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趣味实验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3期   作者:祁玉德
[导读] 对初中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同时,初中生对各种新知识、新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理。

        祁玉德
        青海省西宁市第十一中学 810000
        摘要:对初中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同时,初中生对各种新知识、新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理。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趣味实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化学知识,有助于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发展。
        关键词:初中化学;趣味实验;策略
        一、 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趣味实验的意义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趣味实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主要表现在:(1)提高学生化学学习兴趣,趣味实验具有操作简单、形象趣味的特点,每个学生都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实验操作。并且趣味实验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更好地参与到实验中,学生经过自己操作,会产生学习的满足感,有助于学生化学学习自信心的提升。同时趣味实验本身具有很强的趣味特点,能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2)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趣味实验,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实验操作中,学生经过自己操作,会产生独特的想法,也会发现一些问题,并且学生会通过自己操作实验来解决这些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趣味实验中,学生需要自己动手操作实验,而不是一味地教师操作,能更好地发挥学生主导作用。(3)增强化学课堂魅力,新时期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越来越广泛,有很多新事物出现在学生面前,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增强化学课堂的吸引力,教师必须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优化创新。将趣味实验贯穿于化学课堂上,能在课堂上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能促使学生更加积极的获取知识,强化了学生各项能力发展。
        二、 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趣味实验的原则
        对初中化学教师来说,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用趣味实验时,还应该坚持相应的原则,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发挥出趣味实验的作用。具体包括:
        (一)趣味性原则
        初中生本身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在化学实验中,必须具有良好的趣味性,初中化学教师在设计趣味实验时,要重复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强化化学实验趣味性,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乐趣,指引学生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下学好化学知识。
        (二)科学性原则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采取趣味实验时必须保证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方法的科学性,也就是说趣味实验不能违背化学理论、科学事实。在趣味实验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也要指引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实验记录,严禁出现“还可以,差不多”的情况。
        (三)安全性原则
        初中生他们刚接触化学实验,虽然教师在实验操作之前就会为学生讲解各种实验操作安全注意事项,但是由于学生对化学实验常识性问题缺乏深入了解,加上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相对比较弱,所以教师在设计趣味实验时,必须反复试验,保证实验的安全性,避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生意外。
        (四)主体性原则
        在初中化学趣味实验活动中,教师必须明白学生才是实验操作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在趣味实验中,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实验,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出趣味实验的作用。


        三、 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趣味实验的策略
        (一)创新实验教学方法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是实施趣味实验的重要基础,会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及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带来直接影响。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果教师单方面的为学生进行口头讲解,或者是教师自己独占实验台,自己操作让学生观看,学生会感觉化学学习很无聊,必然会降低自身的学习热情。所以在实践中,初中化学教师必须从学生综合发展的视角入手,通过各种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学生化学实验探索欲望,使得学生可以积极地参与到实验中,保证趣味实验的良好开展。
        例如在《分子和原子》这节课中,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微观粒子(如分子)是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这一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趣味实验,本实验的原理是通过氨水可以让酚酞试液变红,从而探究出微粒运动现象。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在玻璃片的两端,分别滴上一滴酚酞溶液、一滴浓氨水,然后用烧杯快速罩住玻璃片,让学生观察玻璃片上液体的颜色是否发生变化。另外一组学生将脱脂棉放在笔帽中,根据笔管的长度,准备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条放在笔管中,保证滤纸条不会与笔帽中的脱脂棉直接接触。将浓氨水滴入脱脂棉中,快速盖上笔帽,观察滤纸条的颜色是否发生变化。
        对于“探究分子运动现象”这一实验,原来的要求是让学生分别向两个小烧杯中加入5mL的浓氨水和20mL的酚酞溶液,然后用大烧杯将这两个小烧杯罩起来,观察烧杯中容易的颜色变化。由于氨水本身具有毒性,并且其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会对人的鼻子、眼睛、皮肤带来刺激,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不安全现象,同时浓氨水还具有很强的挥发性,会造成空气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实验的标准。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以上两组趣味实验,一方面,能减少实验试剂需求,能解决浓氨水污染空气及有害学生身体健康的问题,另一方面,这样的实验操作也比较简单,具有良好趣味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微观粒子的存在及其基本性质知识点。
        (二)强化实验活动的灵活性
        在以往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虽然会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化学实验,而实验场所局限在室内,仍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教师担心学生操作不规范、教师教学任务比较重等,学生很少自己动手操作实验,都是教师操作学生观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很低,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化学学习效果。鉴于此,在实践中,初中化学教师要主动地打破传统实验教学思维,组织学生开展更加灵活的实验活动,如在室外进行实验,促使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实验探究中,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应用化学知识。
        (三)开展生活化趣味实验
        化学学科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十分紧密的关联,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组织学生开展趣味实验,以此增强化学实验的吸引力,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引学生在课堂上掌握良好的化学知识学习热情,在课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验探索活动,打破以往的习题训练式家庭作业,让学生自主开展一些与生活相关的趣味实验,从而巩固学生学到的化学知识。
        在这样的实验中,学生用到的材料大多是生活中常见的,学生通过测定护发剂、洗发剂pH酸碱度,结合实验操作,会了解到护发剂保护头发的原因,同时也会对酸碱中和反应有更加深层次的了解,巩固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的发展。
        四、 总结
        总而言之,化学学科本身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借助趣味实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能调动学生化学知识学习欲望。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初中化学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灵活的组织学生开展趣味实验,让学生在趣味实验中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化学学习效果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秀丽.探究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教育论坛,2019(2):153.
        [2]帅小宝.趣味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19(16):112.
        [3]胡晓晴.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少年,2019(34):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