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如何有效进行读写相结合的教学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3期   作者:曾环东
[导读] 初中语文教学相比于小学语文有很大的不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多侧重于对于生活层面,日常情感等类型的感受教学。

        曾环东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高级中学  514400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相比于小学语文有很大的不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多侧重于对于生活层面,日常情感等类型的感受教学。初中语文在此基础上加大了难度。在写实的基础上更加抽象。尤其在写作和阅读的讲解方面上,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相比更加具有深度。以至于小学语文到初中语文在写作与阅读的知识板块,需要一个很大的过渡。因此,在初中阶段如何进行有效的读写结合是我们初中教育工作者解决问题的重点。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读写结合
一、初中语文读写结合在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
(一)写作套用模板,缺乏真情实感
        初中阶段正处于学生写作水平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且写作所必须的各种词汇、语句,并不是一朝一夕都可以通过积累来完成的,写作技巧和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这其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然而,学生写不出好文章的原因全都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词汇量积累吗?有这个原因。但是更大的因素是由于有目的性的,有针对性的应试教育导致。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上,老师太着重强调写作格式和技巧的重要性,忽略了引导学生情感上的抒发和共鸣,写出来的文章风格千篇一律,没有个人风格和情感,学生为了追求应试教育的标准,强迫用写作模板改变自己的写作风格,甚至思考方式也随着应试教育而固化。这种功利性的带有目的性的写作又怎么可能会写出情感丰富,可读性强的文章呢?
(二)阅读题答案千篇一律,没有侧重点
        在初中语文的文章阅读理解中,对于标准答案,过度的锱铢必较在某些程度上会禁锢同学的思想。一万个人眼里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于看待问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应要多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甚至鼓励学生们在标准答案基础上做出不同的延伸,培养学生们创造性思维。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们对于学生们阅读理解的答案给予评分时,要适当的结合语境和实际情况,在标准答案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程度的柔性空间。这样的教学方式所达到的效果才更加的明显。
(三)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计划
        中学语文老师在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的时候,经常会推荐类似的文章给学生阅读,通过阅读同类型的文章帮助同学们理解里面的内容。但这种做法,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尽管看起来学生们因为同类型的文章做多了,在遇到这个题的时候的熟练程度会增加,但是对文章却并没有真正理解,只是重复着一次次机械化,模式化的操作。无论是做阅读题也好,写作也好,做这些事情的目的并不只是单纯的为了考试,而是利用这种方式传达生活的美感。
二、创新教育模式,形成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体系
(一)通过广泛的阅读积累素材,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写作练习的黄金时间,就是在学生的中学时期,中学生相比与小学生,对于生活和情感的感受能力更为细腻,只是在遣词造句方面还略显稚嫩。因此,在初中时期,广泛的涉猎和阅读是非常必要的。

所以提高和扩展学生们的阅读量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多在课后的阅读方面做出延伸,不要只仅限于在课本上的阅读,要培养学生们自己的阅读兴趣和爱好,课后可以让学生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课外书阅读,甚至在看完课外书后可以写下一篇观后感,提高阅读量的同时把自己的所想所感都记录下来,这也是情感的一种抒发,写作的一种锻炼。在阅读方式选择上,我们衷心希望所有参与初中语文教学的工作者们不要做出太多的干预,因为太多的干预往往带有强制性色彩,初中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正是处于叛逆阶段,过多的干预往往会使学生产生一种逆反的心理,从而给学生带来相反效果。
(二)尊重学生的想法和观点,适当的给予鼓励和调整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个体的看法是不尽相同的,但一个班级有几十名同学却只能有一位教师,教师没有给予足够的心情和时间关注并了解每一个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在一个班级里有几十名学生却只有一位老师。老师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关注和了解每个学生真正的内心感受。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看待问题的观点与大多数不同时,不要急着制止和批评。如果多询问几个为什么会这样想,听听学生们真实的想法,也许会得到很多不一样的收获。
(三)将阅读写作同生活相结合
        人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所有脱离生活的文学作品,都是无根之花。因此,要想写出好的作品,要想真正理解阅读,首要的就是先学会观察生活。作为老师,我们要成为其中的桥梁和载体。在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同学们通过平面的文字体会立体的人生。
三、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育方法
(一)注重抽象思维的培养。
        在我们初中阶段,写作困难的同学常说,对于自己写作无从下手,所以写出来的文章呆板空洞,没有可读性,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不仅仅是由于缺乏了写作经验。而是缺乏抽象思维,缺乏文字的包装和语言的叙述能力。因此,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探索和运用写作素材的技巧。在刚开始的阶段,对于初中生们而言,的确是有些许难度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日积月累的过程。所以,注重抽象思维的培养是非常具有必要性的。
(二)注重语感的练习
        每个人在孩童时候,接受和学习知识的方式都是通过模仿的。为了实行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老师也要与时俱进,关注学生们目前感兴趣的文章,结合到课堂中来会得到更好的效果。在阅读中获得的语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有利于让学生写出饱含情感的文章。必要的借鉴和模仿,对情感的表达和运用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初中语文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取有关情感表达的相关教材,通过对其中故事的讲解,帮助学生,鼓励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让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三)注重写作结构的构建
        写作是一件文艺且浪漫的事。在写作过程中,灵感的迸发与否直接写作之人文章内容的好坏,也会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多数初中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属于灵感型写作,初中生们对于写作没有规划,没有结构,甚至从来不会计划布局和列大纲。得到灵感之后便信马由缰,没有灵感便如无水之井。这种写作方式导致的问题就是,初中生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出现“车轱辘话轮流说”,故事重复、跑题、偏题、语句不通顺等现象的发生。只有在写作过程中合理的安排布局,才能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马若鹏. 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运用[J]. 试题与研究, 2020(16).
[2]杜俊华. 如何利用"读写结合"教学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0(1).
[3]罗武. (2020). 部编版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