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丽
河南省实验幼儿园,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班级可谓是一个小型的社会,里面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幼儿园教育得到了广泛重视,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将会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而班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尚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而班级管理者的有效引导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能给幼儿提供有利于成长的环境,确保幼儿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如何做好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是当下幼儿园班级管理者亟需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幼儿园;班级管理;策略;教育价值
引言
管理班级是幼儿教师承载的主要工作。幼儿教师有效地管理班级,不仅可以为各项幼儿教育活动的实施提供保障,还可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新时期,在实施班级管理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将育人因素融入其中,使幼儿通过体验班级活动,实现健康发展。
一、做好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一)幼儿成长的内在需要
幼儿园是学生除家庭以外所处时间最长的场所,幼儿会在长时间的幼儿园生活环境下了解更多的生活常识,认识更多的朋友。幼儿的模仿能力极强,周围的事物和人都会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他人的行为习惯会给幼儿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在幼儿园生活过程中,幼儿会逐渐认识到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情,如学校的上课时间、活动时间、吃饭时间等生活细节,并且知道什么事情会得到教师的表扬,产生一种非标准的判断能力。教师如果给予正确的引导,将会让幼儿明确是非,拥有分析事物的能力。由此可见,班级管理水平的好坏,对幼儿的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提升班级的整体水平,才能让幼儿的综合素质和行为习惯得到养成,所以班级管理十分必要。
(二)教育发展的要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形成独立人格的引导者。因此,教师除了要对幼儿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密切关注幼儿的成长心理、行为习惯、身体健康等多方面的情况,这样才能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让幼儿学会交流,懂得互帮互助,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将班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才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有效手段,有助于幼儿在温馨和谐的班集体中得到成长。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幼儿园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要想让幼儿今后在社会上发展得越来越好,教师必须让幼儿适应社会群体的环境,具备与人相处、交流的能力,从而为社会培育出更优质的人才。由此可见,做好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的发展,满足教育改革的要求,实现教育的价值。
二、做好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的策略
(一)创建适宜的育人环境
教学实践证明,环境在幼儿的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与适宜的环境互动,幼儿可以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情感状态。班级环境是班级管理的一部分,立足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在践行班级管理工作的时候,教师要应用多种策略创建适宜的育人环境。
教师在组织班级管理活动的过程中,一般会从物质环境入手,让幼儿通过与环境的直接互动,受到良好熏陶。比如,教师对活动室大门进行改造。在大门上,教师用彩色纸张绘制了不同图案,如蔚蓝的天空、绿色的草地,使孩子还未进入活动室之前,就受到靓丽色彩的冲击,从而舒缓心情,走进活动室。因为大门上的图案是定期更换的,孩子会对新换的图案产生好奇心,进而产生体验幼儿教育活动的兴趣,自主走进园区。在活动室里,教师和其他教师一起粉刷墙壁、张贴画报,将活动室布置得温馨。在一进入活动室的时候,孩子们会产生保护环境的想法,很少出现扰乱活动室环境的问题。
在活动室的四周,教师还摆放了一些卡通垃圾桶,引导孩子们将垃圾投入其中,如此便于孩子们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二)制订恰当的班级制度
班级管理活动的实施少不了班级制度。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由于受年龄的影响,幼儿在参与班级活动的过程中,总会做出诸多出人意料的行为。比如,幼儿正在参与科学区域活动的时候,突然站起来,跑到活动室外,影响了区域活动的有效实施,也为其他幼儿造成了不良影响。基于此,为了使幼儿实现健康发展,教师在实施班级管理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制订恰当的班级制度,借此使幼儿明白自己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促进班级管理活动的有效实施,也为发展规则意识、塑造良好行为打下坚实基础。
具体来讲,在组织班级管理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结合幼儿的发展情况,科学地制订了奖惩制度。以按时到园为例,每天早上我们会在园区门口看到一幕幕“生离死别”的场景,孩子们不愿意参与幼儿园活动,到园时间超出规定时间,影响了幼儿教育活动的有效实施。为了解决此问题,教师制订了奖惩制度:每天可以按时到达园区的幼儿,可以获得一朵小红花;每天迟到的幼儿,则奖励一个“哭脸”。一周之后,对孩子们获得的奖励进行总结,选择获得小红花数量多的幼儿,作为班级的纪律委员,早上和教师一起在园区门口迎接幼儿。纪律委员在参与此活动的过程中,会受到其他家长的夸奖,从心底获得满足感,其他幼儿会受到“刺激”,产生早到园的欲望,进而减少迟到行为。
(三)家长管理方面
1.积极协调家园关系
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教育管理是相辅相成的,但在当前的教育活动中,家庭教育的不足和班级管理的缺失,导致幼儿在认知引导的环境方面受到差异化影响,从而使幼儿的基础教育得不到有效提升。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积极协调家园关系,主要主动与家长反馈孩子教育信息和在园表现情况,从而使家长认可教师的教育能力,并给予教师更多的支持与信任,这对班级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帮助。
2.正确指导育儿策略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还应对家长的育儿思想和管理方法进行科学、系统的指导,正确引导家长的教育方式,避免过激、溺爱等教育行为。此外,班主任可以利用家长会、校园开放日等活动,为幼儿家长传授教育方法,并集中解决孩子在家的不良问题,及时端正家长教育观念和行为,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此外,班主任还可以组织幼儿家长成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参与到幼儿班级的管理当中,从而使班级管理工作得以多元化展开。
3.组织亲子共建活动
因工作原因和家庭因素等方面影响,幼儿与家长的相处交流的时间较少,这对家庭教育的有效落实和幼儿的心理建设产生影响。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亲子互动,让幼儿与家长的共处时间得以增加,增进家长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这对幼儿的基础成长产生积极的促进效果。同时,亲子共建活动还有利于加强幼儿、教师、家长之间的精神纽带,这对班级工作的高效管理产生能动作用。
结束语
班级管理工作对班主任来说是专业性和综合性相结合的。不仅要有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团队领导能力,还需要掌握和众多家长交流沟通的待人之道,更要有毅力和高度的学习能力。要能把教学目标,幼儿身心状况,家长沟通,同事合作等各个方面和谐的调和起来,使得在其中的每个人都能够愉悦,高效地完成学习和工作。
参考文献
[1]张青青.新环境下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模式[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
[2]蒋金芳.初探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方法和策略[J].科技视界,2014(2).
[3]吐松古丽·艾肯木.试析幼儿园班级管理新思路[J].赤子(中旬刊),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