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怀州
福建省惠安第一中学 362100
摘要:劳动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新课标要求政治教学要与时俱进五育并茂,尤其是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很多学生不珍惜劳动成果,劳动价值观念出现扭曲,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从长远角度出发要将政治教学与劳动教育相融合,既要提高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又要将劳动教育贯彻至实处,本文对新课标下高中政治教学中劳动教育渗透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份参考。
关键词:高中政治;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引言:劳动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通过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劳动态度,养成良好劳动习惯,珍惜劳动成果,提高劳动技能,高中政治也是一门德育课程,通过知识教育促使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提升学生道德水平,将劳动教育渗透于高中政治教育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作用,有助于缓解学生劳动观念淡薄、劳动参与度低等不良问题。
一、充分挖掘劳动教育元素,强调劳动的重要性
在高中政治教材中有很多劳动教育元素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教育元素,通过教研活动寻找到劳动教育与政治教育的融合点,以便更好的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例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教学内容中就可以结合劳动地位为学生渗透劳动教育,在“哲学与文化”相关内容中结合劳动对社会的作用渗透劳动教育,在“经济与社会”相关内容中通过强调劳动是财富源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在“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相关内容中通过为学生讲述分配制度与用制度保障劳动贡献等为学生渗透劳动教育,使学生懂得最大限度的公平是合理处理劳动分配关系,使劳动人民可以通过劳动享受发展成果,引导学生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的正确观念。另外,教师也要精选劳动故事拓展政治教育资源,在中国传统故事中有很多如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具有劳动教育价值的素材,通过在课堂上融入这些劳动故事弘扬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精神,或者通过精选红色蚂蚁岛等革命故事坚定学生的劳动信念[1]。
二、优化教学形式,并将劳动素质融入评价体系中
为了更好的在高中政治课中渗透劳动教育就要优化教学形式,可以结合生活案例为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既能使政治课堂更加生动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劳动价值,例如:结合生活中劳动模范角色、各个时期的劳模故事等引导学生进行劳动价值分析,通过创设实际情境提高劳动教育的渗透质量。也可以活用议题教学,这也是新课改比较倡导的教学方式,议题教学模式能够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师就可以应用议题模式将劳动知识能力、劳动现象、人与劳动关系等融入政治教育中,通过议题讨论促使学生领悟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劳动教育需要一定内化过程,在政治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教师要打破纯理性灌输模式限制,如组织学生设计劳动活动,通过体验式教学提升劳动教育效果,或者教师可以结合政治人物为学生列举其通过劳动实现人生价值的事例深化劳动教育效果。另外,要通过健全教学评价机制促使劳动教育能够更好的渗透于政治教育中,一方面要将劳动素质融入学生政治学科考核体系中,对学生的劳动态度、情感价值等开展综合性评价,另一方面要将劳动教育的渗入情况纳入教师考核体系,对教师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活动设计、课程合理利用等进行全面评价[2]。?
三、借助实践活动与社会课堂渗透劳动教育
在政治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可以采取各种形式,一方面教师要结合政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例如:在学习“伟大的改革开放”相关内容时,组织学生进行生活调研,对家里的亲戚或者社区4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小采访,让其谈一谈改革开放的劳动经历以及经过劳动对生活产生的改变,学生通过收集信息、汇总信息最后形成调研报告。改革开放对我国的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优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在教材中只是从宏观角度进行了理论知识讲解,通过社会调研活动能够让学生站在劳动者的视角体会劳动对其产生的积极影响,既能突出学科实践性,又能体会到劳动价值。另一方面新课标要求高中政治教学要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感悟真理,因此,教师可以结合社会课堂为学生渗透劳动教育,如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收获真实劳动体验,参与社区建设活动培养学生劳动意识,组织创新创造劳动成果分享会使学生感受到劳动带给人们的成就感,使学生更好地体会生活生产中劳动关系,进而培养其主动服务他人的劳动情怀[3]。?
结论
总而言之,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本组成,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高中政治教育又与劳动教育密不可分,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劳动教育元素,强调劳动的重要性,为学生传授劳动知识,优化教学形式,并将劳动素质融入评价体系中,借助实践活动与社会课堂渗透劳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燕.劳动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实现路径[J].新智慧,2021(02):49-50.
[2]马忠福.劳动教育与高中政治教学融合的路径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24):19-20.
[3]张栋林.劳动教育与高中政治教学融合的路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9):193-194.
【注:本文系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工作室第二批立项课题“新课标下高中政治学科内容教学融合社会实践活动的策略研究”的阶段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ZS19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