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路径探索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3期   作者:王春花
[导读] 在如今的社会生活中,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不仅限于只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还需要其具备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相关的空间构造能力

        王春花
        青海省西宁市虎台中学,青海 西宁  810000

        摘要:在如今的社会生活中,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不仅限于只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还需要其具备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相关的空间构造能力。目前随着我国教育环境的断改变和国家越来越大的人才的需求,我国的教育事业也逐渐地将学生的思维逻辑教育以及思想教育纳入了教学中,数学教材的编写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初中生来讲,在数学学习中学会培养数学思维逻辑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能力;路径
        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且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也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受我国社会整体的教育环境以及教师的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并不十分注重,反而更注重学生的做题技巧的传授。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成绩,但是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以及之后的进步并没有很大的帮助。逻辑思维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出好的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清晰地了解到题目中所存在的信息。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远比让学生只知道死记硬背重要。而且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进行学生逻辑思维培养的过程中,要注意的一点是,学生刚开始可能对逻辑思维没有一定的概念,因此很多情况下会产生一种抵抗的心理,因为逻辑思维的培养过程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从学生什么都不懂到看到题目有自己的解题思路,能够对题目进行一步一步的解析。这个过程是一个较为痛苦,但是同时又是一件比较有意义的事情。培养了逻辑思维,学生在今后做题过程中对一些较为棘手的数学题目,能够有自己清晰的思路进行题目的解答。但老师要注意的一点是每个学生的思维逻辑以及思想的发展状态是不一样的,因此应针对全班学生的整体情况进行一个方案的制定。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的方式出现的问题
        在初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教师采用的是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这是一个“灌输式”以及“填鸭式”的数学教学过程。在这样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忽视了学生了主体作用这一点。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经常忽视了学生,只顾自己的讲解。这样的教学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固化了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的解题思维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解题思路中,这对学生多元化的思维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传统式的教学方式对于现在社会的已不是十分的适用了。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要进行适当的改变。
        (二)学生对数学的兴致不高
        目前很多的初中生对数学的兴致不是很高。数学对于学生的个人学习以及之后的个人发展十分重要。数学是一门工具型的学科,来源于生活同时又不同于生活。但尽管如此,很多学生对数学还是产生了抵触的心理,对于数学的学习提不起兴致。这就要求老师要对自身的授课方式以及授课的模式进行一定的改变。让学生从思想上改变对数学的看法。学生对数学的看法一旦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则对于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大有裨益。
        (三)老师对题目的解析方式不对
        目前很多的初中教师在讲解题目时,只是会从解题的步骤以及解题的方式这两方面进行讲解,很少讲题目中一些隐藏的信息以及一些潜藏的切入点。而教师没有多讲的这部分内容恰恰是学生们最缺乏的部分。而且只对着标准答案讲解题目,对学生思维逻辑的发展以及做题思路的发展毫无帮助。数学题目与题目之间有很多潜藏的切入点,如果这些切入点学生能够及时地发现和把握,那么学生就会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特定的解题思路,当下一次学生遇到同样的问题时,就可以不依靠老师和答案,自主的解题了。


        三、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
        (一)转变教学理念和思维
        为了更好地解决当前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首先需要引导教师群体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和思维,这是推进后续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在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要立足课程特点和基本学情来设计教学方案,并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这对于提高初中生数学思维的独立性和探究性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经验分享和教学调研,通过学习讨论来实现教学理念的优化升级,由此来更好地调整自身教学思路和方法。
        (二)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培养灵活多元的数学思维模式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培养数学能力的突破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以及多元性。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时,教师可以先将一些相关的概念讲述给学生,在学生自主地思考后,教师可以再进一步将这些知识由简至深的深化,并列出一系列的数字让学生自主的探讨,让学生找出其中的无理数以及有理数,让学生明白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及区别,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三)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逻辑思维。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点时,要积极地调动起学生的逻辑思维,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前,对课程进行认真的准备,对于自身的授课方式也可以进行一定的改变——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以及教学观念,摒弃传统的“灌输式”以及“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多利用现代科技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技术将书本上的内容进行转化,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课本所要表达的意思。
        (四)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逻辑思维
        教会学生一项本领远比做题以及背题重要。培养学生一种思考问题的能力,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同一道题的不同解法,这样一来,在了解和学习了好的解题思路的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思考问题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除了一些常规的分解因式的方法,还可以教学生使用特殊值带入法帮助学生解题。
        (五)注重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方法影响,当前大部分初中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依赖性较强的问题,这不利于独立逻辑思维的形成,久而久之会影响到逻辑思维的锻炼效果。针对这一问题,初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学习,一方面可以实现多样化思维的碰撞,使学生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这对于加深对知识点及解题技巧的理解深度具有重要意义,从而有助于更好地锻炼初中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
        四、结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逻辑思维发展的好与坏能够直接反映出老师的教学水平。逻辑思维的发展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因此,在进行初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促进学生问题的多方面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此外,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对教学方式不断地完善,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根据学生的兴趣将数学的逻辑思维穿插进去,只有这样,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不断地被训练,不断地强化,这对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盛保和.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3(06).
        [2]杜有林.探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J].华夏教师,2017(02).
        [3]阮征.影响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提升的因素调查研究[D].合肥师范学院,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