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鑫
济阳区新市镇中心小学 251400
摘要:文化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现象,是在人类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数学文化是人类历史中,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文化,既可以使学生对数学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又可以使学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加强对知识的掌握。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渗透;数学文化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会这样思考,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传授给学生解题的方法以外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呢?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向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使学生在数学文化熏陶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素养,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呢?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浅显的认识。
一、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必要性
1、在小学数学抽象知识的教学中渗透着数学文化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因为一些知识的抽象性,学生往往会感觉到枯燥乏味,如果此时将一个有关的数学知识展现给学生,则会使学生对于所学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圆的面积教学过程时,通过介绍我国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的创割圆术,让学生了解古人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出圆的面积公式的,以及在此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努力。这一数学文化的渗透,使得学生对有关圆的面积的文化背景有了一个充分的了解,增强了数学知识的同时,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利于数学文化在课堂中渗透。
2、在小学数学数与计算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
数与计算在数学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从数的产生到各种运算符号的产生,在计算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有关这些方面的数学文化知识,一方面让学生认识数以及明确计算方法,另一方面还让学生认识到事物是在变化发展的一些道理。例如,人教版四年级在讲解自然数时,讲到了我们生活中最常用的阿拉伯数字,通过让学生自己课本上一个小故事明确我们使用的数字的来历,发明者等历史信息,教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了“+”、“-”符号的由来;进行乘除法教学时,向学生介绍了“×”“÷”符号的由来;学习运算定律时,介绍定律是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等等。在合适的时机,适时的介绍相应数学史知识, 这样在数学文化得到充分体现同时,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眼界因此而开阔,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3、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活动中渗透数学文化
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数学的教学中同样存在着美,数学中的美以一种简洁明了的形式存在。数学中的美,有其特有的形式所存在,通过特有的形式体现。如,在讲授人教版二年级的《轴对称图形》一课,在课的最后我出示了一组建筑、艺术图片(北京故宫,印度泰姬陵,法国埃菲尔铁塔,中国剪纸,古代建筑等)让学生一起来欣赏,学生们跟随一张张图片,在感叹美的同时,发现数学离我们并不远就在我们身边,其实数学也很美,这样悄悄地就把数学文化渗透进去。
二、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怎样渗透数学文化
1、创造数学文化的氛围,是数学文化渗透课堂的基础
在数学文化的讲解过程中,我们无法避开数学史而空谈数学文化,但作为数学文化的重要载体,数学史不等同于数学文化,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教学时不能简单地只把数学家和他们的故事告诉学生,而是要与所讲的教学内容相结合起来。文学与数学有相通的地方,诗词中的对仗与数学中的对称如出一辙。像“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正如对称图形,左右对称后一样,都有通过变换后不变的性质。在数学上化繁为简是数学一个重要思想,诗歌文学中,如,郑板桥的“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诗意的精炼让人细细琢磨真是回味无穷;再如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着,念天地之悠悠,独怅然而涕下”简简单单的二十二个字,体现的则是一种时间和空间的巧妙结合,意境优美,简约明了。有人说过“纯粹数学,就其本质而言,就是逻辑思想的诗篇。”细细品读,意犹未尽,真是如此。
文化会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数学文化同样如此。让我们校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班级群、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等载体,以学生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数学文化知识作为内容,积极主动的去宣传,通过这种耳濡目染的教育,让学生时刻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在日常教学中,也可以时不时渗透数学史料,这样既增加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学生了解了祖先的聪明才智,同时也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比如,在学习了《圆的认识》以后,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亲手动手制作一个圆形,并搜寻有关圆的知识,例:为什么汽车的轮子做成圆的,方的为什么不行?大草原上牧民的蒙古包为什么设计成圆的等这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感悟,学生就会切身体会到数学并不是远离生活实际,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是我们可以看得见,摸的着的,是对我们生活有用的。由此可见,数学文化氛围的营造,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开展数学文化活动,是渗透数学文化的有力保障
《数学课程标准》中讲到:“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形式多样,活动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有研究价值、现实意义和探索性的活动中。用各种各样的活动,充分展示数学的美妙和神奇,引领他们体验数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科学探索精神,启迪科学思维,开拓知识视野”。
我们可以通过举行数棋比赛,猜字谜玩,玩七巧板,讲数学小故事等等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感悟数学知识带来的独特魅力同时,还可以发现数学与其他科目的联系。如,数学与生活语言 “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与乘法口诀密不可分;再如“百发百中”可说是百分之百,“千钧一发”可以说为千分之一,“万里挑一”可以看做万分之一,这些都与百分数概率等知识密切相关。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与各科都有密切的联系,在这样的文化渗透的过程之中,我们能过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博大进深,体味到数学知识在人来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体会不同知识之间的碰撞。
在数学课堂上渗透数学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自身加强文化修养,把课堂数学文化渗透当成一种教学习惯,使学生受到熏陶,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知晓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对数学发展的过程有一个清晰地脉络,能更好的了解数学,感悟数学的本质。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的艺术,中山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