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3期   作者:郑文峰
[导读]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通常是以题海战术来解决学生理解不到位、做题正确率偏低的问题。

        郑文峰
        利辛县江集镇郑大楼小学  安徽省毫州市  236731

        摘要: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通常是以题海战术来解决学生理解不到位、做题正确率偏低的问题。虽然大部分学生经过教师此种教学模式的引领在考试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其在未来的学习过程当中会再次因为不理解数学知识,而对数学学习丧失兴趣。由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注重数学思想的培养,而数形结合思想作为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思想,教师要引起充分地重视,并且实时地进行应用,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提供平台。基于此,下文结合教学经验,从数形结合在图形结合、概率与统计、综合与实践等领域中的渗透为方向,浅谈教师如何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平台。
        关键词:数形结合;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是关于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就是将这种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联系在一起,并用“以图助数”或“以数助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是数学思考中最基本、最简单的数学思维方法,是为了让抽象、严谨,又有逻辑性的数学知识能够形象、深刻地投射到人们的视野,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记忆数学知识。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具体地讲,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在一起,以此来解决数学方面的问题。
        一、数形结合在“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渗透
        在小学中高年级的学习当中,学生通常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这时教师要用直观的图形,巧妙地将数与形结合起来,以推动学生抽象数学知识学习的直观化,这样才能够引领学生在简单的图形之中建立起数学空间概念,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三角形、平面四边形和梯形”时,为了引导学生形成关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概念,促进学生空间思维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通过以下步骤,以数形结合为载体,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化。首先,教师可以以生活为导向,让学生通过回顾生活当中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初步感知三种图形存在的差异。随后,教师又可引领学生借助彩色笔,在纸上画出不同形式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其三,在学生融入本节课之后,教师就可通过问题帮助学生完成具体到形象的过渡,让学生找到描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语言。这无疑完成了具体图形向抽象概念的过渡,也完成了具体图形向空间概念的过渡,这样能够让学生很快形成“三角形是怎样一种图形,平行四边形是怎样一种图形,梯形是怎样一种图形”的概念。
        二、数形结合在“概率与统计”领域中的渗透
        在统计与概率的学习之中,要引领学生运用统计图表把数据转换成统计图。对于小学生而言,知识的应用与迁移还存在困难,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通过数与形的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结合数据的实际特点来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够辅助学生高效地完成知识的迁移,进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习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师就可以具体的气温变化图像为载体,完成概率与统计的学习。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描点连线的方式来完成统计图、统计表的构建。其次,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解析气温变化图,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气温变化情况找到图像当中隐藏的数据。在学生找到数据之后,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完成统计图的绘制。

最后,在学生完成统计图之后,教师就可以以问题的方式完成与统计图相关的要素提炼,以此让学生能够从直观的图形当中读出答案,让学生能够学会看图、学会解析图表,从而完成形象直观内容的抽象化,进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数形结合在“综合与实践”领域中的渗透
        在新知教学中教师不难发现有的学生对题意理解不透彻、不全面,尤其是到了高年级之后,随着已知条件的各种复杂化,学生更是无从下手。基于此种状况,教师要从直观图形下手,以此为媒介让学生建立模型,并且以此模型建立起图形与数量之间的联系,以强化对题意的理解,以此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多边形的面积”的题时,题目通常是以综合性的方式来呈现,所以对于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而言,他们往往会无从下手。鉴于此种情况,教师一定要基于数形结合思想的引领,帮助学生破解题意,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把一个长方形的框架挤压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减少了多少?”这些问题不再简单地考查学生对单一面积公式的运用,而是要让学生学会融合知识点,解决综合性问题。所以,教师在带领学生解决此类问题时,可以先呈现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以辅助学生找到其区别与联系,以此帮助学生发现面积减少的核心,从而能够让学生化抽象的问题为简单具体形象的问题,进而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解决问题。
        四、教学与实践结合,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课程,很多学生因为无法理解数学的概念而对其失去兴趣,只有保证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状态,对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学习数学最终目的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源于生活也作用于生活。数学的教学离不开数形结合,同样也离不开将实际生活与数学结合的思想。将教学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离自己并不遥远,而是息息相关;在实践中学习数学,体会数学,更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时,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是将数学内容放入生活中。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在数学中体会日常生活的奥妙。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日常生活与所学内容结合起来,从而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五、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复杂问题
        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的难度也不断增加,简单的加减已经不足以帮助他们解决数学问题了,这就需要学生从题目背景出发寻找线索。一般情况下,学生遇到复杂的问题往往没有思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来解决问题。例如在北师大版“比的认识”中,学生常常因为没有弄清楚各种“比”的对象,无法深入理解题目意思,更难以解决问题。在解决这种复杂的题目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全面分析题干,然后将题目的数据写下来,帮助学生寻找其中的数量关系,将其中比的对象与被比的对象用图形画出,并利用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这就容易判断出其中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方式,用简单的图形与题中的数据相结合,使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学生也能很快理解难题并加快做题速度,提高正确率。
        简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为学生提供形象的材料,让学生化抽象的数量关系为具体的内容,把无形的解题思路推向形象化,以此才能够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问题的解答,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由此,教师在教学之中要仔细研读教材,从全局着眼,从具体过程入手,逐步地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以此才能够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工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希武.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形结合”教学方法的运用[J].新课程,2020(34):84.
        [2] 李志红.提升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形结合教学水平[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2(1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