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及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3期   作者:安志伟
[导读] 新课改提出了全新的物理课程教学标准,以及物理核心素养定义,同时,也对高中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团队精神等作出了明确的要求。

        安志伟
        怀安县柴沟堡第一中学 河北 张家口 076150
        摘要:新课改提出了全新的物理课程教学标准,以及物理核心素养定义,同时,也对高中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团队精神等作出了明确的要求。传统的物理教学理念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物理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深入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心理发展特点,采用合理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物理课程设计以及实践活动当中,让学生成为教学课堂的主要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能力。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策略
        一、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含义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顾名思义指的就是高中生的综合能力,也就是在教学活动中,物理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物理理论知识,还要采用启发式以及问题设计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在教学活动中实施问题驱动教学手段,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还能提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二、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任务
        (一)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明确规定,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不仅要提升学生对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还要借助有效的手段提升学生的课外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高中阶段物理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便是提升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让学生对眼前的事物产生强烈的探究心理,并采用科学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渐养成用科学、探究的眼光观察事物的习惯,让学生能够对事物进行准确地分析和判断,并以此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物理教师要在学生观察事物能力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升逻辑思考能力,对事物进行准确地分析与判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详细讲解物理理论知识,还要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和场景,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事物的探究心理,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思考问题的本质,从而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的又一重要任务便是提升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主要是因为物理知识是需要在不断地实践和摸索中发现的,单凭个人的力量远远不足,而团队协作能够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和作用,更好地解决物理问题,在此过程中,团队成员能够相互协作,共同进步,从而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培养物理核心素养
        为了有效提升高中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物理教师应当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相应地调整和创新,从原本的学科教学逐渐过渡到物理教育,虽然仅有一字之差,但其中反映的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重点以及教学态度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传授方面,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往往以物理知识为线索,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进而在考试中获取较为理想的成绩。
        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颁布和应用,各地区高中物理教学重点转变为培养核心素养,传统的教学方法所取得的教学效果甚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限制了学生形成学科的整体概念,无法站在科学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物理知识。

将物理学科教学过渡为学科教育,代表的是物理教师的教学格局得到了扩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会单纯地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当作教学重点,而是采用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全新的观念,脱离了陈旧教学观念的束缚,开拓了教师的教学视野。
        例如,教师在讲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相关知识点时,在学科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了解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讨论增加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但是,在这样的教学方式影响下,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受到了影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而这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来说是不利的。在学科教育中,理应由教师设计实验由学生进行实验,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进行实验设计,并设计实验参照,通过不断地对比和实验得出正确的结果,在实验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心理,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并且由于实验无法单纯依靠个人的力量完成,学生需要借助团队的力量进行分工合作,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之间形成较为默契的团队精神。
        (二)调整物理教学的重心,重视科学形态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物理活动主要围绕物理知识进行,而核心素养的养成则需要以物理学科为中心进行展开,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深入分析物理学科的属性,从而开展理论知识教育以及科学态度教育。因此,教师需要重视教育形态发展,并且由于物理学科的属性较为特殊,因此高中物理同时具有科学性和教育性,在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所关注的仅仅是物理学科的教育属性,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其科学属性,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的教育理念影响,一味专注于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而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则需要教师将关注点放在物理学科的科学属性上。
        (三)加强物理思维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思维教育,转变学生已有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因为在传统理念的影响下学生的思维受到影响,导致学生无法及时有效地提升核心素养,基于此种情况,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对现有的教学策略进行调整,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总结相关模块知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了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取有效的方式鼓励学生提出在学习中的重点难点知识,教师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核心素养。
        例如,在讲解“直线运动”相关知识时,物理教师可以围绕之前学过的知识点,引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自主回忆相关知识,随后,教师再提出一些带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如直线运动的产生条件以及在生活中典型的直线运动案例等,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表格以及树状图等对问题和条件进行归类,构建更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尚未发掘的规律等进行引导,进而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于教育越发重视,新课改的颁布影响了学校和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物理学科与日常生活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通过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改革,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效率,也是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新课改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物理学科教学的重点目标,采取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友洪,韩叙虹.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高考复习课的创新设计——以“非原电池类电路的微观解释”为例[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9(8):25—28.
        [2]居津.基于科学思维水平层次,培养学生建模能力——以“圆锥摆模型”为例[J].物理教师,2019(1):18—20.
        [3]丁珂,钱长炎.新理念下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节内容分析与重构思想[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9(2):19—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