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3期   作者:于鹏辉1 王青卓2 李彦翔3 马红军4 导
[导读] 信息时代背景下如何保障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已然成为全球必须面临的重大难题。
        于鹏辉1   王青卓2  李彦翔3   马红军4     导师:李明霞 讲师
        大连工业大学
        摘 要: 信息时代背景下如何保障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已然成为全球必须面临的重大难题。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的应用和变化。计算机网络及数据库的概念不断深入人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被人们不断地认识和了解。为了有效保障网络信息安全,需要科学、合理运用各种先进技术进行有效管理与保护,其安全性问题也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需要完善相关规程、加强管理、先进安全技术等方式,构建更为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与保护模式。但在复杂的现实环境下,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安全仍可能存在诸多问题,此文就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安全管理特点、存在问题和安全管理技术进行分析,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安全技术;策略;探析


        在当前我国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发展和应用不断深入的背景之下, 计算机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一种工具, 计算机网络及网络数据库作为人们获取数据的途径以及后台支撑, 为人们在信息获取、 学习、 娱乐、 购物、 工作、 决策支持等方面提供着便捷、 高效的服务, 人们对计算机网络及网络数据信息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同时数据信息使用过程中也面临更多、 更大的安全隐患和安全风险。作为用户, 就必须要加强数据安全意识安全操作能力; 作为为用户提供数据信息服务的企业或个人, 就必须得加强计算机网络系统正常运行的日常检测和维护, 在数据采集、 存储与管理等方面做到科学管理和规范操作, 做好安全风险评估和安全防护, 确保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绝对安全性。
1数据库安全管理特点
        数据库 (Data  Base) 简称 DB, 是人们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信息存储的综合性数据集合, 类似于生活中常见的仓库, 是一种数据信息集合。 而为帮助人们方便采集、 加工、 处理、 使用和保存数据等管理工作编写的软件, 被称之为数据库管理系统。 当前数据库技术应用十分广泛, 其具有共享、 独立性高、可扩充性和组合性强等优点, 深受用户欢迎。
        数据库具有保护数据安全性、 可靠性、 正确性及有效性的特点, 只有加强数据库的安全, 才能为用户提供完美的共享和应用服务。 数据库的安全是指数据库在应用过程中所体现的安全系数, 主要是通过对数据的安全性进行一定的加密处理, 能够让数据在进行传递、 交流和使用过程中提高安全指数。 因此用户在创建数据库时, 必须在信息采用过程中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操作, 对所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 并对一些安全隐患问题提前进行防范, 保证用户在进行数据库使用时利益不会受到损害。 这是现阶段数据库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工作职责和任务。
2现阶段数据库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计算机软、硬件系统
        计算机系统由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数据库的运行离不开两者的配合和支持, 因此, 计算机软、 硬件系统的安全性也关乎到数据库的安全。
        计算机系统在设计之初都可能存在后门和漏洞。 如果不能引起高度重视、 不能及时更新和升级系统, 就会给计算机病毒和黑客留有可乘之机, 计算机病毒或黑客可通过系统漏洞对计算机系统发动攻击和监测, 窃取用户机密数据和信息, 获取不当利益, 情节轻的会泄露用户信息, 情节重的会给国家或用户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 因此, 从确保数据库安全的角度出发, 无论是对计算机软件系统还是硬件系统, 包括构成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电源、 网线、 服务器等基础性硬件设备, 都要对其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 进行及时更新和升级, 最大程度地减少系统故障的发生和降低系统安全风险等级, 有效避免或减少因系统问题造成的损失。



2.2数据库操作和管理
        数据库的操作与管理一般由相关用户或管理员执行, 这些人员在数据库运行、 管理、 维护等方面会有一定的知识和操作技能。 虽说计算机和数据库系统操作的可视化程度越来越高, 系统安全功能也越来越强大, 但仍会因其所涵盖的范围广泛、 计算机网络的深度、 广度等原因存有较大的风险。 相关人员在进行具体操作时, 如果只重视对信息的保护, 而忽视了计算机数据库操作环境和数据库的安全性等问题, 不及时对数据库进行更新、 备份等操作, 那么当系统一旦出现问题时, 就必然会导致安全问题发生和安全隐患增加。
2.3计算机网络病毒
        计算机网络病毒具有藏匿性强、 传播速度快、 破坏力强等特点。 计算机系统一旦感染并激活病毒, 在短时间内就会对系统局部或整体产生巨大的破坏力, 直接威胁数据信息的安全, 甚至会造成计算机系统瘫痪或重要数据信息被篡改的危险情况。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计算机网络不断进步, 而计算机网络病毒也在种类、 传播感染速度及攻击破坏力上随之不断更新、 升级, 安全隐患陡然加剧。 面对此种情况, 如果没有有效、 合理的防护措施和科学处理机制, 那么计算机系统一旦被病毒感染或遭受攻击, 将会对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数据安全造成重大损失。 虽然当前很多计算机系统中都安装了杀毒软件, 有了一定的安全防护能力, 但是面对网络病毒的新威胁, 计算机系统及数据库安全依然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所以现阶段一方面要不断开发更新安全防护更加有效、 全面的杀毒软件; 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地更新、 完善杀毒软件病毒库, 为用户的计算机系统及数据库安全应
用使用保驾护航。
3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安全管理技术
3.1数据库数据加密
        数据加密技术是防止数据库信息失密的有效手段, 通常有替换、 置换、 混合加密等方法。 在当前复杂的社会发展背景下, 对数据库数据进行数据加密, 要注意其自身所具有的独立性质, 要能够保证数据信息在传递和共享过程中实现特定区域的转化。 在虚拟网络与公共网络之间让其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连接, 要充分发挥数据加密逻辑语言的导向作用, 不断地提升技术转化效率, 确保数据库数据安全和数据信息的保密性, 防止被不法分子监测、 利用或窃密。
3.2身份认证
        数据库系统是不允许未经授权用户对数据库进行操作的, 身份认证是数据库提供的最外层的安全保护措施, 通过对用户身份的合理设置、 管理及技巧的使用, 可有效加强对数据库系统及数据库数据的安全性。 身份认证技术就是对数据库使用者的身份信息进行有效验 证, 通过对信息数据查看和使用的权限进行限制和约束提高数据库的安全指数。 在数据库的安全管理工作中, 身份认证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且成本投入也比较低。 用户对数据库数据进行操作, 只有通过身份认证技术的层层把关才能进入系统进行操作, 进一步将不法分子拒之门外, 有效防止系统数据遭受破坏和信息泄露、 丢失, 避免给系统和用户造成巨大的伤害及损失。
3.3防火墙
        黑客和网络病毒对数据库系统的入侵和破坏最先是 从网络系统开始的, 防火墙技术是保护数据库安全的第一道关口。 防火墙作为数据库内部与外部网络之间的安全屏障, 可以通过对内、 对外的访问权限设置过滤数据通信, 避免直接将内部主机直接暴露给外部网络, 有效拦截来自外部非法访问, 阻止数据库数据信息的外泄, 强化了数据库的安全性。
4 结 语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 落实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安全管理, 面对人民群众对现代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及数据信息安全提出的新要求, 创建维护和谐、 安全、文明的网络环境, 道阻且长, 一定要高度重视起来。

        特殊注明:项目基金来源为大连工业大学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赞助
参考文献
[1]魏艳红. 计算机网络安全中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
[J] . 数码世界, 2020, (07) : 211.
[2]郭轶卓. 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安全管理技术分析
[J] .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0, 19 (12) : 63-64.
[3]周恒伟.  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安全管理 [J].信息
记录材料, 2020, 21 (06) : 174-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