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3期   作者:郭海梅 宰树平
[导读] 我国的某位知名大学心理学教授曾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叫做对分课堂,是当前教育工作中重要的创新,不仅能够让学生从被动转变为主动,还能够提高成绩,从而被大范围的应用在教学中。

        郭海梅 宰树平
        山西省陵川县第一中学校 048300
        摘要:我国的某位知名大学心理学教授曾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叫做对分课堂,是当前教育工作中重要的创新,不仅能够让学生从被动转变为主动,还能够提高成绩,从而被大范围的应用在教学中。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讲述了对分课堂的使用特点,并对该模式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细致地及阐述,供参考。
关键词:对分课堂教学模式;高中地理教学;应用效果

        引言:随着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推进,以往所使用的教学模式,逐渐不能满足当前的教育所需。随着对分课堂的理念被提出之后,被多位一线教师关注并使用,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改变课上氛围,还具备提升教育工作质量等多方面的优势。使用期限的不断延长,多位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将其不断完善,当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教学模式。
一、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最近几年,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不断的改善变化,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上沉闷氛围上得到了微小的成果。但是从教育整体上观看,仍然是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在课堂上依然采用填鸭式的方法进行灌输,使得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地位,缺少了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同时,在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下,忽视了综合培养工作,难以对学生进行能力上的优化。不仅如此,高中地理课程中所包含的内容种类较多,大多数与生活息息相关,采用以往的教学模式,会让其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等多方面进行减弱[1]。
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分析
        对分课堂的教育模式,是依据本国学生的特点而成立的一种新型模式。主要内容是:将课堂上涉及教学实践的内容,平均得分给师生二人,通过教师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参与到其中,让课堂上共同具有讲授与知识讨论的优势。虽然实践的时间相对较短一些,但是所显现出的效果非常优异。主要可将其分为四大模块:教师传授、学生独学、师生沟通等。因其与传统模式具备较大的差异,所以能够解决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使其参与到教学之中,促进课堂氛围的优化。
三、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课堂实施
1.讲授新课
        以书本中《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为例子,首先要学习的内容是介绍气团、暖气团锋、气旋、反气旋等多种概念内容。对其锋面、气旋系统的运动过程进行了解,通过模拟其整体过程,小组之间讨论会产生什么反应与影响。在教师进行简单讲述之后,可让学生对书本上的活动题目进行单独练习,在下一次上课时使用半节课的时间,分析该篇章内锋面气旋可能会产生哪些天气变化,以及形成的原因,最后将相关的课后作业布置下去,让其自觉去完成。
2.课后自学
        根据课上教师所讲述的顺序,面对留下的疑问进行独自学习。例如:一,气团;二,准静止锋;三;冷暖锋的不同之处等问题。
3.课上讨论
        首先可小组之间讨论在课后巩固知识过程中,未被解决的问题,像是冷暖气团产生的天气因素、气旋的风向等问题,共同讨论十分钟。如之后还是存在的疑问,便进行全班讨论。最后教师对学生问题的进行解答。例如:“如何进行判断天气的变化?”回答:“北半球所产生的气旋是逆向旋转的,南半球与之相反。”由此能够判断出北部地区主要是冷气团,南方是暖锋,再根据冷空气过境时所产生的变化,与移动方向来断定天气的变化[2]。
(二)应用效果
        课上所讲的知识过于抽象,为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采用对分课堂的教学方式来开展。

先需要学生对锋运动过程有足够的了解,此后,在课后自主学习时,通过充分使用版图与版画的方式,来提升教师工作的效率,使其能够对书本中内容有更加直接的理解。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来制作动画模拟锋面系统在运动时的全部过程,来加深对该方面知识的理解。在演示时,可通过位置假设的方式,来直观地感受锋面在过境之前、时、后三个阶段的特点与天气变化。
为了能够提高学生思考、独立学习等方面的能力水平,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大对学生自学引导、知识体系梳理的重视,促进学生对自身知识结构的搭建速度,从而形成专属的体系。在整理相关知识点时,对其中较难理解的内容进行细致分析讲解,使学生能够在明白其中含义的同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给学生留下了较大发展空间,使其独有的个性能够得到舒展,同时,经过长期的“锤炼”,还能将其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优化。在课堂上,教师的知识讲解与学生之间的观念讨论,都可以让其吸取到足够多知识内容,不论是难度多深的问题都会被处理掉。通过传授、解析、探讨、答疑,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提高了课上的专注程度与参与度。
1.提升主人翁意识
        大多数的学生认为上课是教师的工作,考试是自身的任务,课上传授什么样的内容就接受什么样的知识,仿佛二者之间没有任何的联系,这样的情况长时间之后,就会产生讨厌学习与简单应付的心理问题。
对分课堂的模式,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在课堂上所处的关键地位,不仅掌握着主动权与发言权,甚至还有着决策的权利。师生之间地位是平等的,同时也要在课前准备课上的内容,并对其进行讲解,发问、纠正错误等多方面的事情。这样新颖的事情,吸引了学生的好奇心,不仅提高了主人翁的意识,还增强了责任心。
2.学习兴趣大幅升高
        在以往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只是简单地将知识传送给学生,面对毫不费力便得来的“宝物”没有任何感觉,甚至觉得价值较低又枯燥。在对分课堂模式中,学生是通过自身一步一个脚印的方式,并利用头脑快运转才得来的知识,不仅提高了自身的自信心与自主性,还能使其获得成就感。
3.地理思维能力增强
        地理这门科目带有着一定的空间、区域、综合三大性质特征,而让学生自行自主探索是提升其思维能力的关键方式之一。通过了解气团、暖气团等形成的原因和行动的轨迹,对天气造成的影响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使其思维能力不断得到锻炼。
(三)应用反思
        教师方面:需要对班级内部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接收能力方面,进行细致化的了解。一旦教师对以上两部分不够了解时,就会产生教学工作上的误区,让学生的积极性大幅下降。
在课后自学的过程中,是教学工作中关键的一个环节,学生所表现出的状态会直接对探讨环节的质量进行影响,所以在实际应用时,要对该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不仅要在课堂上理清知识的大概脉络,还要按照难易程度对其进行排序,分为课上、下、对分三个阶段。
在全班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聊天的事情发生,教师要对时间上进行灵敏把控,通过进入到学生之间的沟通,来对时间进行适量的增减。
学生方面:由于课上教师讲解得不够细致,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学习状态,一旦课上出现了精神不集中的情况,就会对课后的自学产生影响,对知识的吸收造成阻碍。
(四)优化建议
        对分课堂的模式在使用时,对教师的教学标准要求较高。当能力较差时,会直接对模式使用的成功与否产生严重影响。不仅如此,在面对多个班级时,都要对不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与能力水平有准确地判断,才能精准地传授相关知识。
总结:从以上文章中可以看出,对分课堂的方式给教学形式带来了全新的变化。因为是本土的教学模式,所以更适合国内的孩子,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准确、细致的判断与了解,还需要教师自身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才能够真正发挥出其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淑馨.基于对分课堂模式的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探索[J].科技视界,2020,No.300(06):22-24.
[2]梁琛岳,郑琦,周建波.《中国地质学》实验课教学方法探索——以"对分课堂"模式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000(011):379-3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