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生数学学习思维化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3期   作者:蔡静萍
[导读] 本文通过对高一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突破方法的分析,探究数学学习思维化策略,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蔡静萍
        浙江省丽水市壶镇中学,浙江 丽水 321404   
        论文摘要:如何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如何提高我们高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本文通过对高一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突破方法的分析,探究数学学习思维化策略,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障碍
        在学习高中数学时,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事实上,有不少时候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太难使学生无法解决,而是其思维形式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存在着差异。也就是说,这时候,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障碍。这种思维障碍,有的是来自于我们教学中的疏漏,而更多的则来自于学生自身,来自于学生中存在的非科学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因此,笔者对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问题做了一些思考。
一、  高一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原因
        根据布鲁纳的认识发展理论,学习本身是一种认识过程,这个过程并非总是一次性成功的。如果教师的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如果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其新旧数学知识不能顺利“交接”,那么这时就势必会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认知上的不足、理解上的偏颇,从而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就会产生思维障碍,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具体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一)教材的原因
        由于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另外,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应试效果也比较理想。
        (二)教法的原因
        初中数学教学进度较慢,而教师又大多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这种封闭被动的传统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发现意识的形成,创新思维受到了扼制。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象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而且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倾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的学习。
二、? 高一数学思维障碍的具体表现
        (一).数学思维的肤浅性:由于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一些数学概念或数学原理的发生、发展过程没有深刻的去理解,一般的学生仅仅停留在表象的概括水平上,不能脱离具体表象而形成抽象的概念,自然也无法摆脱局部事实的片面性而把握事物的本质。由此而产生的后果:1〉学生在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只顺着事物的发展过程去思考问题,注重由因到果的思维习惯,不注重变换思维的方式,缺乏沿着多方面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2〉缺乏足够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往往善于处理一些直观的或熟悉的数学问题,而对那些不具体的、抽象的数学问题常常不能抓住其本质,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模型或过程去分析解决。
        (二).数学思维的差异性: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尽相同,其思维方式也各有特点,因此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数学问题的认识、感受也不会完全相同,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偏颇。这样,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一方面不大注意挖掘所研究问题中的隐含条件,抓不住问题中的确定条件,影响问题的解决。我就动员学生看书,在函数这一章节中找相关的内容看,待看完奇、偶函数、反函数与原函数的图象对称性之后,学生也就能较顺利的解决这一问题了。


        (三).数学思维定势的消极性:由于高中学生已经有相当丰富的解题经验,因此,有些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某些想法深信不疑,很难使其放弃一些陈旧的解题经验,思维陷入僵化状态,不能根据新的问题的特点作出灵活的反应,常常阻抑更合理有效的思维甚至造成歪曲的认识。 由此可见,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注重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高一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突破
        (一).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教学
        1、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
        高一数学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用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
2、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
        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应当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二)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养成以下习惯:1.认真制定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2.课前预习,可布置一些思考题和预习作业,保证听课时有针对性。3.学会听课,要求做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以提高听课效率。4.及时复习,下课后能回顾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5.独立作业,要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忌有点小问题,或习题不会做,就不假思索地请教老师或同学。6.系统复习小结,将所学新知识融入有关的体系和网络中,以保持知识的完整性。7.阅读有关报刊和资料,以进一步充实大脑,拓宽眼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三)、重视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在高一教学中,应当注意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学不好数学,少责怪学生。要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差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给他们多讲数学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如讲爱因斯坦在数学上曾有的失败,讲华罗庚在数学研究中的奋斗等等。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提问和布置作业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以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
        当前,素质教育已经向我们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但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己任,则势必提高学生数学教学质量,摆脱题海战术,真正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从而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出我们教师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王新敞  《谈影响高中数学成绩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张福宾  《关于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实践体会》
         陈琳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探求》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