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洪途
重庆市合川中学,重庆 401520
摘要:为了满足素质教育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本文对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原则,然后提出了开展教室实践类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校园实践类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社会实践类综合实践活动这几个教学策略,希望可以提供给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 综合实践活动
引言:最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地理品质和核心素养。想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高中地理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创新自身教学模式,有效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提升教学质量。综合实践活动,是把抽象转变成为形象的一种典型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传授地理知识,还可以培养核心素养,和新课改要求相符。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核心素养作为基础,把地理实践活动作为教学手段,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学习活动,指引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原理对实际生活中地理问题进行解决,促使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形成全面发展与终生学习理念,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原则
1.1课内外结合原则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不应仅仅局限在教室中,还需要拓展到书本外,活动场所应向教室外延伸。基于课堂所学知识,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巩固学生知识,有助于课内外学习领域知识互相促进和迁移[1]。
1.2联系乡土地理原则
高中地理教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而乡土地理教学更加注重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引学生迈出课堂,在课外进行实践活动,通过参观、调查,学生手脑并用,在调查时学生需要对各种文献资料进行查阅,还需要进行访问,然后整理和分析研究各种资源,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实践水平。
1.3探索性原则
在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中,教师需要把激活学生探索性思维作为重点内容。在以往地理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利用图片、视频解析的形式,把大自然的神奇和奥妙呈现给学生,而在在探索性的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会对大自然神奇和奥妙进行自主探索,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2]。
2.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策略
2.1开展教室实践类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教室实践类活动,主要是在教室、地理实验室、地理社团活动室等地点进行,该种类型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空间相对较小,但是容易开展,便于教师对活动现场情况的掌握[3]。教室实践类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涉及到以下几种:模拟观察、地理实验、地图绘制、教具制作、地理辩论、地理游戏等。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注重指引学生自主探究,不管是个人实践,还是小组实践,每个人都需要承担活动任务,指引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与实践,进而有效提升学生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习完区域地理知识后,教师可以开展某地区等高线模型制作活动,教师要准备活动所需材料,并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在具体活动中,首先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到地理实验室中,带好教师发放的材料,并利用多媒体设备,把有关当地等高线、地形知识点和图表呈现给学生。紧接着,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当地等高线和地形的区域特点有哪些?在活动前,学生收集了相关信息,在教师指引下进行探析,帮助学生形成区域意识。然后,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对当地等高线分布和地形关系进行综合分析,提升学生地理思维。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把制作好的当地等高线图播放给学生,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当地地形模型。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指引学生交流和活动。最后,教师可以挑选几个小组把制作的模型放在一起进行展示,并探讨发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2开展校园实践类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校园实践类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在教室以外的校园里进行,具有较大的实践活动开展空间,学生们可以活动的范围较为广泛,也可以通过校园中已有环境资源教学,指引学生对身边熟悉的地理环境入手,把理论知识转变成为实践知识[4]。校园实践类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涉及到以下几种:校园实验、校园观测、校园调查等。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和深入挖掘校内资源,指引学生开展校园实践类综合实践活动,如手工制作地理模型、人文地理探究性学习、天文观测、气象观测、平面地图测绘与绘图等等。例如,在讲解“月相和潮汐变化”时,教师可以指引学生观察月相,从农历月初坚持到月底,并要求学生结合观测到的现象进行记录与描绘,对月相变化规律进行总结,分析其中的原因。
2.3开展社会实践类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社会实践类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在校园以外的地方进行,具有更大的实践活动开展空间,并且可选择性相对较多,可以灵活利用自然资源,把其作为教学资源、在社会实践类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迈出教室、校园,迈入到社会中,对于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从学校到社会,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5]。社会实践类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涉及到以下几种:野外考查、社会调查、社会考察等。通过该种类型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并且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增长学生知识的同时,促使学生学会思考,有效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在野外考查中,主要是基于乡土进行的野外考查、网络地理游学、研学旅行等。在校外具有丰富多样的资源,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对天文台、气象台、地震观察站、地质馆、动植物园等进行参观。在社会调查中,主要是详情调查、社会热点问题调查等,其中包括环境污染、工业和农业生产条件和布局调查、水土流失调查、市政建设调查、市场经济调查、社区人口情况调查、土地利用、土壤情况、水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等等。在社会考察中,主要是收集整理资料、对自然想象和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其中包括观察天文现象、自然现象、地貌地质等,如日食和月食观察、物候现象观察、锋面过境气温变化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还可以有效发展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学生日后地理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现阶段,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灌输,忽略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严重影响到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理念,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指引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地理知识,形成地理核心素养,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潘美玲.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No.704(09):188-188.
[2]王盛东.基于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9,000(019):P.45-46.
[3]李海滨.通过地理综合实践活动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000(035):P.162-163.
[4]陈亭华.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J].教育观察,2019,008(021):P.47-48.
[5]张家炳.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教学实践课的落实分析[J].文渊(高中版),2019,000(007):526-527.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规划课题“新时代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策略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20-03-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