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军队院校柔性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3期   作者:尚震1 郭晓峰2
[导读] 准确把握和正确运用柔性管理原理,可以更大限度的调动广大学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提高院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尚震1   郭晓峰2
        1. 空军工程大学军政系军事体育教研室  陕西西安   710051
        2. 空军工程大学军政基础系军事体育教研室  陕西西安  710051

        摘要:柔性管理是以文化和情感为基础实行的分权化管理,也可称之为人性化的管理,院校柔社管理,就是要顺应学员生理、安全、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在尊重人格独立和个人尊严的前提下运用尊重、激励、引导、启迪等方法进行的管理,它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基本要求。在院校管理工作中,准确把握和正确运用柔性管理原理,可以更大限度的调动广大学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提高院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军队院校 柔性管理 刚性管理 学员
一、柔性管理的科学含义
(一)柔性管理的理论。
        20世纪初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是一种基于理性主义的刚性管理理论,他把人看作“活的机器”,自20年代末至50年代后期,“行为学派”的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的需求、感情和归属的需要、受人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随着国际化和全球化的新趋势,刚性管理的局限性使它已经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于是柔性管理应运而生,柔性管理思想产生于20 世纪 80 年代的日本丰田汽车制造系统,柔性制造是针对大机器生产时代刚性生产提出来的,它适应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是应对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而出现的。柔性一词起源于拉丁文,意思是可弯曲或可调整,内涵包括弹性、适应和响应等。在组织中柔性是指组织响应动态环境的变化要求,快速调整资源采取行动的能力。随着柔性内涵不断丰富及人力资源理论的融入,使柔性管理逐步演变成与刚性管理相对应的一系列管理模式的通称。
(二)柔性管理的概念。
        柔性管理,是指管理者充分发挥管理才能,在管理过程中强调以人为中心,在尊重人格和个人尊严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据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的管理。一般地说,柔性管理以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为基础,运用人性化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思维,采用非强制方式,进而在被管理者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最大限度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被管理者在群体中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从而把组织的意志贯彻落实在被管理者的自觉行动中。因此说柔性管理的确是一种更加深刻、更加高级的管理,也是难度更大的管理,更是一种能充分发挥管理者管理艺术和管理才能的管理。
二、柔性管理在军校学员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一)树立柔性管理的意识。
        当前军队院校管理工作正朝着科学化、正规化、精确化的方向发展,但是传统的管理思想仍然存在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刚性色彩浓厚,注重纪律,强调等级观念,主要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进行管理。部分学员队干部虽然认为“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优越于“以规章制度为本”的刚性管理,但在实际的管理实践中容易忽视柔性管理的重要性。当前军校学员成分结构发生较大变化,“90 后”学员成为主体,独生子女较多,娇生惯养,道反心理较强,那种简单租暴的管理方法,很难取得较好的效果,尤其是对于那些思想素质好,工作热情高,学习能力强,但眼高手低的学员,如果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就会使他们丧失信心,失去动力,从而影响院校的正常的学习和训练。

因此强化柔性管理意识,对军队院校的管理工作有较强的指导意义,这就要求院校基层学员队管理者更新传统管理 ,改,进管理方法,变“刚性管理”为“柔性管理”,积极引导全体学员自我约束。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营造浓厚的氛围来促进军队院校的全面建设。
(二)掌握柔性管理原则。
        充分理解和正确运用柔性管理原则,可以有效提高基层学员队管理者的工作能力。一是内在重于外在原则。内在管理,如说服教育、感情投入、关心体贴、激励尊重、心理沟通等,它以潜在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形成深刻面持久的影响,激发被管理者(学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融洽的气氛中主动工作和学习。这也是理想管理效果的体现,更是学员队管理者协调能力和管理艺术的集中体现。二是心理重于物理原则。心理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广阔而神秘的世界,它主要是指内心的情感活动,没有心理的动力,物理因素可以化为乌有;有了心理的动力,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院校各级管理者应在所有物理条件的基础上,注重从心理上激发学员潜能,使他们创造出难以想象的成绩。三是身教重于言教原则。我们常讲,喊破嗓子不如做好样子,推进柔性管理,院校各级管理者都应该敢于叫响“看我的,跟我上”,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给被管理者(学员)作榜样,以实际行动带动部属,带动学员.以自身的良好形象感化部属,感化学员,使其潜心工作。院校管理者必须懂得身教与言教并用,且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柔性管理在院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三、院校实施柔性管理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统一.
        刚性管理,是一种依靠组织权威、依靠权力、依靠制度的管理,是一种“外在”管理。针对外在行为,管理方式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是一种单向管理,几乎不关心学员的心理感受,强调学员的服从。柔性管理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依赖领导力等软因素进行管理,是管理者的情感感召,是一种“内在”的管理。针对学员的情感和心理,通过关爱、沟通、引导、影响、感化,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员获得归属感,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由于刚性管理的形式化和外在性,在人们没有自觉接受之前,它又有机械、肤浅和简单化的负面效应;而柔性管理正好弥补了刚性管理中的这些不足,使之成为相辅相成的、全面协调的管理。实施柔性管理,不是与刚性管理的对立,严格地说,刚性管理是柔性管理行之有效的先决条件,而柔性管理是管理工作的“润滑剂”,是刚性管理的“升华”,缺乏一定的柔性管理,刚性管理亦难以奏效,两者只有有机结合,互为补充,刚柔相济,才能产生最佳的管理效应。
(二)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的统一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邓小平也指出:“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所以,管理者首先要破除那种“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传统观念。毫无疑问,管理者必须顾及被管理者的切身利益。柔性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在院校学员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中心,要求管理者各现工作都婴努力从学员的实际出发,养重人、关心人、满足人、发展人、克善人,干方百计调动学员的内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员不仅有生存需要还有精神需妻,即有着全面发展的要求,实施柔性管理,既不能过分强调个人目标而想视组织发展目标,也不能只关注组织发展目标而轻视个人全面发展,追求个人的全面发展与组织发展的相统一是柔性管理的目的。要在关注院校建设目标的同时关注学员的个人目标,在实现院校建设目标的过程中满足学员的需要、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芳:柔性管理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科学管理2011.6
(2)辛达海:部队高学历干部柔性管理模式(J),南京政治学报.2011.2
(3)王会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与部队管理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0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