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3期   作者:肖文国
[导读] 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数不清的历史人物,为了建设美好生活而无私奉献。

        肖文国
        山东省阳信县洋湖乡中学   
        摘要: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数不清的历史人物,为了建设美好生活而无私奉献。他们身上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都是家国情怀教育的优秀史料。因此,借助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是非常重要且意义深远的。本文首先介绍了家国情怀的概念,接着分析了家国情怀培养跟历史之间的关系,接着论述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教学实践,希望这些实践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家国情怀的观念,让家国情怀理论教育与实践的指导结合起来,进而将家国情怀教育落到实处,落实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当中,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家国情怀;策略
        一、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之前的初中历史教材有很多的版本,但无论哪个版本的教材,都会在整体教程中突出中国史的内容,因此可以看出中国史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的重要性。所以,在进行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过程中,需要着重讲述中国史部分的内容。并且在对该部分内容进行讲述的过程中,着重突出历史人物的爱国情怀,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民族自尊心。但是,不少老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仍旧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述历史内容时容易拘泥于历史课本的内容,这样的历史课堂会异常的枯燥乏味,难以有效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程学习的兴趣,更不要说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了。
        在初中历史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历史教学,可以在课前收集大量的资料补充课堂内容,这样可以让历史教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乡土资源对历史教学的内容进行补充,活跃课堂氛围,历史老师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也需要多样化,这样一来初中历史教学才可以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让教学更加具有科学精神。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历史老师需要注意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注重学生的精神面貌。另外,学校方面需要加强对历史老师的教研培训,教研活动不能仅是流于形式,需要注重培养初中历史老师的综合素养以及教学水准,培养初中历史老师的历史学术研究能力。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措施
        (一)正确理解课程标准中家国情怀的教育思想
        随着教育的不断变革,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中对初中历史有了明确的要求,需要教师在历史教学当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的思想境界上升到国家的高度和层面,这不仅是为了顺应新课标的改革要求,更是为了顺应社会的改革需求。其中着重突出了初中历史教育的功能,初中历史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提高学生历史成绩的层面上,初中历史老师应当充分挖掘历史课本的思想价值,以及情感教育内涵,在历史教学实际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思想,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学生的思想态度以及价值观。这要求初中历史老师准确地理解初中历史教学新课标中的具体要求,不断挖掘历史教材当中的精神情感,尤其是需要挖掘历史教材当中家国情怀的要素,对相关内容进行提炼和总结。
        在历史教学实际授课过程中,初中历史老师需要在课前准备大量的资料,需要联系到文学以及时事政治等方面的资料,掌握资料当中的核心要素,在经过整理之后,在授课过程中给学生一定的补充。这样的初中历史教学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历史的良好环境,也可以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历史人物的形象,了解历史人物的心理。初中历史老师在进行科研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实时关注到时政热点,通过了解和分析时政热点来正确把握历史教学的思想,尝试多种教学途径以及教学策略,用最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理解历史精神,加强学生对家国情怀的认知。


        (二)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典型的教学案例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典型的历史内容,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有效突出家国情怀精神,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素养。初中历史教材的内容大多都有家国情怀的精神,每一节历史课程都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这种家国情怀的精神,再有就是老师需要注重历史课堂的总结,有效的总结可以帮助学生升华情感。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使用一些典型的案例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比如,在学习《两汉的科技与文化》一课时,老师需要让学生了解到两汉时期是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时期。通过课堂学习,学生明白两汉阶段是中国开始进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步阶段,并且在这个时期,中外交流频繁,经济发展迅速,民族种类众多,是封建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阶段。
        (三)加强合作探究讨论,激发学生的历史情感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使用到问题讨论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在进行合作探究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交流能力,在进行问题讨论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对历史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历史情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比如,在对《甲午中日战争》一课进行学习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也可以通过辩论赛的形式进行探讨。通过讨论和探究,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得出一个结论,即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及腐朽的封建制度。如果制度不腐朽、政府不腐败、国民万众一心,那么中国是不可能被打败的。这样通过对甲午战争这段历史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国强民富众志成城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通过充分讨论历史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问题,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历史事件的根本,增强学生的证据意识,让学生学会从多方面、多角度来看待历史事件,而最主要的是通过历史事件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历史情感,有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四)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历史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在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的同时,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教育,在理论层面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同时,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这种家国情怀,维护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对此,在教学历史知识时,老师要赋予旧的历史知识新的时代气息,结合社会热点和生活实例来对其进行新的解读。
        (五)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的理解认知
        在网络技术发达的今天,历史教学要充分发挥媒体技术的力量,发挥媒体影像的作用,让历史教学变得更加高效、更加深刻。借用现代教学手段,能够同时调动学生的五感,还原历史人物、历史环境、历史气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入历史,感受历史人物的勇敢和果决,感受历史人物的悲情和无奈,豪放与热心,感受现代的美好生活。通过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在课堂当中渲染历史的气氛,能够为学生创造出身临其境的机会,学生才能真正地将自己带入历史,才能真正地与历史人物产生灵魂交流,才能做到感同身受,了解祖国的身心灵魂,以及家国的重要意义。因此,笔者建议历史老师在历史课教学中多观看一些历史纪录片,比如,《百年中国》《新中国战争纪录片》等,学校可以举办“我的中国梦”“爱我中华”等演讲比赛,让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自己今天的努力学习和祖国的发展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 曹桂婷.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7):93.
        [2]王海霞.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9(9):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