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丽
重庆市涪陵第十四中学校 400800
摘要:劳动德育实践活动是初中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德育和实践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具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具体的实践过程,且紧紧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工作。本文旨在从学校、社会、家庭三个方面进行德育实践探索,提出劳动德育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初中德育;劳动实践活动;意义;目标;实施策略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的“六大实施途径”之一就是实践育人,通过开展各类主题实践、劳动实践、研学旅行、志愿服务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 劳动德育实践是实践的一种形式之一,其改变了传统德育中以思想道德理论教育为主的模式。皮亚杰指出:“儿童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劳动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劳动习惯的养成都是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的。劳动实践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中国少先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全体代表时强调,“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2]学校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劳动德育实践课,目的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劳动德育实践的开展需要有明确的目标以及科学合理的实施策略。本文以涪陵十四中开展的校内、校外和家庭三个维度的劳动实践课程为例浅谈劳动德育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
一、初中劳动德育实践活动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动手能力
参加劳动德育实践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具体操作提高动手能力,使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
劳动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课堂之外的放松,可以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自主解决各类问题,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学生还能掌握基本的劳动生活技能,学会独立,形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并初步具备认识自我的能力。
(三)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造意识
目前很多初中学生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严重缺乏团队合作的意识,劳动德育实践活动引领了学生学会合作,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但初中学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在社会劳动德育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去了解社会、了解他人,进而发现一些社会问题,初步探索解决方法,展示着自我源源不断的创造性。
(四)有利于构建家校社会合作的机制
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对每个人的成长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教育起始于家庭、形成于学校、完成于社会[3]。因此,德育离不开学校、社会、家庭三个载体。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劳动德育实践,能更好地把三者紧密联系起来,拓宽了学生德育实践的空间。学生把自己学习的文化知识和道德认知运用到实践中去。同时,学校德育教育也获得了相应的巩固和补充。
(五)有利于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和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社会实践活动除了有助于增长学生的社会阅历和社会沟通能力,还能让学生通过亲近大自然,感受环境破坏或污染所带来的危害,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能够自主参加到环境保护宣传当中去。这更加能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最终发自肺腑的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国家,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初中劳动德育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
劳动德育实践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关于劳动实践的表述,本文以涪陵十四中开展的德育实践活动为例,从校内、校外及家庭三个维度阐述劳动德育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校内劳动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
1.学校需高度重视,开设劳动实践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受种种因素影响,劳动教育出现了边缘化甚至异化的趋势。部分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弱化劳动教育。有些教师为了出成绩,占用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时间。所以导致学生的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归根结底是对社会主义教育本质特征的认识不清,是对劳动所蕴含的教育价值认识不足。学校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劳动,开设劳动实践课程。
2.学校需搭建劳动实践平台
学校可依据现有的学校环境给学生搭建一个安全可操作性的校内劳动实践平台。例如,涪陵十四中为学生搭建的劳动平台是涪陵十四中整个校园,具体有:教学楼五楼,操场,花台,校园厨房等。学校在搭建劳动实践平台时一定要考虑安全这一因素。毕竟安全是所有课程开展的前提。其次。学校搭建的劳动实践平台具有可操作性。因为年龄段不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不同。为了更好的开展劳动实践课程,学校可以每天安排一个班参加劳动实践活动,而不安排其他学科学习。这样更方便老师和学生全心全意投入到劳动实践课程中,真正体会劳动带来的意义。
3.学校需制定具体的劳动实施方案
劳动实施方案是指对劳动实践活动从目标要求、实践内容、实践方法及实践步骤等做出全面、具体而又明确安排的计划,如表1。涪陵十四中每天安排一个班级负责打扫整个校园的清洁。从校门口到厨房都进行了精细化的安排,包括扫除活动的时间,活动要求,具体多少人完成。
