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儿童绘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3期   作者:王雨婷
[导读]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专业素质能力较高的创新型人才。

        王雨婷
        (十堰市张湾区实验小学,湖北十堰,442000)
        摘要:现代社会需要的是专业素质能力较高的创新型人才。小学生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推动国家更好发展的重要使命。在小学阶段的众多学科中,绘画学科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而高效的绘画教学能够让小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之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浅析儿童绘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儿童绘画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儿童绘画教育已成为现代素质教育的重点。新课程改革给儿童绘画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过去绘画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而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儿童绘画教学的目标发生了变化,现在绘画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基础绘画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课程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感知力和绘画感,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促进学生的大脑发育具有非常明显的积极作用。
一、创新能力的特征解构
        (一)独立性
        创新能力的独立性,指在不受已有思想影响的前提下进行创造。创新应该不盲从于权威的思路和方法,其逻辑构成需要以创造者本人的意愿和想法为主。由此可见,独立性还包含一定程度的抗压性,即能够对抗已有的知识经验。一般来讲,成年人积累了足够的知识经验,其创新能力往往缺少独立性特征。反之,小学生因为尚未接触到足够多的社会知识,其创造性行为往往完全遵从于本心。因此,小学阶段是帮助学生形成、完善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
        (二)想象性
        想象是产生新想法的重要步骤。想象力是一种精神上的感觉,其可以被引导,但不能被主观创造。在思维逻辑的研究领域中,想象力被归入思维力量的范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计划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发挥想象力提供空间,常常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出现。
二、儿童绘画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小学阶段的绘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积极作用。首先,小学是学生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第一个阶段,此时学生对世界的感知仍处于未知阶段,学生的观察、认识、感知和创造的能力尚未完全形成。教师通过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体验和理解生活的过程中会产生创新意识,因此,学生应主动认识和思考周围的事物,然后在此基础上与同学们相互学习,这可以提高学生观察和创新的能力。小学是学生思考最活跃的时期之一,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尤其是对新事物,这个阶段的学生一直想探索和创造某些新事物。儿童绘画教学可以根据这一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儿童绘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体现出儿童绘画课堂教学创新性。情境教学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相符的,在儿童绘画知识讲授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将情境融入绘画课堂中,举办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组织具有情境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描绘自己脑海中的景象,这样学生会有饱满的学习热情,细致的观察能力,审美观念也会得到升华。

比如,在《环境小设施》的知识讲授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同学们,游乐园、博物馆中有很多公共座椅,你们觉得这些座椅应该放到哪些位置呢?”学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这些座椅应该与环境相适应,给人们带来美感。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公交车站,学生纷纷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描绘出来。有的学生设计的车站有滚动的广告,有的能够自动售货,有的装有投币充电装置。学生通过自己的设计能够明了环境小设施也能够让城市更加美化。
        (二)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传统教学模式所营造的课堂氛围十分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很难对绘画产生学习兴趣,更不用说提高创新能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营造活跃的绘画课堂氛围,将更多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绘画创作。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绘画学习中。教师给予学生的支持和鼓励,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如果在课堂上总是批评学生,就会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课堂氛围也会变得十分压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肯定,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三)利用影音素材,丰富学生的创作素材
        教师需要开展高质量的艺术鉴赏课程教学,使用当代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影音素材,帮助他们积累创作素材。如,教师可以下载一些有趣的传统文化素材,如传统建筑的图形图像、具有特殊功用的传统建筑模型等。教师要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吸收能力,先要求学生主动观看,再解答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教师应耐心地解决问题,切忌打击学生思考和提问的积极性。在学生完成观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主绘制心目中的理想建筑,建筑要具有鲜明的“中国风”特征。这类命题作业存在一定的范围,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同时给予了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不会令学生觉得枯燥或受限。若教师想要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创作效果,可以为学生提供具有网格线的纸张和格尺,保证学生画作的质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先提供素材,再要求学生活用素材。久而久之,学生便可掌握创新思路,其创新能力的独立性、独特性也会得到较好的培养。
        (四)开展个性化教育
        儿童绘画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进行教学,对不同的学生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艺术能力来开展个性化教育。众所周知,因材施教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而为了创新,学生需要不同的想法。如果学生的想法相同,那么这种模式就不能称为教育,以前的传统教育如今已不再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创新是个人解放的体现,创新只能通过发展具有不同个性的学生来实现,教师在培养具有不同个性的学生时,首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进行教育,重点是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教学。考虑到小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正是创新因素发展的时期,因此,在这个时期教师可以看到学生不同寻常的地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想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同分配不同的作品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束语
        总之,绘画知识具有形象性和色彩性的特征,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推动绘画课堂的变革,但这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做到的。对于儿童绘画知识讲授来说,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完善对学生的评价,多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在儿童绘画课堂中渗透德育,提升学生的素养,这样才能提高儿童绘画教学效率,推动儿童绘画课堂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蒋永玲.浅析幼儿绘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9(07):133.
[2]贾迎龙.浅析儿童绘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明日风尚,2017(15):201.
[3]焦媛.绘画教育激发7-8岁儿童创造性思维的途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4]党亚芳.浅析儿童绘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绘画教育研究,2016(08):142+144.
[5]陆阳林.绘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2(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