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振清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师生共读活动不仅能为小学生的阅读打开一扇窗户,还能使之在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下更加高效、高质地阅读。然而,当前的小学师生共读活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要想提升小学师生共读活动的效率和质量,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师生共读活动;策略
引言
所谓的阅读能力,从字面的意思上看,就是指在展开相应阅读工作的时候,需要掌握的能力。对于人来说,所要掌握的阅读思想有很多,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其阅读能力包括对文字的认知、段落大意的理解以及文章主旨思想的感受。虽然这些方面也只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初步阶段,但是想要在课堂上彻底落实这一方面的工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学习更多的还是要依靠学生自己,然而小学生在学习上本身就缺乏自主性,自然不容易有所投入。但是作为老师,我们还是应该尽可能分析学生的心理,从而探究出能够有效推动学生发展的方式,实现学生的成长。
1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共读的重要性
目前学生的阅读情况堪忧。学生缺乏读书兴趣和习惯,读书不仅量少而且质差。很多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竟然不到半小时,其余时间学生更喜欢看动画片、玩游戏。纵使在班级开展学生阅读活动,学生大多也是走马观花,很难真正地投入深度阅读。“和大人一起读”是统编教材一年级课本中的新栏目。到底该如何教学生读书呢?如何让学生在大人的陪伴下爱上阅读?这个“大人”本来主要是指家长,但是,就农村家长的实际情况来看,靠家长陪学生读书是不够的。想要切实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陶冶学生良好的情操,必须积极地针对传统的阅读教学进行改革,让学生在教师的阅读带领下,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因此,积极地开展师生共读的阅读教学势在必行。
2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共读活动的具体策略
2.1教会学生基本的阅读技巧
熟练掌握阅读技巧有助于学生迅速了解阅读内容、准确提炼关键信息,从而达到高效阅读的目的。因此,笔者在教学中经常有意识地传授阅读方面的技巧。比如在阅读叙事性较强的文章时,笔者就让学生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等关键信息;在阅读议论性较强的文章时,笔者就让学生抓住中心论点、论据、论证等信息;在阅读说明性较强的文章时,笔者让学生着重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的顺序以及说明的方法等信息……这样学生就能在阅读过程中迅速、有效地抓住文章关键信息,高效地领悟文章的思想情感。
2.2师生、生生互动阅读学习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都在相互作用,这种多维互动关系通过教学中的讨论、质疑、启发、对话、反思、选择、组合和评价等活动方式来建构。学生学习了戏剧、古文单元或课外读物,凡有一定现实意义的,老师可指导学生编写课本剧,并放手让学生自编自演,让学生体味当主角的乐趣和创作的甘苦,激发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体验作品蕴含的情感和人生哲理,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文剧片断演出并由师生根据表演共同评价。这些多向互动的教学形式能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内在的潜能和协作精神,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人文价值。
2.3进行潜移默化的自我提升
在师生共读活动中,教师不妨在和学生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实施一系列潜移默化的引导,让学生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引导下更深刻地领悟阅读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将学生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以确保能在不远的将来为国家培养一批有文化、有思想、有创意的人才。
2.4将阅读纳入课程中,保障学生阅读时间
要想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就必须减少那些没有意义的书面作业,将阅读课程化,每周设置两节以上的阅读指导课,增加学生在校期间的阅读时间。教师可通过晨间诵读、日常默读、指导课导读、生日互读和节气情境品读等多种形式的阅读,开启学生一天的学习;让学生主动阅读符合自己年龄段的童书,精心挑选的书籍、娓娓动听的故事唤醒了学生心灵深处那些与生俱来的真善美的种子,这些种子得到充分滋养,最终会悄然萌芽。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好书共读”活动,内容可以包括“名句共赏”“读后感受”“好书推荐”等;还可以举行讲故事大赛、辩论赛、词语接龙大赛,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获得思想碰撞,体现阅读的价值。开展班级之间的图书漂流活动,让好书打破班级的界限,成为学生共有的资源。这些漂流的图书不限题材、不限内容,深受学生的喜爱,再度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些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温馨、和谐的读书氛围,也保证了学生阅读的时间。
2.5共读活动创新与思考
为喜爱读书的读者提供了线上、线下互动分享的平台。超星学习通平台可以实现线上阅读、发表读书笔记、阅读他人笔记、点赞、回复评论等功能,读者可以在线上实时互动和分享。活动结束后,图书馆组织阅读分享会,师生面对面分享读书感悟、读书方法或共读过程中的小故事。与学生工作部和团委深度合作,使活动的公知性高,影响面大。我们一方面利用“易班”的学生工作站进行宣传,一方面有学生会干部积极参与并组织前期宣传工作,做到每个班都通知到位。与学生的阅读学分挂钩,调动学生参与共读活动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阅读时长,发表笔记数量,参加共读分享会等情况,最多可获得1.2个阅读学分。在共读结束时,学生工作部根据图书馆给出的阅读学分给予思想道德项的适当加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共读活动的积极性。
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师生共读活动不仅能够为教师的阅读教学奠定坚实基础,还能让学生在精彩、热闹的阅读氛围中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阅读潜能,从而不断取得优异的阅读成绩。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在师生共读活动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引,使之步入正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学校的期待与家长的信赖,也才能真正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徐焕兰.潜心悦读匠心教法———简述指导农村小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有效途径[J].好家长,2019(23).
[2]李昱娴.同伴学习现状及其对阅读能力的影响探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3]周小琳.在多元对话中生成阅读精彩———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17(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