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琴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场坝镇麻园小学 657202
摘要:数学学科不仅拥有极强的逻辑性,还有着不可忽略的抽象性,因此数学的学习相比于其他学科来说更为困难,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是目前很多教师在探索的一个问题。学习成绩的提高需要学生的不断努力,而学生努力的动力则来源于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层面入手,以此来实现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双重提高。本文对学习兴趣之于学生的重要性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进行了概述,并根据自身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引言:很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布置大量的作业练习,不断地催促着学生“学,学,学”,从表面来看,教师是对学生负责任,为了学生好,但就深层次而言,教师只是“一厢情愿”地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统统都安排给学生,其并没有询问过学生的意见,没有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进行合理的布置安排,这种做法既阻碍了学生思维发展,又在无形之中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小就对学习产生一种不好的印象,影响其日后成长发展。
一、学习兴趣之于学生的重要性
学生的本职工作就是学习,而学生想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的前提是热爱这份工作,简而言之就是对学习感兴趣。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求知的过程,通过不断地学习和了解来解开自己心中的疑惑,从而达到求知的目的。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其可能还无法具体地体会到学习之于自己的实际意义,所以尚且还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教师想要学生拥有足够的动力支撑,就要培养其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对学习的错误认知,让学生通过学习兴趣的驱动去不断探索学习中的奥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也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敢于学,乐于学”的人才是当今时代所需的新型人才,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才能带领我们的国家站在世界的前沿,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敢于学,乐于学”的学习精神,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兴趣的支撑下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并一步一步地精进自己的学习技能,从而使学习成为伴随终生的好习惯。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由于数学学科存在着较强的逻辑性,所以环环相扣是数学知识的基本特征,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必须紧跟教师步伐,这样才能形成连贯的数学知识链。但是小学生自制力较差,上课很容易因为讲课内容枯燥、外界事物吸引而走神,课堂专注力的缺乏影响了其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另外,有些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只会按照课本一板一眼地教学,以至于课堂氛围甚是枯燥,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如今很多学校为了方便教学已经配备了多媒体等教学设备,但是有的教师因为不会操作设备而不得不利用板书教学,所讲知识只能通过口述或者板书的方式来展现,使得学生在学习一些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只能通过想象来理解,这对于思维较为敏捷的学生来说,可能不是问题,但是对于那些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来说,难以理解教师所讲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班学生的数学水平。虽然小学数学新课标已经明确了教学目标,但是很多教师并不明白新课标的真正意义,仍然采用着“老一套”的传统教学理念,不及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使得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缺乏,进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策略
3.1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只是单纯地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总会忽略学生想象能力的提高,这就使得学生在做数学题时无法根据题目构建出具体的解题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学成绩的提高。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导入的方式来实现学生想象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在教师所构建的情境下搞清楚出题人的意图而快速解题,在解题的过程中获得愉悦感,从而提升学习数学的热情。合理有趣的情景能够适当地弱化课堂的枯燥性,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所以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适当地减少口述讲解的时间,为学生创造和本节课知识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通过情景的导入,引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心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例如,“角的初步认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节全新的知识点,学生可能在平时见过角,但是当老师真正地开始本节内容的讲解时,学生对角的定义仍处在一个模糊的状态,混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所以教师可以先试着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角”都有哪些,把生活情境引入到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跳出课本上具体定义的限制,真正地明白到底什么才是“角”,初步掌握与角相关的知识,使学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把数学的学习延伸到生活中,以此来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3.2巧妙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设疑通俗点来说就是课堂提问,但是如果只是简单或者盲目地提问,不但不会提升课堂效果,还会影响学生的思考能力,所以教师应注重课堂提问的方式,把课堂提问当作一种教学艺术来看待。巧妙有趣的问题可以化解学生在学习中的疑惑,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并让学生在求知欲的驱动下不断地努力学习,从而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小学生虽然专注力较差,但其思维相对来说较为灵活,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就可以抓住问题的精髓,所以教师应设置一些符合学生认知范围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例如,在讲解“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几个很简短却无法整除的式子,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让学生们回答,因为学生还没学过,其自然是解不出来的。由于学生的好奇心较强,其在面对难题时总会想探索一番,所以这时学生的求知欲就会被激发出来,若教师在此时“施以援手”,学生就会真正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节的内容,并且还会觉得原来数学并没有那么难学,认识到数学的魅力所在,提升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学习兴趣也会随之提高。
结束语:学习兴趣是学习成绩得以提高的关键因素。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充分地认识到学习兴趣之于学生的具体作用,多多询问学生意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教学理念,改变学生对数学知识抽象、枯燥、难学的错误认知,让学生敢于探索新知,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何在,从而展现出教学的真正价值,以有效促进数学教学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静威,于立波.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5):81-82.
[2]梁庆霞.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3):3-4.
[3]姚小东.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J]. 学周刊,2021,(06):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