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增值
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曹村中学 陕西渭南 711700
摘要: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高中物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能采用教师全程讲授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操作,学生在讲台下面观看。物理实验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对教材知识进行验证和二次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加理解其中的物理含义,但是传统机械的知识传递就失去了物理实验的本来意义。长久下去,学生会对物理实验产生厌烦抵触的情绪,更不用说在物理实验中汲取物理知识了。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策略;实践思考
引言
物理学科是高中阶段十分重要的一门科目。目前,许多高中物理课堂存在的问题是教学目的是应试和得高分,重点在于教授学生应试技巧和物理答题公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逻辑思维无法拓展,课堂体验变得枯燥乏味,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严重违背了新时代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的目标要求,也忽视了新课程标准中的高中物理教学目标。因此,高中教育工作者应当明确教学目标,关注对学生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等相关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提高物理课堂的效率。
一、物理实验联系生活
高中物理知识和原理相较于初中物理难度有很大的提升,知识更加抽象,也给许多学生造成了困扰。知识的过度抽象使学生很难建立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使之建立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物理中的很多物理现象都需要物理实验进行验证,教师可以通过物理实验建立起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知识,体会物理的魅力。教师在实验中要注意选择与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实验,建立起物理实验与生活的联系。可以从生活中取材,选用生活中常见的、简单的生活材料,将其运用到物理实验之中,从而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各种事物的不同面貌,帮助学生重新观察生活,建立一种物理实验思维。
例如,在开展“静电现象的应用”一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询问学生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冬天脱毛衣的时候为什么会有啪啪的声音?为什么有时候还会有火花?为什么有时头发会立起来?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现象,并产生疑问,进行思考。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是因为摩擦而产生了静电,也有学生十分疑惑。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带着疑惑和思考进行实验,自己动手证实猜想和解答疑惑。教师要提前为学生准备实验材料,比如纸杯、橡胶棒、毛皮等。先将纸杯平整地放置在桌子的一侧,然后用橡胶棒反复摩擦毛皮,在摩擦一段时间之后,把橡胶棒靠近纸杯,并向一边移动橡胶棒,这时候学生会发现纸杯随着橡胶棒开始移动起来。这时候学生就能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静电现象,从而也解答了自己心中的疑问,证实了猜想。在这一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另外,学生还可以创新其他的实验方法,证实静电的产生。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多对生活中的现象提出疑问,然后将其转化成物理实验,并在实验中得到解答,在实验中找到现象发生的规律,从而总结现象,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注重物理实验演示情境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科,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要发挥物理实验的重要作用。通过物理实验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实验过程,还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尤其是新颖、奇特、有趣的物理实验,能够牢牢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实验演示情境,增强物理课堂的趣味性,促进高中物理整体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实验演示导学情境,创设一些惊险而富有悬念或是生动有趣的实验活动。如,在讲述“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过程中,就可以创设惊险而富有悬念的实验演示情境,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准备一个铅球和一根线绳,在天花板上做一个大摆球(注意:挂在天花板上的铅球要恰好能够到达教师的鼻尖)。其次,教师可以站在铅球自然下垂时的初始位置,给予铅球一个力后铅球荡来荡去却一直碰不到老师的鼻尖。在此过程中,学生都很紧张就怕铅球一不小心撞上老师的鼻子,同时,学生也会十分好奇为什么铅球一直碰不到老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学习的激情。再如,讲述“向心力”时,教师可以选择富有趣味性的实验,进行导学情境的创设。准备塑料饮料空瓶一个,适当长度线绳一根。将塑料瓶装满水,瓶口系上线绳,手握绳子一端让塑料瓶在竖直平面内快速做圆周运动,让学生观察瓶内水是否流出,并引导学生找出这种现象的原因。如此一来,通过巧妙的物理实验演示,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利用探究实验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原有的单纯授课模式,以提问的方式展开教学,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假设,然后制订出相应的实验设计方案,并开展实验,最后分析论证、互相评价,并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在这种探究实验式的教学模式下,会加强对物理学科的重视,从而增强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讲解“力学”部分知识的时候,由于知识点过于繁杂,并且涉及多个力学概念,学生很难记忆。这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力的种类有哪些?它们是根据什么标准划分的?”提出问题之后,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做出全面的回答。回答完这一问题以后,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将各个不同的力进行细分和归纳,最后形成思维导图形式的知识网络,实现知识点的综合运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结束语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原有的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变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进探究实验式教学、结合生活实际式教学两种方式,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使教师的教学方式更有魅力,最终实现高效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物理学科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张春伟.浅谈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6):64.
[2]谷慧.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33):64-65.
[3]徐文彬.取生活之水灌高中物理有效教学之花[J].考试周刊,2018(A3):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