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丽筠
广州市花都区第三幼儿园 501800
摘要:本文对生命教育的概念进行介绍,分析在幼儿生命教育中采取绘本阅读的意义,总结具体的实施策略。即选择适宜的阅读材料、运行故事进行引入、利用提问进行互动、构建家园合作模式、增加实践机会。
关键词:幼儿生命教育;绘本阅读;策略
引言:绘本阅读在幼儿早期生命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是幼儿的良师益友,能把深奥的生命问题浅显化和生动化,凸显生命主题,让幼儿明确生命的价值。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初期阶段,对周围的万事万物充满好奇,老师应发挥绘本的引领作用,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保障。
一、生命教育和绘本阅读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一次次的生命活动组成了人生命的全过程。每一次活动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整个人生全过程的质量。所以要如同重视生命全过程一样来重视每一次的活动。教育指对学生的每一次活动予以关怀,学习探究的过程就是享受生命的过程,这种“关怀”是教育自身价值、个人价值、社会价值在活动中高度整合的成果。从根本角度进行分析,生命教育与全人教育是一致的,它囊括了人生的整个过程以及涉及的方方面面,与人们的成长发展、生活生存以及本性价值有着密切联系。在生命教育中幼儿能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在实践中树立爱惜自己、尊重他人的理念。
(二)绘本阅读的意义
绘本具有图多字少、符合幼儿逻辑思维的特点。相较于纯文字的书籍来说,绘本更能调动幼儿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它是现阶段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绘本教育能丰富教学的途径,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以3-6岁幼儿喜好模仿的特点为基础,引导他们把个人经历与绘本中的情境进行整合,表达自身的想法和感悟,实现教育的目的。
二、幼儿生命教育中绘本阅读的实施策略
(一)选择适宜的绘本材料
在选择绘本材料时要对两个方面进行重点把控,保障绘本满足幼儿早期阅读的基本要求,同时要以生命教育的主体相契合。第一,从故事内容方面进行选择。故事大多取材于幼儿的生活,与他们日常的各项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优先选择孩子熟悉的内容,故事情节要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情况、年龄特征、语言习惯、逻辑思维模式,但是要具有异于常态化的新奇点,这样幼儿在熟悉中又能感受到惊喜。故事的主题要满足生命教育的要求。第二,以绘本图画为参考。绘本中的图画要具备视觉美感,保障形象的鲜明性,这样其中关于生命教育的内容才能更感人,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二)利用不同故事引入
绘本故事的导入模式与幼儿的阅读兴趣有着直接的联系,老师应全面掌握故事的基本内容,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导入模式,增强生命教育的针对性。第一,封面。每一本绘本的封面都具有自身的特色,能调动幼儿的兴趣。老师以封面为切入点,带领幼儿观察封面的内容,并与实际生活构建联系,引入生命教育的主题。第二,标题。
绘本的标题较为直观,能帮助幼儿明确其中的人物、关键点或者故事等。老师引导幼儿找寻标题中的线索,能形成奇妙的化学反应,加强他们对阅读的渴望。第三,角色。每个绘本中都有几个极具鲜明特点的人物,老师可以选择某一人物进行介绍,号召幼儿预测他在故事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分析人物与人物间的内在联系,提高他们阅读的认真度[1]。
(三)实施开放性提问
老师应以“生命教育”为核心,剖析故事的关键点和闪光点,设置开放性问题,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率。第一,进行开放性提问,这样能让幼儿从不同层次和角度进行想象和表述,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比如,老师提问“针对故事中小动物们面对挫折时的不同表现,你们有什么看法吗?”幼儿结合绘本和亲身经历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能营造轻松、愉快的生命教育氛围,使幼儿敢于表达想法。第二,在提问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比如,在《母鸡萝丝去散步》这个绘本中,为了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老师可以向幼儿提问“当母鸡萝丝去散步时遇到护理,这时护理的心理动态是怎样的呢? 它应该如何应对呢?”根据这个问题,幼儿在脑海中构建相关的画面,对故事的走向进行多方面的预测和推理,加深他们对生命教育的理解。
(四)构建家园合作模式
家庭教育能为幼儿教育提供有效保障。所以老师应该把校园资源和家庭资源进行有机地整合,鼓励家长朋友们参与到幼儿的生命教育中,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比如,老师带领幼儿学习《我永远爱你》这个绘本时,老师可以把课程的相关资料发送到家长群中,让家长对教学的内容有基本的认识。之后,家长可以与幼儿一同探讨绘本的内容,各自扮演“熊妈妈”和“阿丽小熊”,拉近亲子之间的关系,深切理解母爱的伟大。在上课时老师邀请幼儿分享他们与家长拍摄的活动图片和视频。在正式进行生命教育时,老师与幼儿一同回顾故事中的内容,安排幼儿进行小组交互讨论。在探究的过程中,幼儿相互分享自身的活动心得,大家相互学习、相互进步,感悟家庭的温暖,体现生命教育的价值[2]。
(五)增加实践性机会
在开展生命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应充分发挥绘本的延伸性价值。它们不仅能拓宽幼儿的视野,增加幼儿的知识储备量,丰富故事的呈现模式,又能引导幼儿深入剖析其中的内涵,达到推进的目的。老师借助绘本阅读进行生命教育时,要以课程的核心内容为基准,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实践性活动。比如,老师带领幼儿学习《如果树会说话》这本绘本后,应该带领幼儿到公园进行观察,引导他们找寻自己感兴趣的植物进行观察,分析树木成长过程中的必要条件。当幼儿提出疑问时,老师应为其提供有效解答。在对话的过程中老师应认真倾听幼儿的想法,尊重他们的表达。如果幼儿在观察植物时遇到阻碍,老师要鼓励他们积极地面对,把存在疑惑的位置记录下来,在课后利用其他模式进行解答。
结论:综上所述,幼儿园在生命教育中应用绘本阅读策略时,要树立以实际为出发点的原则,对幼儿的认识能力和思维模式进行探究,结合他们的发展情况选择最适宜的切入模式,加强幼儿对生命的认识。
参考文献:
[1]王淑兰.幼儿绘本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1(12):187-188.
[2]沈立琦.读绘本 悟绘本 活绘本——幼儿园绘本阅读研究略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3):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