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3期   作者:张会林
[导读] 在信息技术充分发展的今天,数学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张会林
        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蔡家坡镇西星示范小学 722406
        摘要:在信息技术充分发展的今天,数学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推动数学课程的改革,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知识的状态,这样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课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小学高年级是小学向初中过渡的阶段,教师应该做好高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探究素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推动数学课程改革。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
引言
        小学高年级数学是小学数学重难点的攻克阶段,掌握好该阶段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将为未来升阶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这个阶段的学生群体具备了相应的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采用循序渐进、积极自主的探究性教学,将为增强学生构建自我学习体系,开发数学思维和创造力,激发个人潜能起到积极作用。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在当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现象普遍存在。虽然新课改明确提出,教师扮演的是主导者角色,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然而真正践行这一教育理念的教师并不多。一方面,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根深蒂固,让教师习惯了以自己为中心,而将学生视为教学活动中接受知识的客体;另一方面,小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思维能力、提炼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限,导致教师片面地认为,小学生没有具备解决“学什么”“如何学”等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不够,所以在教学中直接用自己的教代替学生的学。这就导致了原本应该教师跟在学生后面辅助学生学习的教学局面变成了学生按照教师预设的路线机械学习的局面。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机械地接受教师灌输的数学公式、概念、定理等知识。从小的方面来看,这样的教学方式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从大的方面来看,抑制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在当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淡薄、掌握的知识浮于表面等问题。很多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数学知识,但是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遇到一些灵活的问题却不知如何运用。更重要的是,在这种被动学习局面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未得到有效锻炼,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
        (一)通过情景创设,激发探究欲望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各数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加上数学概念较为抽象,若学生的思维构建能力和抽象思维转化能力不佳,则会增加学习困难,学生也易出现一定的学习抗拒性,长此以往,便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数学学科的学习水平。针对此现象,老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可创设合理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解决数学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数学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百分数的应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创设情境:小明是某书店的VIP会员,购买任何书籍都可以享受8折优惠。在书店里,小明看中了一本《趣味数学》,这本书原价为35元,现在正在搞优惠活动,该书的价格变为30元。那么小明购买这本书需要花多少钱?通过计算,学生算出需要花24元可以买到这本书。然后教师让学生联想:生活中,我们还有哪些地方也运用到了百分数?请一一举例,自己创设情境,将课堂知识应用至情境中。将生活情境联系课堂内容,学生的理解程度更高,还可以学会举一反三,学习欲望得以有效激发。

此外,经过这一形式学习,学生可通过创设情境来巩固这一堂课所学的新内容,进而促进知识积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保证课堂实效性。
        (二)合作探讨———探索创新实践
        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探究式教学要提倡有价值、有意义的合作探讨和自我创造与创新。学生们合作交流探讨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多种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的碰撞与交换学习,带来更多的拓展空间,也利于发现弱项,有针对性地去改善和提升。教师务必要为学生提供合适、合理、科学的合作探讨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合作中发挥价值和得到进步。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涉及几种基础独立图形的面积计算与运用。在学习和巩固了各种独立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不规则组合图形的解答方法便可以通过切割和填补成多种规则图形,继而衍生出不同的解答方法和思路。在教学方面,可以借此开展合作小组探讨的模式,每个小组对不规则多边形图形进行面积计算方法的自主探究,分别写出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分类汇报和集中梳理,综合推举最适合最高效的方法。小组成员虽存在个体差异,却可以互补合作,碰撞出不同的成果,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另外,还可以借助图形拼接道具,拼接多种不规则图形,并对其面积进行快速计算,将数学公式理论进行实际的操作变通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
        (三)加强实践教学,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巩固探究教学效果
        “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实践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好方法。数学作为对生活有所帮助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理所当然要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因为只有进行适当的实践,才能让学生掌握数学的知识,才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感知能力,并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一定的动手操作,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创新,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巩固学生的探究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圆柱与圆锥》时,笔者先通过多媒体的方式为学生呈现了圆柱与圆锥,然后让学生说说圆柱与圆锥的基本区别。在学生进行了基本的意见分享后,笔者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平台,让他们拿出一张纸剪切成圆柱体,然后再让他们将圆柱体进行研究和剪切,尝试看看是否可以剪切成圆锥体。在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后,笔者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实践操作。看到有的学生无从下手的样子,笔者继续追问:“结合刚才看到的视频,你们再想想,圆柱体是由于什么图形折成的?圆锥又是通过什么图形折成的?”在笔者的语言解说和刺激下,部分学生似乎找到了窍门,他们纷纷剪切开来。通过这种实践应用的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兴趣,还可以有效巩固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探究式教学方法是适合于高年级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需要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需要学生进行知识的交流、探索和总结。为此,数学教师要进行教学观念的转变,要将探究式教学作为自己教学的新方向,坚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合作探究和动手实践。唯有如此,探究式教学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教学价值,真正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兴福.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式教学实践[J].中华少年,2020(15):102+105.
[2]蔺玉萍.小学高年级数学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3):210+212.
[3]曹学平.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A].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