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渗透生活教育理论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3期   作者:   刘晓庆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个人主体性与创造性的培养越来越重视。
        刘晓庆
        内蒙古巴林右旗直属机关幼儿园 02515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个人主体性与创造性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因此,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要做到以培养学生美术创造力为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特点。美术教育是一种有情节、有创意、有感情的艺术活动,其展开能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我国美术教育的展开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自由创造力受到重视。学校美术教育时间有限,课堂上能留给学生进行自由创作的时间几乎为零,因此,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美术创造力,应该充分把握学生课外学习时间,引导学生在课外家庭作业时间进行美术创作,培养学生自由创造力。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学;生活化
引言
        材料是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进行学习和创造的主要载体,是美术教育的物质基础。目前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材料多采用水彩笔、油画棒、橡皮泥等传统材料,而运用这些材料所创作出的作品样式还不够丰富,时间长了幼儿会因为没有新鲜感而失去兴趣,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其实,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开展美术活动,比如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引导幼儿通过丰富的创意活动制作各种手工作品。本文对幼儿美术手工课堂的生活化材料运用进行探究。
一、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的价值
        (一)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虽然一直在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创作更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但是其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却没有体现出这些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把创新的教学方法渗透的日常的课堂教学当中。这时,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就凸显出了很大的优势,丰富教师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活跃课堂氛围,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基于此,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将丰富多彩的生活故事或者生活情感融入美术课堂教学当中,充分调动学生自己把真情实感表现出来,从而推动小学美术教学的发展。
        (二)生活化材料能够丰富幼儿创作表现的途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指导幼儿利用身旁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展开其他活动。由于幼儿大多依托直接感知熟悉周围事物,所以教师可以让幼儿直接参与搜集自己生活中常用、常见的物品,增强他们的参与感、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可以运用生活化材料进行充分的想象和创造,这样可以给幼儿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如何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渗透生活教育
        (一)设计生活化教学内容
        幼儿通过积累经验,能够逐渐发展艺术活动能力。教师需通过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充分激发幼儿表现美的情趣,促使幼儿的审美体验得到丰富。在确定教学主题时,教师要将幼儿的性格特点、实际需求等纳入考虑范围,选择与幼儿生活较为贴近的教学内容,以有效唤醒幼儿的情感体验,深化幼儿的理解与感悟。例如,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雨伞,雨伞上的图案往往较为丰富和优美。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以“美丽的伞”为主题的课程,鼓励幼儿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力,自主装饰雨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幼儿描述一些自己看到过的伞的特点,如伞的花纹、图案等。之后,幼儿依据脑海中浮现的形象,自主创作与实践,让雨伞变得更加美观。在幼儿完成之后,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交流创作的初衷,这样的教学生活气息浓厚,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幼儿在分享交流活动中,能够互相碰撞思维,促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借助多媒体通过主题活动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
        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时,主题活动中的生活话题对幼儿来说有很强的吸引力,是幼儿园美术生活化教学的重要形式。在进行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去体会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给幼儿提供感知和认识美的机会,并帮助幼儿借助美术的形式展现自我,从此带动幼儿将自身对美的感受融入到美术创作之中,同时体会到生活的美好。例如,在进行“我的家乡”主题活动时,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幼儿展示家乡的美丽的图片,让幼儿仔细欣赏、品味其中的特点,并用发言的形式,把自己的家乡讲述给大家听。让幼儿在欣赏了图片后能根据主题的发挥,创作出属于自己家乡的绘画作品。在这样的主题活动下,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学到了绘画技巧,同时还增加了幼儿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提供生活化美术材料
        鉴于幼儿的年龄特征与性格特点,在美术教学活动实践中,教师需融入游戏元素,通过提供生活化材料,帮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幼儿生活中很多的材料都可以用来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引入这些生活化材料,能够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进而提高美术教学效果。例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提供生活中常见的蔬菜瓜果,包括苹果、土豆等。鼓励幼儿利用这些材料制作与拓印印章,幼儿的参与热情会得到激发,自主创作精神会得到培养。教师也可引入毛线、纸条等常见的生活物品,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一定的主题开展创作实践。此外,很多生活材料的造型较为优美,如盘子、雨伞等。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这些物体的造型以及上面绘制的图案,切实促进美术教学的生活化。提供生活化美术材料,不仅可以使幼儿的美术创作能力得到提高,还能够使幼儿充分掌握废旧材料的利用方法,锻炼与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四)动手创作活动生活化
        美术动手创作活动应该也要生活化,这不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也是孩子们更愿意尝试接受的。在小学阶段,孩子们都喜欢动动手、动动脑等。因此,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生活化的动手创作活动,学生们参与这些活动中,通过自己动手动脑,积极参与,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的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生活,给了孩子们创作的源泉。美术动手活动不仅仅是课堂教学活动,而生活化的美术实践活动,更像营养补给液一样,不仅可以让孩子对创作更有兴趣,也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孩子也会更加热爱自己的生活。
        (五)转变思维方式,参考学生生活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去深入思考,去认识、处理生活中的问题,立足于生活的视角去运用、创造美术作品,感受到美术对生活产生的影响,这样会让生活变得更丰富、更精彩。学生要形成生活化的思维,用自己的双手去装扮生活,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领略到生活之美,去探索生活中带来的美感。
结束语
        总之,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寻找生活的味道,建立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素材,培养学生的生活化思维,帮助学生养成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学会运用美术知识去创作生活、表现生活,从而促进学生绘画技法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李晓红.如何在幼儿园中构建良好的创意美术教学环境[J].新课程(综合版),2018(08):130.
[2]王芸.融入生活元素,点亮幼儿园美术教学[J].考试周刊,2018(68):174.
[3]乔金玉.巧引生活源泉,浇灌初中美术之花[J].美术教育研究,2018(14):149.
[4]于莉.有效教学策略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8(07):41.
[5]蔡亚楠.以生活为载体的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J].教育,2018(15):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