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情感教育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3期   作者:贾中莉
[导读] 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语文情感教育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贾中莉
        重庆市合川瑞山中学  401520
        摘要:语文情感教育与创新思维是初中生必不可缺的一项基本素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地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自主学习语文知识,将其作为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初中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树立榜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语文情感教育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创新思维
引言
        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情感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两部分,情感教育让学生更会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也能更清楚地分析其他作者在文章中想要表达的情感。创造性思维更多的是平时的积累,量变产生质变,在一系列的语文训练中,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到完整的语言运用体系,在生活中更加得体地使用语言表达情感,用创新的方式表达情感。
1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初中时期正处于学生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不仅要对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为人处世的道理,教师运用情感教育的方式将文章的中心思想传递给学生,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主旨,进而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经验[1]。
        2.情感教育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现如今,很多教师仍采用旧有的教学方式教授语文,在课堂中不注重情感和主旨的传播,这样就会造成初中语文教学与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目标相偏离。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仍以自己为主导,忽视了学生的感受,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教学质量低下。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就可以解放学生天性,通过师生情感交流,学生就会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积极的情感,就会化被动为主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会大增[2]。
2初中语文情感教育与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2.1基于语文教材确定情感目标
        情感教育必须要有立体性和针对性,这样才可以
        指明语文教学的方向,让情感教育得以有条不紊地实施。为保证情感教育的顺利落实,制定明确和针对性强的情感教育目标成为了语文情感教育贯彻落实的基础与前提条件。在情感教学目标的引导之下,教师就可以找到语文教学活动的实施方向,并尽可能唤起学生在情感层面上的共鸣。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把语文教材这一基础内容作为根本出发点以及落脚点,做好教材内容的分析和挖掘工作,在交流当中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保证情感教育目标一目了然,让语文教学和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融为一体[3]。例如,《藤野先生》这篇文章运用朴实而又简单的语言描述了藤野先生,让这一形象和人物特点鲜明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结合文本内容制定学习本课的情感教育目标,那就是让学生从中感受作者对老师的崇敬情感,并以此为契机培育学生尊敬师长的优良品质,感受作者强烈爱国情感与民族自尊心,进而让学生在阅读和学习当中培养爱国品质。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表达一下自己通过阅读这篇文章获得的感受和理解,让学生对文本当中体现出来的情感有更加深刻的把握[4]。
        2.2积极开展情景教学法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为了加强学生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充分感受每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要积极采用情景教学法,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教学,搜集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视频或图片,最好是一些有趣的视频,充分展现给学生,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的中心思想,领悟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现场还原文章情景,充分利用情景教学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为了能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队,依据自身的经验和能力,表演课本的情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3研习教材内容,发现情感教育元素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元素非常多,教师只有认真研习教材内容,发现其中的情感元素,合理进行归类,突出情感教育的主体,才能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更易于学生学习。其中就有对祖国、家乡、人民的喜爱之情,如《安塞腰鼓》《壶口瀑布》《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等。面对这一类题材,如果教师只是简单的灌输学生理解爱国、爱家乡、爱人民,学生的感触不深。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合理引导。例如,在八年级语文教材中《安塞腰鼓》一文里,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齐声朗读文章内容,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安塞腰鼓的力量和节奏。之后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情境分析中感受文字中的情感。文中运用了哪些手法?想要表达什么效果?第二段是怎么描绘安塞腰鼓的声音?这样写的好处有什么?文中第二段第三层给你自己的感受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在讨论中能够抓住文章的主题,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炽热情感[5]。
        2.4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其参与相关活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情感教学的方式可以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通过引导学生更加真切地体会文章所表现的情境和表达的感情,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对此,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性,鼓励其参与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使其更加如临其境地体会到角色的心理变化,从中抒发内心的感情。例如《范进中举》《送东阳马生序》等,让学生扮演剧中的人物。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通过参与实践的方式,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更深层次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更大程度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2.5发掘个性潜力,提升情感交流
        情感交流是情感教育的基础,也是教师与学生互动沟通的有效方法之一。具体来说,它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发掘学生的个性潜力,提升情感交流的同时,还能创建和谐稳定的师生关系。例如,针对《雨的四季》这一课题时,首先,启发学生对课题研究的兴趣,积累丰富的词语和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细细体会作者笔下四季雨的不同特点以及抒发的思想感情。其次,把握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文章的美好画面,再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创作散文。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不断积累,不断练习创作,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6]。
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恰当地应用情感教育,既有利于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又有利于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我们应在新课改理念的引导下,采取多种丰富有效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情感因素的培养,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辉.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0(07).
[2]王朝伟.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09).
[3]郭碧锋.浅谈新课改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7(12).
[4]袁亚茜.关于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渗透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19(26):129.
[5]昌永刚.新课改下对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模式的探究[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4(24):46.
[6]邹一分.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情感教育[J].教育,2015(38):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