4.学校需构建科学合理的劳动素养评价体系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重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提出,要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学生劳动素养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是加强学生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
劳动素养评价体系可以从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和劳动成果三个维度构建。[4]建立劳动素养评价制度与标准可以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进行融合。将劳动教育与学生评奖评优挂钩,能够促进学生增强劳动意识,更加注重自身劳动素质的培养。
表1 涪陵十四中校内劳动德育实践活动计划表
活动准备 抹布、钢丝球、洗粉水
活动范围 涪陵十四中校园(A区)
活动时间 8:00——12:10 责任区保洁,做记录,每隔1小时组长组织小结一次;
12:10——13:00 就餐; 13:00——13:20 责任区巡查,做好记录; 13:20——13:50 午休;
13:50——15:45 责任区巡查、保洁,做记录小结; 15:45——16:30 向学校同学宣传环保知识;
16:30——17:30 一天劳动实践活动总结,每人上交1篇实践活动心得。
活动要求 卫生要求:①地面要做到无垃圾、落叶、口香糖痕迹,地面要擦洗出它的本色;
②磁砖、花台、宣传栏无尘土,擦得光亮; ③花台内的垃圾、落叶要捡干净。
纪律要求:①坚守自己的责任区,不到处乱窜、聊天,不得吃零食、看手机、流窜易位;
②下课时,到自己负责的教室检查卫生和行为规范,并做好记录; ③见到老师长辈,要行礼、问好;
④上课铃声一响就行动,上午做两遍,下午做一遍; ⑤活动结束,带回所有工具。
具体安排 ①教学楼1-5层清扫,每层4人,总共20人; ②教学楼底楼及周围坝子:15人; ③校门口:4人;
④岔路口到综合楼及食堂:4人; ⑤运动场:10人; ⑥校园特种服务队:10人,包括校园导游2人,校园义厨5人,校长助理1人,督导组2人。
(二)校外劳动德育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指出,加强劳动实践需要“在学校教育中渗透劳动计划”“将校外教育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5] 劳动课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校外劳动德育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如走访敬老院、植树、掰玉米、坎菜头等。本文以涪陵十四中暑假学生掰玉米来具体阐述校外劳动实施策略。
首先,学校布置劳动实践任务。其次,学生和家长要高度重视与配合。由于是暑假劳动实践,所以家长特别是班级家委会的支持与配合特别重要。家委会需要做的是:一是踩点,确定劳动的地点和时间。二是准备相应的物资,如劳动工具,防暑物资等。三是合理分配小组任务。例如,哪些学生掰玉米,哪些学生扛玉米,哪些学生晒玉米等。再次,学生每天的及时总结是评价当天劳动最有效的方式。
(三)家庭劳动活动的实施策略
家庭劳动实践活动,简称“家务”,是孩子扮演家庭成员应该承担的一份义务。“劳动不只是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更是务实、做事、操作、实践,劳动教育的意义,贵在让人用身体丈量物理和心灵的世界。”[6] 由于家务劳动是在家完成,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家长的监督与落实。为了更好的实施家庭劳动实践活动,父母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家长需重视孩子的家务劳动
很多家长心疼孩子,担心孩子受苦受累;还有家长认为孩子学业负担中,不需要他们承担家务。他们在潜意识里面对劳动教育重视不够,所以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很弱。这种孩子在学习上也养成了依赖老师的习惯,自学能力很差。
2.家长应该交给孩子具体的劳动技能
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操作要领、方法。父母只有耐心地交给孩子一些劳动要领和方法,在过程中要给予孩子必要的指导,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和表扬,让孩子在劳动体验中感受到快乐和信任。
3.父母陪同孩子一起列出详细的家庭劳动实践活动计划表
如表2,让孩子有计划、有安排的完成父母规定的家务劳动。每做完一件,父母就在相应的任务栏后面打勾。每天完成以后,孩子与父母进行交流和总结。在行为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的新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称之为21天效应。如果坚持21天的家务劳动,孩子定会养成自觉劳动的好习惯。
4.通过网络媒介落实家庭劳动
家长可以借用网络手段,如微信、QQ、钉钉等,上传孩子劳动的照片。一方面父母可以对孩子的家务劳动进行监督;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会觉得有老师的监督,他们完成家务的效果将会更好。
表2 涪陵十四中家庭劳动德育实践活动计划表
活动时间 7:00起床; 7:00——7:20 洗漱、收拾被子和床; 7:30——8:00 给全家人做一次早餐;
8:00——8:30 吃早餐; 9:00——11:30 家庭大扫除; 12:00——12:30 跟着家人一起做午餐;
12:30——13:00 就餐; 13:20——13:50 午休; 14:00——16:00 清洗全家人的衣服;
16:00——16:30 一天劳动实践活动总结; 16:30——17:30 在班级群里分享劳动成果,写心得体会。
活动要求 按时并认真完成任务,家长监督,通过照片记录,及时反馈给老师。
总之,为了有效地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学校和家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首先,学校需要高度重视,开设劳动德育实践课程,适当投入校外德育实践基地。其次,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高度重视劳动实践课。在开展每次劳动实践课之前,教师需要列出科学合理的劳动实践活动计划表。总结与交流在每次活动完成后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再次,父母需要积极配合。家校共育才能更好地完成劳动德育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丘燕飞. 综合实践德育活动的实施策略研究[J]. 德育广场, 2018(5): 37.
[2]卫诚业.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对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7(2):17.
[3]陈锋. 劳动实践教育的内涵及实施策略[J]. 江苏教育. 2018(4):15-16.
[4]刘丽红,丁建安. 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生劳动素养评价体系[J/OL].(2020-04-30). http://ex.cssn.cn/zx/bwyc/202004/t20200430_5121243.shtml.
[5]崔海友. 构建以生活实践为主导的学校德育[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38):23-24.
[6]赵纪华. 5个实用策略,让孩子爱上家务劳动[J/OL].(2019-07-18). http://mini.eastday.com/a/1907180259574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