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改艳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济源 459000
摘要:共青团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无论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课外活动的组织规范以及课程实践创新等都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因此新时期高校学生发展学习的背景下对共青团在学生管理中的职能定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共青团在学生管理中的基本职能定位,其次深入分析了共青团组织职能的现存问题及根本原因,最后深刻探讨了完善共青团在学生管理的职能定位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学生管理;共青团;职能定位
前言:高校共青团组织对学生的学习发展等都有着一定的规范指引作用,伴随着目前组织结构划分的精细化和高校扩招压力的增大,共青团在学生管理中的职能定位也有着空前的挑战。由于共青团组织在发挥其组织作用的同时也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切身利益,因此探讨共青团在学生管理中的职能定位就极具必要性和重要性。
1 共青团在学生管理中的职能
1.1思想教育职能
高校的教育基础即是培养端正学生的思想,而同样对于共青团而言正是扮演着对学生思想教育的角色。针对高校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熏陶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共产党领导的先进性,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才能从根本上为高校发展储备既有专业文化知识,又有较高业务素养的专业型学生,在高校的育人过程中发挥出其重要的指引作用。目前而言,培养新生代学生的思想意识,充分发挥共青团在学生管理中的思想教育职能,不仅要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意识的碰撞和交流,而且对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深入的学习和领会,一方面要让理论知识要点深入高校学生的内心,而且要促进其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深入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内容。
1.2组织服务职能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具体指出关于对青少年的管理工作的强调和重视,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好坏一定程度上依赖学校的共青团发挥的组织服务职能的多少,根据高校学生所处年级的不同,共青团在组织服务职能的发挥上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主要是推动社团工作的具体施行和班委成员在组织模式上的创新和规范的作用,还有是关于在组织素质拓展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引领高校学生的关键管理队伍更加积极的发展。而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更多的是组织服务职能是针对就业择业方面的指导服务,共青团则应该在及时共享就业信息的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心理疏导,促进学生的稳定就业方面问题的解决。
1.3实践创新职能
新时代高校学生发展的大背景下对共青团发挥实践创新职能的作用也有着关键性的要求,共青团在思想教育管理和组织服务规划的作用下,其重要性更多考量的是关于实践创新职能的发展。共青团只有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实现在实践活动中的内容丰富和形式创新,那么就会促进共青团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推动高校专业科技人才的培养,为共青团工作形成最好的反馈。例如在实践过程中给学生提供校企合作的实训机会,促进学生在创新服务的过程中感知实践的价值,此外,结合工作内容的多样化还可以开设专门的社团和部门,吸引有想法的创新性人才加入,为共青团的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
2 共青团组织职能现存问题
2.1 思想教育职能作用有限
目前来说共青团在发挥其思想教育职能的作用并不明显,调研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的高校学生认为共青团并没有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真正的指引作用,学校共青团在开展社团活动的时候往往是流于形式,拍照片走过场的现象非常严重,学生并没有深刻讨论和解读我国的各大重要会议,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得到本质的改善和优化。很多学生反映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会议的召开往往都是某一次进行集中的开会,对重要问题只是进行简单的复制粘贴,并没有深层次地进行相互的交流和沟通,从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并没有得到提升。
2.2 组织服务职能有待提高
高校共青团的组织服务能力亟需提高,无法针对学生的需求进行逐一地改善和解决,由于组织服务的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绝大多数的活动都是草草举办,难以实现大范围的普及宣传。另外关于服务内容方面也未能涉及到方方面面,由于高校共青团的人员有限且工作压力不大,往往会使服务内容组织不够,一定时期内缺乏对社团管理活动的组织,在其他时间段内又会忽视关于高年级学生的就业问题的组织,总体而言缺乏服务意识,未能从学生的真实需求角度出发进行实际的活动组织,而是为了方便或者为了应付学校上级安排的任务等,进行形式化的摆拍。
2.3 实践创新能力较弱
高校共青团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较差,实践创新的理论口号大于真正的工作落实,长此以往学生对高校共青团的工作不甚满意,难以得到高校学生的正面反馈。当上级下发关于学生管理的文件时,共青团工作者往往只是将文件原封不动地对班委会成员下发,而无视活动组织的创新性和落地性,在活动管理的实际出发缺乏创新实践的方式及表现形式,难以适应在新时代高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所实行的发展需要。
3 共青团组织职能问题呈现的根本原因
3.1 自身职能定位不准
共青团在学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与服务,具体做法和创新管理工作。高校共青团应明确其职能定位,充分树立起服务意识和管理理念,为高校社团工作、社会实践活动举办、就业择业信息共享等方面做出贡献,尽管目前共青团组织薄弱,角色太小,功能不齐全,但是应该利用好现有资源,以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去吸引更多力量投入到共青团工作中来。而且目前还一些共青团成员对他们的工作不满意,无论从个人价值层面来讲,还是说薪资待遇水平来看,都是影响共青团成员对工作内容不满的重要因素,从而产生定位不准的困惑。
3.2 高校扩招压力增大
高校扩招给共青团管理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过去几年,中国大学不断招生,但是高校共青团的编制和规模没有扩大,也没有达到同一水平,这必然给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更大的压力,而且伴随着共青团工作更加精细化的管理要求,无论是在人员分配方面还是内容创新方面都存在极大的问题,而且目前绝大部分的学校都是综合性院校,不同院系和专业的学生数量增多,也就导致在组织活动的分类更加地精细,工作内容也会更加地详尽,由此带来的细化工作,完成任何工作,完成任何职能都是困难的。
3.3 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共青团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社会正处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高校也在不断壮大。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包括共青团在内的高校自身也为迎头赶上。新的发展理念、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导致了共青团与学生管理时代的分离,新时代社会发展要求共青团工作的最大亮点就在于创新,但是目前来说共青团工作人员仍然是遵循陈旧的管理制度和推进模式,学生方面不能有真实的工作反馈,由此对共青团的发展也起不到真正的促进作用。
4 完善共青团在学生管理的职能定位的对策建议
4.1 准确定位自身职能
高校共青团的上述职能是思想教育职能、组织服务职能和创新实践职能,是高校共青团在学生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环境可能会有差异,但无论如何,高校共青团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和功能。准确定位,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自己的工作。
4.2 更新管理观念意识
共青团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存在一些问题,旧观念成为高校共青团作用发挥到第三位的重要原因,《决定》:高校共青团要注意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积极更新观念,适应社会发展对自身工作的新要求,积极研究学生的具体需求,在自身职能定位下做好工作管理。
结语:基于高校培养专业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的根本区别,共青团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优化其职能定位,依据高校发展特点和工作重点,通过准确定位自身职能,不断更新管理观念意识并发扬创新实践精神,在摸索中探讨高校共青团工作特点,增强共青团在学生管理中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张端. 论共青团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职能定位[J]. 成人教育,2012,32(06):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