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解题技巧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3期   作者:王丽
[导读] 教师在课堂中既能起到指导作用,也能起到引领作用,特别是初中数学学科,老师对学生带来的影响和经验是至关重要的。

        王丽
        泰安市岱岳区粥店中学    泰安市   271000

        摘要:教师在课堂中既能起到指导作用,也能起到引领作用,特别是初中数学学科,老师对学生带来的影响和经验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悉心地准备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各种解题思路,帮助、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从而使学习成绩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解题技巧;研究

一、目前初中生解题存在的问题
        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好,一味追求解题技巧,可想而知这对他是没有多大帮助的.如果一道题拿出来连有关的最基本的知识都不知道,怎么谈得上运用解题技巧呢?即使看了其他人或书本上的解题技巧后,也必然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这样做,收效甚微,徒劳无益.所以说初中生能力技巧的培养,要从训练基本功开始,逐步培养良好、的思维程序和敏锐的观察力。很多学生做题做得少,没有数学感觉,没有良好的数学解题技巧,导致在数学解题上经常犯不同程度的错误,在没有良好的解题技巧下解数学题,不仅解题速度慢,解题效率不高,还很可能出现计算性错误。很多题都不止一种解法,但是如果学生没有丰富的解题经验,不能取捷径解题,就会浪费解题时间,降低解题效率,只有在经过大量的习题练习之后,吸取丰富的解题经验,掌握更多的解题技巧,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出题目,节约解题时间,提高整张试卷的解题效率。

        二、 初中数学解题技巧对策
        1.学会分析问题
        解应用题的过程就是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过程,他们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解题的效率会很高,自学热情十分高涨。数学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分析应用题,观察所给条件,然后,在大脑知识库中搜寻相关内容,规划解题思路,拿起笔来进行计算,程序不会出错,锻炼着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应用能力。比如,有关“相遇问题”的教学,应该要求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特点,然后一边回忆“速度×时间=路程”的公式,一边活跃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快速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中,学生必须:(1)找出基本关系量;(2)讨论交流不同的看法;(3)思考哪些条件有用?解应用题分几步?学生成为真正主人,教师引导他们走向了更大成功,教学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课堂因此焕发了新的活力。
        2.学会认真阅读
        一般情况下,初中生解应用题的主动性都不高。题目文字过多,会让学生感到麻烦,产生厌学的情绪。那么,数学教师应该如何引导,消除弊端呢?笔者认为,我们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还要传授学生阅读技巧、筛选技巧,让他们及时发现干扰项,推理后得出正确结论。比如,教学“工程问题”时,教师可以情境导入的方式生成问题,重点传授审题、分析、筛选的技巧,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或者合作交流。首先,审清题意,弄清已知量与未知量;其次,列出方程,计算、解答应用题;最后,检验所求得的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使数学学习能力有一个明显的提高。阅读的时候,学生要会自动屏蔽干扰条件,牢牢把握基础公式,充分活跃数学思维,不用老师的督促,也能真正学好应用题。
        3.主动联系生活
        初中生有了属于自己的特殊思维方式,平时教学中,教师应该放手学生自由的发展,为他们打造优质的互动平台,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解应用题的机会,对于后续实践工作的有序推进来说是大有助益的。正所谓“数学源于生活”,即是数学知识就是生活问题。

主动联系生活,进行应用题的有效教学,选择适合学生、能被学生充分接受的授课方式,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内容作出详细介绍,利用实际案例解读数学概念,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突破自我,发挥想象,从生活领域寻求到更多的解题技巧,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最新要求,也是教师必须完成的艰巨任务。比如,讲授“一元二次方程”章节内容时,我特意做出了教学模式的优化和教学方案的调整。第一步,创设情境后提问:公司组织聚会,如果有x个人,每两人之间都握一次手,共握了21次手,如何列出符合上述条件的方程,并判断方程是什么类型?第二步,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法,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问题的思考。然后总结:一元二次方程有三个条件,一是方程两边都是整式;二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三是未知數的最高次数是2。同时满足了三个条件,应用题有解题的意义。第三步,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原则,从生活中搜集材料,设置相似应用题,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慢慢克服畏惧心理。学习兴趣很高,常规教学中体现了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教学策略的实施以及解题技巧的指导收效显著,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初中生个性化的发展。
        4.学会互相交流
        在进行初中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过程中,不能只是一味的闭门造车、独自陷入问题当中,而是应该遇到问题了及时和同学分享、向同学寻求帮助,拒绝钻牛角尖、做到智慧共享。因此,和同学之间成立数学学习小组是十分有必要的。而在寻找伙伴、成立数学小组的过程中,不能只是一味的寻找成绩好的或是与自己玩得来的,而是应立足于其他同学身上的优点来寻找伙伴,这样一来,每个同学之间优势互补,不仅可以更好的提高解决应用题的时间,还能及时学习到他人的解题思路、发散自身思维,从而做到对数学解题技巧的间接掌握。
        5.尝试一题多解
        由于初中数学课本章节之间关联性的增强,有时候,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可以把章节之间知识点相互关联,这样,有些数学题就不仅只有一种解决办法,学生可以利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在做题时把以往学到的知识点进行复习,而且,由于每种解题方法的特点、角度等方面各不相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維能力指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综合、分析、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是指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对于数学题来说,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可谓是百利而无一害。
        6.巧用步骤导图
        在学生初中所学习的数学知识点中,有些类型的知识点还是比较复杂的,并且,这些知识点所占的分值往往较多。为了能够取得好成绩,这些题目又不能放弃不写,但是,做这些题目又会耗费大量的时间,这样一来就会错过对之前题目的检查,总之,学生在遇到这道题目时往往是爱恨交加、想要放弃又不甘心的心情不断交织。但是,假如学生们在看到一道较为复杂的题目时,能够静下心来,一点一点的分析题目当中给出的线索,写出步骤导图与解题时要用到的知识点,那么,即使不能快速的写出答案,即使仍然写不出完整的答案,但是,当以后再遇到复杂、令人头疼的题目时,学生们也不会再感到害怕或是毫无思路。

三、总结
        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能够解决数学问题,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就是对数学应用题理解的过程。应用题在考试的过程中是特别重要的题型,每个应用题的分数都比较高,并且在数学考试中几乎每次考试都能够遇到。在初中阶段,中考是学生在这一阶段的最高目标。在中考数学的试卷中往往会出现很多与数学因素相关的中考题,这些中考应用题往往都比较贴近生活。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往往会需要用到很多的应用题知识,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在中考当中得到好分数,数学教师应该解决好学生的应用问题。


参考文献:
[1]雷娜,王玉付.初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及解题技巧[J].华夏教师,2019(12)
[2]万勇.试述初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及解题技巧[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8)
[3]林春輝.初中数学三角函数解题技巧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9)
[4]王冠军.初中数学开放题的解题技巧[J].甘肃教育,2018(09)
[5]张民松.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参与性的提高策略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7,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