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分类讨论思想?优化高中数学教学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期   作者: 韩丽娟
[导读]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理清学生的解题思路
         韩丽娟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高级中学  江苏常州 213119)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理清学生的解题思路,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逻辑性。文章以渗透分类讨论思想,优化高中数学教育为研究对象,对分类讨论思想进行简单的介绍,对如何开展数学教学,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教育工作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分类讨论思想;高中;数学教学
引言:分类讨论思想是数学学习中比较常见的思想方法,对学生数学思维与能力培养具有推动作用。如何将这一思想方法渗透在教育的方方面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呢?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1分类讨论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就是对分析对象进行有效的分类,并对完成分类的内容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得到正确答案。在数学思想方法中,分类讨论思想是比较基础的内容,灵活该思想方法的运用,将此体现在数学问题、基础知识学习中等各个环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数学学习方法,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利用该思想进行教育工作时,需要遵循以下步骤:第一,明确分类对象,做好前期准备[1]。第二,明确分类标准,保证分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第三,对已经分类的内容进行逐步分析,做好分类讨论工作。第四,利用分类标准对结果进行检验,保证结果的准确性。第五,进行总结归纳。数学课堂活动中,根据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步骤进行教育工作,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更多基础知识,提升学习能力,为数学素养形成做好铺垫。
2高中数学教学中分类讨论思想运用对策
2.1课堂教学中运用,提升学习效果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分类讨论思想进行基础知识教学,让学生掌握知识分类与整合利用的方法。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此进行理论内容教学,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辅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通过分类思想的运用,可以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知识运用能力。
        进行《概率》章节内容教学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对随机事件及其概率、古典概型、几何概型、互斥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数这四部分知识进行讨论分析,说出自己对概率知识的理解。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分类讨论,并对知识进行总结概括。这一方法的运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分类讨论的认识,同时能够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促使课堂教育工作顺利实施。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适当的参与,对学生讨论内容进行深入指导,使学生在讨论中发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了解什么是概率,以此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学习能力提升。


2.2数学问题中运用,提升学生解题能力
        在高中数学问题中,运用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解题效率,使其掌握分类讨论思想方法[2]。利用该思想进行解题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解题的步骤与方法提前告知学生,并要求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巩固基础知识。通过日常的练习与实践,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解题经验,同时可以提升学生解题效率,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已知:A={x/x2+4x=0},B={x/x2+2(a+1)x+a2-1=0},(1)若A交B=B,求a的值 (2)若A并B=B,求a的值。
        解决这一问题时,可以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进行渗透教育。如下:解:(1)若A交B=B,说明A包含B,又因为A={x/x2+4x=0}={-4,0},B中的方程的b2-4ac=8a+8a+1<0时,B为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当a+1=0时,a=-1,解出B={0},所以A包含B。当a+1>0时,B有两个不同的根,A也有两个不同的根,如果A包含B,那么B=A,就是连个方程相同,那么2(a+1)=4,a2-1=0,得到a=1。所以答案是a<-1,或a=-1或a=1。(2)若A并B=B,那么B包含A,而A={-4,0},所以B={-4,0},根据第一题解得a=1。通过分类讨论的方式,保证问题分析的全面性,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形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以此提升解题的准确性。
2.3渗透在日常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这一思想方法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使其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日常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素材设计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方法解决问题,运用数学知识[3]。利用这种形式,可以将数学知识、生活素材及数学思想方法充分融合在一起,对学生素质与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设计问题,为学生呈现生活素材,引导学发挥自己的创作能力,重新设计问题,并利用分类讨论的方式进行互动。如24个劳力种60公顷地,这块土地适宜蔬菜、棉花和小麦,对这三种农作物每公顷所需的劳力数及每公顷的收益进行预计。资料展示后,则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转化,将此设计成函数问题,并进行解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使其在学习过程种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形成灵活的数学思维,以此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使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提升学生基础知识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课堂教学中,发挥分类讨论思想的优势,利用此进行基础知识、数学问题方面的教育工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方法,提升自身的数学思维,为后续更好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秋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初探[J].中国新通信,2020,(11):147.
[2]石苍松.试论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才智,2020,(09):159.
[3]石记红.高中数学教学中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2):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