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少琴
凤翔县红化学校 陕西省宝鸡市 721400
摘要: 在教师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的模式是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学生认真做阅读学习笔记这样的流程。这种固定化的教学流程难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文本阅读质量,在这种情况下,读写结合教学方法成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途径。相比于传统教学手段,读写结合法更注重于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加深学生对语文文本知识的理解,从而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学生认为语文阅读枯燥乏味
小学生受年龄阶段的思维发展程度的限制,在进行语文文本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系列的困难。比如,在阅读过程中会遇见生僻字,字典很难进行查阅;在理解文本主旨感情的时候受到人生阅历的限制,在教师讲述作品的情感部分时没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从而导致学生在进行文章主旨类题目解答的过程中只会套用理论格式进行解答。久而久之,学生在开展语文文本阅读时会觉得语文阅读枯燥乏味。
2.教师缺乏对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训练
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局限下,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往往是直接为学生讲解阅读要点,对文章的主旨大意、文章的结构脉络和重点字词句进行直接解读,并且将总结好的答案灌输给学生,要求学生记样板、学模式。这种教学过程相当于教师直接跳过了学生的思考环节,学生在此过程中没有主动对文本进行思考,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学习质量。
3.家长缺乏对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视
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成绩,提升学生的语文文本解读能力,不仅需要教师单方面的努力,还需要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共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整合读写结合的重要性
读写结合不只是简单地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拼凑,而是通过摸索,寻找阅读与写作的相同之处,将两者作用结合在教学形式上,从而改变以往的阅读、写作教学模式。一般情况下,教师通过写作方式的训练,促进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使学生形成阅读思维与阅读思考方式。也可以借助阅读理解的培养形式,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一定的写作手法,并能够将阅读积累知识合理运用到写作中,进而实现以读促写。通过将教学与读写相结合,有效烘托了语文教学课堂的气氛,改变单一枯燥的阅读、书写教学课堂,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2)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以教师的指导为主,教师站在讲台上进行知识讲解,学生则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导致学生与教师不能及时交流。通过读写结合,学生能够通过对阅读、写作的理解对自身掌握的知识与技巧反复强化,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另外,读写结合教学法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进行自我复习,然后根据反思完善自己的学习能力,在日后语文知识积累中,更高效地进行知识积累。
三、提高教师阅读教学的相关策略
1.在教学时紧扣文本,以读促写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可见,读与写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时怎样让学生掌握文章的精髓,从而有效地提高习作水平呢?本人认为,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引导孩子们学好范文,所以,就要充分挖掘文本。找出范文中值得读写的切合点,来设计小练笔,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孩子们的写作能力。
2.在群文阅读教学中,针对读写结合
科学选择群文教学选文非常重要,教师要根据范文的某一个特点来进行选文,可以是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可以是课文主要采用的描写方法,还可以是同一作者的同一风格的文章等。因此,在选文时,可以选表达同一主题的文章,也可以选同一个作者写的文章,也可以选同一题材的文章。在群文教学中,还得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选文,不能过多,也不能太少,小学低段可以是两至三篇,中段可以选三至四篇,高年级可以选四至五篇。另外,在教学可以呈现重点段落、重点片段。以下就拿我上的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感悟父母的爱》的群文议题来进行阐述。
(1).三维目标落到实处,学以致用深入心坎
本节课以“父母的爱”为主题。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 ;是热情的鼓励 ;是严格的要求。我从本组教材学过的四篇文章感悟父母的爱,总结学法。从而引出四篇群文《父爱安全网》《鼾声》《一位母亲与家长会》《母亲的故事》来进行教学。首先让孩子们认真阅读课文,懂得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到文章中在表达父母的爱时作者采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如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进而让学生明白原来细节描写可以表现人物性格,从而孩子们渐渐明白多读文本,可以促进习作的生成。这就在文本与习作之间架起了一座桥,从而让孩子们习作得心应手。
(2).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站在课堂的正中央
通过教学,学生在原来对父母之爱肤浅认识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孩子站在文本的正中央,将自己与文本对照起来学习,自己与文本产生共鸣,体会到父母之爱的伟大,润物细无声般激起了感恩父母,用积极健康的学业成绩回报父母,也回报社会的情感表现。
(3).父母之爱绽放灿烂之花
群文教学结束后,孩子们谈收获,教师总结我们欣赏这组课文的时候,要紧紧扣住人物和事件,学会描写人物的细节中(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来感悟人物的品质和内心世界。最后,进行情感升华,激发孩子们的情感。师:孩子们,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面对这两个对我们恩重如山的人我们该怎么做呢?于是我出示了一组有趣的卡通图片。从我们生下来开始一直到爸妈老去变得记不清自己是谁的时候的图片,深深地感动孩子们。大大地激发了孩子们记忆深处对爸妈的爱。于是采用了说一说的方式,说出平时看来微不足道的,但却饱含深情的事。采用举手说、开火车说等形式。把课堂目标推向高潮,同时又为习作《感悟父母的爱》奠定了基础,让习作变得顺理成章。课后,孩子们将自己说的故事完整地表达了出来,流露出浓浓的爱意,孩子们并表明了心声,要好好表现 :发扬优点,改进不足,以此来报答辛苦的父母。在本节课中我进行了大胆的取舍,主要抓住文章中的细节描写来进行教学,从而体会细节描写的好处及作用。最后谈感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明白作者是紧紧扣住人物和事件,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品质和内心世界的。并对以后在写人物时提出要求,同时也是给予了习作指导,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凡是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他们都会学得不错。所以,每次,我在评价孩子们的小练笔时,都是用放大镜看他们的优点。对优点及时进行表扬与肯定,再委婉地指出不足。另外,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态度是教育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学习态度以及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便可以养成的,需要长时间坚持,反复地练习。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日常教学当中,应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培养意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每天我要求我班孩子至少看课外书半小时以上,看书时要专心致志,并把阅读过程中觉得精美的句子、片段,或者是好词佳句把它摘抄在本子上,平时得空时随时可以拿来品读鉴赏 。仔细品味斟酌,在写作时合理运用,适时迁移。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拓展性思维,在读写结合的教育过程中有效推进语文教育进程,以期实现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全面提升,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彦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17):94-95.
[2] 魏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20):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