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实验教学模式的运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3期   作者:朱良宏
[导读] 高中物理教学内容中,实验贯穿着教学的始终,这不仅是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把握物理知识和教学内容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朱良宏
        江苏省如皋中学  226500
        摘要:高中物理教学内容中,实验贯穿着教学的始终,这不仅是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把握物理知识和教学内容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在新课改改革基础上需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导教师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展开综合素质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探索能力,鼓励他们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育他们物理学习的新思维和新理念,从而综合全面地发展。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创新;实验教学模式

一、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动,对于高中物理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纵观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现状仍然可以看到诸多的问题,其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对于实验教学,尤其是创新实验教学不够重视。传统的物理教学往往重视理论讲授,对于物理知识和概念理解的重视超过实际的动手实践和操作,这部分内容会占有较多的教学时间,忽视让学生通过实验再现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形成的过程和理解,从而制约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高中的实验教学模式较为落后。在目前的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按照固定的模式和教学内容照本宣科或者机械化地进行操作展示,使得学生难以从实验中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和学习成就感。高中物理课堂,教师常常更多的强调实验结果,而对于实验探究过程分析引导的不够,使得物理实验教学难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三、不少学校缺乏实验条件和相关设备,也忽视实验设备的添加和更新。很多物理知识需要通过实验和实验设备来进行再现和演练,但是由于实验室条件等各种原因,高中物理实验往往缺乏高质量和有效的实验设备从而限制了实验教学效果和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运用策略分析
1、更新物理实验教学理念,重视实验探究的过程
    教学理念的改变能够实时有效地提升物理实验教学效果。在传统重视理论教学的导向下,需要对高中物理教师传递一种综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在保证基本物理知识的讲授下,更需要提高高中物理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引导学生培养物理学习和分析的专业科学素养。能够重视物理教学过程和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引导学生能够积极探索物理实验中每一步的要义与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明析物理实验的设计思路和分析实验结果的意义。另外,教师也需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创设新的物理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利用身边的设备和实验工具、资料的支持,保障高中物理教学的硬件,使得学生有足够多的机会来亲身参与实验方案设计的过程。同时,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简单易设计的实验疑问,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开发与实践,让学生不论亲身的设计实验方案是失败还是成功,都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物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2、创新实验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实验教学的效能
        现今,物理实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遵循传统、常见的知识再现和实验方式来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某一章节的物理知识和概念。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很多实验方式已经略显的固定化甚至过于老套,容易使得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且部分实验都会在课本上进行简单介绍,学生对于实验结果也会提前知晓,缺少新意易使得学生失去探究物理新规律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的时候,应尽可能的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多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物品、现象来引出实验内容,比如在浮力这一章节的学习中,教师在课中可以正式安排实验,用橡皮泥、塑料纸和水等日常材料让学生观察他们放入水中后具体的运动态势,这样再引导他们思考“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有何关系?”、“潜水艇是怎样实现下沉的?”等问题,让学生互相之间沟通交流,挖掘突破点,这样会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
3、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提升物理学习的效果
    在新课标要求素质教学的背景下,教师除了需要通过传统的、固定化的实验演示来帮助 学生掌握知识点,更需要教师重视学生物理思维的培育、动手能力的提升,因此,可以通过设计一些预导式的实验环节帮助学生首先了解物理的背景和要求,也可以在课后布置一些开放式的实验课题让学生展开自主分析与探索实验,最后,再通过专门安排课程教学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实验自主展示实验结果,让学生之间自主讨论、分享和交流各种可行的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工具等,从而打开学生的思考路径和视野,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物理综合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惯性和惯性定律”这一章节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不给学生讲述相关物理知识,而是给学生准备相关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讨论与惯性相关的速度、力等各种因素,让其思考什么条件会影响到我们的惯性,然后给予一定的指导,让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实验,积极让学生参与物理规律由来的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独立探索,除了用给到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和测试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式进行操作,引导学生结合实验内容、实验目的来设计自己的小发明、小制作等,从而高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掌握学习的要义。
4、鼓励学生开展实验探究,重视学生探索的能力
    在传统的、主流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往往教师会忽略学生的主体角色,更多地是单向的传授物理知识为主,使得学生难以全面地参与到实验教学过程中去,没有办法真正有效地发表其观点与思考看法。对此,教师需要合理布置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时间,设计新的物理问题情境,新应用功能疑问在一些必要的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思考,最后进行观点阐述和辩论,课后小组探索等,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和参与性。比如在“电路与电流”这一章节中,如何进行电路串联、并联等就可以鼓励学生先分组进行实操实验,各自记录其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最后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与分享中打开思考的高度和维度,从而真正有效地提升物理教学的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课堂中采用“创新物理实验”教学模式,能够不断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发挥其独立思考解决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塑造一个有机、和谐、高效的师生教学共同体,这对于真正实现综合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该文系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专项课题“提高高中物理教师创新实验教学素养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立项编号:FZ2020009)

参考文献:
[1] 张懿.基于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科学探究式教学实 践的探索[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 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姓 名:朱良宏
性 别:男
民 族:汉
籍 贯:江苏如皋
学 历:大学本科
职 称:中学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中学物理有效课堂教学和高中物理创新实验研究
出生年月:1977.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