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有效整合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期   作者:王田田 周娟 高巧玲
[导读] 何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简言之,就是基于现代教育理念下

        王田田  周娟  高巧玲
        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五小学  719000
        摘要:何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简言之,就是基于现代教育理念下,将以计算机及网络为载体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充分运用于数学学科教学,不断组合、重构教学资源、要素以及教学环节,转变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模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习效率。基于此,以下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有效整合的实践与思考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有效整合;实践与思考
引言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相对大多数的同学来说知识点并没有太多的难度。因此小学数学的重点不在于让学生学会知识,而是让学生养成数学思考的逻辑,形成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丰富有趣的教学呈现方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生达到这样的效果有很多途径,例如:改善师生互动的方式,调整同学们的学习方式,适度的运用信息技术等方式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以信息技术为载体,让教学方法更科学化
        作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点不应仅仅集中在学习成绩,更应该关注影响学生成绩背后的因素,例如课堂的氛围、学生的兴趣以及知识点的呈现形式。小学数学相对其他学科而言,内容稍显深奥,学生往往会觉得数学课堂太过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厌学心理。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让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更多样、更具层次性,可以将深奥的概念、公式等以图片、动画或者微视频等辅助方式更直观显现出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求知欲望,让学生更快、更乐于融入课堂教学活动,有助于突破重难点知识教学的困境,提升课堂教学活力。比如:在讲解《多边形的面积》的相关知识点时,笔者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算法。上课伊始,笔者在利用信息技术用动画演示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发成长方形,再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通过划线、拼剪等方式,自主探究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两者面积计算有何关联?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联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什么?最后,笔者再结合学生小组讨论情况,引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的教学重点。经此,既有效优化了教学方法,突破重难点知识,又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创设教学情境,深化学生理解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可以将原本静态、抽象的内容以更加生动、具体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降低理解难度,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实效。对此,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图片、视频等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以此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最终实现高效教学的构建。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对于“梯形面积”的讲解,教师首先展示一张梯形图片,并且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应该如何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呢?它的面积计算方法是如何推导而来的?在推导平行四边形时是如何转化的?”等,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直观地展示出推导过程,组织学生回顾以往所学的内容。这样,学生就会试着将梯形转化为以往学习过的图形,以此进行面积的计算:准备一张梯形的硬纸片,思考怎样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此时,教师则借助多媒体演示以下操作:①准备一个梯形;②复制一个梯形;③对复制的梯形进行180°翻转;④将翻转后的梯形的腰与原图形的腰进行重合。在完成上述操作后,大屏幕中出现了一个平行四边形。于是,教师继续引导:“最后呈现出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原梯形的上、下底之间存在着何种关系?”等,以此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根据操作经验和个人的观察,试着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帮助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感知。
三、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
        有心理学家发现,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教学,学生的学习效率能提高到一倍,由此可以知道学习氛围的重要性。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活跃气氛,也能给课堂带来一定的干扰,这需要教师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时,通过信息技术演示“蜻蜓”、“窗花”等轴对称图形,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轻松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质,适合学生在这一阶段思维过渡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一切学习感官。教师扮演的角色由原本的主导变成了引导,引导学生都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和学生一起思考。实践活动的形式也是丰富多样,例如让学生自己进行实践操作,通过观察事物提出疑问解答难题,播放PPT等相关材料,鼓励学生积极总结相关知识内容……这些方法既可以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也能让学生明白团结协作。在课堂中不要过多的干预学生的思考和学生讨论。
四、培养学生们的合作学习
        能力合作学习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率,也有利于学生们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教师在培养学生们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方式,也能够更好地进行过程监督。具体举例来说,教师在讲授关于“垂线与平行线”的内容时,可以提前将学生们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让每一个小组在共同学习后展示“什么是垂线?什么是平行线”,并且引导学生们借助生活中的事物、实例进行辅助说明,学生们通过将该过程拍成视频并上传,方便教师对学生们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查验。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来说,小组的划分要充分考虑学生们的特长、短板和性格等因素,便于学生们之间进行交流;另外一方面来说,如果课堂时间允许,教师可以将学生们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集中展示,及时进行鼓励肯定,培养学生们的学习信心。
结束语
        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探寻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的有效策略,让数学的教学内容更形象化、教学形式更多样化、教学方法更科学化,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袁红娟.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
[2]吴小金.信息技术促进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08):124-126.
[3]张小敏.信息技术支持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08):115-1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