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教材插图,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3期   作者:梁创强
[导读] 为了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采用充分利用教材插图,以图导课、以图助文、以图颂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图文互补、强化学生思想教育,最大限度的发挥插图的作用,大大的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
        梁创强
        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同庆镇初级中学

        摘要:为了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采用充分利用教材插图,以图导课、以图助文、以图颂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图文互补、强化学生思想教育,最大限度的发挥插图的作用,大大的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历史   教学   利用   插图

        部编版初中历史课本,有非常多的插图,每一课都是图文并茂。这些插图不仅是教材文字内容的有益补充和延伸,而且这些插图色彩鲜艳、形象、鲜明、直观性,很受学生欢迎。若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好课本插图,则会大大提高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那么,该如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呢?
        笔者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材插图的作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体课堂操作如下:
        一、以图导课,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本的历史插图,不仅有助于学生进行积极的抽象思维,促进具体感知与抽象思维结合,而且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在愉快中学习和领会历史知识,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使抽象的文字更好的通过插图形式表达出来。例如学习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前,首先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5月4日是什么节日吗?”是“五四”青年节!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当同学们情趣盎然时,让学生们看课文的插图。





        简单的一幅插图,却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主动投入到课文文字内容的学习,几分钟后,同学们纷纷举手要求陈述问题:我知道我五四运动是怎么爆发的…我知道五四运动的扩大…我知道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因为课文插图直观性强,吸引力大,不用老师多讲,同学们已经了解了。
        用好课本插图,可以让学生身心愉悦地进入到学习的最佳境界。
        二、以图助文,图文互补
        历史地图提供直观的空间图像以及等级的变化,能表现出文字难以达到的效果,利用插图与课文配合,相得益彰,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学习九年级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时,我非常注意引导学生读图,引导学生认真观看和分析插
图,充分利用教材插图,讲解和介绍日本的倒幕运动以及相关史事,让学生结合插图来理解教材内容,将日本的历史背景转化成为课本插图,使人一目了然,有助于加深学生的认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再如学习八年级上册第2课《鸦片战争》时,要说明“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到底占领了哪些?“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这句话说得已经很明确,但还是会让人不知道具体的界线。没有插图很难说清楚,用文字解释也会很模糊。这时可以用插图(如图)帮助说明文字,相得益彰。






        我在教学过程中,就非常注意引导学生读图,把上面的疑惑落实到插图《沙俄侵占中国西北领土示意图》上,这样就清清楚了。
        把插图与课文文字配合使用,用各自的优势作为互补,相得益彰,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以图颂善,强化思想
        历史插图中,有许多思想教育的良好素材。利用插图,能够颂善斥恶,强化学生的思想教育。
        例如八年级历史上册有林则徐像、曾国藩像、李秀成像、李鸿章像、邓世昌像、康有为像、梁启超像、孙中山像、陈独秀像、蔡元培像、鲁迅像、周恩来像、毛泽东像等等。八年级历史下册有黄继光像、邱少云像、焦裕禄像、邓小平像、江泽民像、胡锦涛像、习近平像等等。他们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民族英雄和革命领,为了挽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领导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奋斗,谱写了一曲曲中国人民顽强反帝反封建的壮丽凯歌,他们的丰功伟绩永垂史册,他们的高大形象与日月同辉。欣赏图像,了解伟人事迹,学生就会受到陶。用伟人的图像传递正能量,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既可以宏扬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的优良品质,学生在耳闻目睹之间得到“真、善、美”的感染;同时也能揭露和鞭挞“假、器、丑”的现象。通过引导学生看图,使学生加深对殖民主义者卑鄙残暴的强盗行径和野蛮摧残人类的滔天罪行的认识。同学们边看边听,心中燃起仇恨的怒火,愤懑之情,溢于言表。
        当然,教材插图利用得好与坏,取决于教师的引导以及学生的基础。要想将教材的插图发挥到最大的效果,需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1.要培养学生对历史材料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培养思维能力过程中的首要环节,就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而言,图像具有文字无可比拟的优勢,图像是可见的,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看图说史,边观察,边思考。
        2.要培养学生用图像证实历史的能力
        文物图像真实地反映了过去人们的实践,蕴蓄着众多的信息。而历史又是对过去人们的实践活动的记录,图像中散发出来的浓郁的生活气息, 这种记录是否正确和是否具有真理性,需要再回到实践中去进行验证。
        3.要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看图像比看文字更能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历史图像可以直观显示的是历史现象,从现象揭示本质,需要逻辑思维,还要有活跃的灵感和敏锐的分析能力。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及时适量适当的应用课本插图,就能将插图与文字有机的结合起来,最大限度的发挥插图的作用,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大大的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彭淑娟,历史课发挥教材插图的作用[C].刘九权.茂名市优秀教育论文集,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21
[2] 金玲.浅谈历史插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灵活运用[J].新课程导学,2012(19)
[3] 教育部: 《中国历史》(八上下)《世界历史》(九上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