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如何提升教学效率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期   作者:陈巧华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小学时期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均在不断转变

        陈巧华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霞洞镇中心小学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小学时期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均在不断转变、优化,旨在为学生营造出更为高效的学习环境。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不断论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通过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旨在为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字: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提升教学效率

1 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如何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1.1 通过转变课堂教学观念来优化课堂练习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传统教育模式已经出现了一些弊端、不足,难以很好地满足当前学生在教育方面的需求。面对此种教育现状,教师也需要积极转变、优化自身的教育模式,进而为学生学习效率、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部分教师过于重视理论方面的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出现了一定忽视。而数学学科,属于一门生活化、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师此时也需善于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来优化课堂练习,充分发挥出数学学科的教育价值。例如,以《垂线与平行线》的教育活动为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到垂直、平行的含义,并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会平行与垂直,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数学教育课堂上,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知识出发,为学生设计出适当的课堂练习。数学知识本身也是源于生活,与生活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生活化的课堂练习,也使得学生的学习难度得到一定降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认识数学知识。在此种学习模式之下,更有利于学生数学理解能力的提升,强化学生数学素养。
1.2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小学阶段,学生的独立意识没有完全形成,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从众的情况,人云亦云。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的从众心理是一针心理诉求,但是这种行为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小学生生活经验不丰富,拥有较强的可塑性,作为学生学习道路的领路人,教师应该摒弃僵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不是让学生孤军奋战,拒绝与他人合作,相反,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所学知识以及自身对于知识点的思考进行交流能够促使学生更加深入的对于自身所持观点进行思考,同时,学习交流也能够有效开拓他们的眼界,让他们能够有机会从一个新的观点对于已知的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同时,这种教学方式还可以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实现学生思维的发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有效性,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这节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几何图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要求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出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经过思考,学生就会发现可以把组合图形简单分切成几个图形,这几个图形的总面积就是组合图形的面积;也可以把组合图形补充成简单的图形,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是补充后简单图形的面积与多出面积的差值。通过引导的方式,多个知识点的教学在一节课上同时进行,极大的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同时,通过学生互相对于知识点进行讲解,我们也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认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核心素质,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3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新课标中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加重视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

教师所引入、收集和创作的教学资源应该紧紧贴合实际生活,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认知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促进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学习,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课程中,在让学生熟悉基本运算规则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运用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教学资源,创设一些与课程相关的问题,还可以根据课程中的重点与难点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比如,教师可以创设以下类似的课堂探究问题情境:①小王的妈妈带着小学90元的零钱去菜市场,买肉用去了58元,买菜用去了15元,此时还剩多少钱?②超市里的面包、酱油、果汁的单价分别是3元、8元、5元,请问果汁单价比面包贵多少?小学教师可以根据以上问题展示文本与图片,创设生动具体的课堂问题情境,让学生先合作探究,再进行总结性的解答。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应当积极尝试分组教学等合作式学习方法的应用,从而促进学生在交流与合作当中提升数学学习的能力。
1.4 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
        在当前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将绝大多数精力放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等方面,课外活动的开展无非就是帮助学生释放压力的手段,与课堂教学虽有联系,却可以忽略不计。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语文教学对学生提出了新要求,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创新力都需要进行综合培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显然达不到教学要求。课外活动则以多样化的形式、动态参与方式成为教师帮助学生拓展学习思逻辑体系,十分的科学。但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难度,可能会打击到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基于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的具体内容,找出教材中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部分,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数青蛙”这一儿歌,让学生初步学习如何用字母来表示数字,将抽象知识直观的进行表达,接着教师再利用“猜年龄”和“购物”两个情景,通过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与讨论,让学生明白字母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字,还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猜年龄”的这一个游戏,主要可以使学生明白数学与数字之间的相差关系,“购物”这一情景就可以有效的体现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二者叠加就能有效的丰富学生对这一概念的认知,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1.5 创设课堂探究问题情境
        在数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具有较多的难点,对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均具有一定的要求。数学学科,本身也具有训练、锻炼人们逻辑能力的特点,对小学时期的学生来说,能够直接影响到自身的未来发展。此时,教师也需充分发挥出数学教育的优势,鼓励学生主动分析、探究数学知识,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数学能力。同时,在学生探索一些难题、攻破一些难关之后,也促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成就感,更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育。此时,教师也需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练习,提升学生的主动性。例如,以《折线统计图》的教育活动为例,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到折线统计图的含义、特点,并结合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得的信息来解决一些问题。在课堂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知识的特点来提出探究性、启发性较强的任务或问题。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分析活动中,进而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兴趣。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练习中,更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质量。
2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以指导教师教育学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能让不同的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寻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法,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左右脑均得到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全方位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宁.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升之我见[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110.
[2]张久忠.试论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J].发现,2018,(2):52. DOI:10.3969/j.issn.1004-5023.2018.02.0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