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奎
(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高级中学 江苏常州 213119)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中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高中数学作为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学科体系复杂,学习内容难度大,为了增强数学学习效果,反思性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从反思性教学的方法研究角度出发,探究反思性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策略,希望对其他教育者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中数学;反思性学习;学习效果;策略
引言: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充分考虑教学大纲内容和要求、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基础上,尝试采用反思性教学策略优化整个教学过程,从而达到教与学的统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反思性教学这一理论,对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反思能力、反思思维提出更高的要求,促进了教学模式的完善和发展,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有利的保障。
一、反思性教学概念提出
反思性教学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对此作了深入的研究,虽然在理念上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第一是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深远,教师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考试,这一思想观念导致教师无法全身心投入反思性教学工作中,片面重视成绩好坏,忽视教育的本质;第二是受教师个人素质影响。反思性教学受教师反思意识、反思内容、反思态度、反思能力等影响,多数教师凭借个人经验反思,加上反思的内容不够深入,导致整个反思性教学无法取得实效[1]。
二、反思性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运用
教师在教学中的行动体现在课前备课、课中教学、课后进行总结,反思经验,思考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解决问题思路和办法,更好的促进教学发展。
(一)授课前的备课反思
备课阶段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往往很多教师容易忽视备课的重要性。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重视备课工作,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开展备课工作,备好课要多反思、多参考优秀教师的备课内容,看整个教学过程是否合理科学化,是否符合当前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规律,从而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学前的反思能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路,教师的学习和教研能力得到提升[2]。
例如在学习高中数学“函数的奇偶性”时,教师在备课时要思考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例如提问学生“什么是函数的奇偶性”,激发学生对函数奇偶性的探索欲望;教师还可以进一步的提问学生函数奇偶性的性质是什么?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对函数性质进行总结,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函数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二)通过分析案例进行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自身经历或者他人分享的过程中,会积累很多丰富的案例,教师可以从中选取一些经典的有代表性的案例,展开详细分析,教师也能在案例分析中弥补自身教学方面的不足。
例如在学习“数列”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举例一些图形变化的实例,让学生们去仔细观察,在观察图形的过程中学生们会主动去思考图形变化的规律,并且通过推理验证,去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再比如学习“空间几何体”内容时,学生经常搞不清楚柱体、锥体、台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三类实物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去仔细观察,直观的让学生对柱、锥、台三者有明确的认识,学生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便能够联想到实物,就不会再出错了。在教学中,教师常常会拿生活中的实物来进行教学,图式的教学法也符合当前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可以借助这一案例分析来更好的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
(三)通过听课、评课进行反思
高中数学知识难度加大,学生们在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求师生要重视学习中的细节,并且对细节严格把关,解决好学生的疑虑,把握好每个教学环节,注重过程的完整性。在听课评课的过程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整个教学过程是否合理,教师要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是否适合当前学生发展,要参考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例如在学习关于等比数列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们讲关于国王和象棋者的故事,很久之前有一个印度的国王,他说象棋发明者提出的任意要求,自己都能满足,象棋发明者便让国王按照他的要求把麦粒填满棋盘,棋盘上有64个格子,第一个格子放一粒米,第二个格子放2粒米,以此类推,每个格子上米的数量都是前一个格子的2倍,国王认为很容易满足,却不知道这些米的数量加起来竟然是一个20位的数字,把全国的小麦给象棋者都远远不够。采用故事导入方法,教学得以顺利的进行。
结束语
高中阶段学生普遍会觉得数学学起来很吃力而丧失兴趣,不光是复杂的概念公式计算,考试任务也非常的多,教师更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受传统应试教育体制影响,老师是作为课堂的中心,而学生是作为知识的被动接收者,新课改的要求我们教育者要注重反思性教学,课前、课中、课后做好反思性教学,重视反思的内容、态度、过程,全面提高自身反思能力,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李玲.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的教学策略[J].教师教育,2016(10〕:67.
[2]鹿文文.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策略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36):633-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