
作者简介
姓名:陈升
出生年-:1973.09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
学历:大学本科
职称: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特殊教育生活数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