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如何做好建筑安全施工管理防范措施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1月3期   作者:戚光亚
[导读]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推动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也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

        戚光亚   
        身份证号码:37088319930830****
        摘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推动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也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目前,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必须要高度重视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对参建人员建立安全意识,避免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第一”是施工过程最基本的要求,施工人员的安全保障,安全生产应贯穿于施工过程全过程,做到事前有预案,事中有措施、事后有记录,做到用安全保生产,安全保质量、安全保效益。
        关键词:建筑施工;建筑安全;施工管理;防范措施
        引言
        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发展,其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工程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建筑施工技术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有很多施工企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不注重施工安全,部分监理单位不能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施工现场普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安全问题,严重威胁到施工技术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工程建造过程中只有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保障施工技术人员的合法权益,最大程度的减少人员伤亡,才能够实现建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1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
        首先是消防安全管理意识。建筑工程施工建造过程中缺乏安全管理意识是造成安全事故普遍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很多建筑施工企业不注重事前预防,当出现安全事故之后才分析事故出现的原因,为时已晚,带来的经济损失较大。并且很多施工企业在出现安全事故之后,盲目隐瞒,不主动上报,接下来的施工进程中依然对安全重视程度不高,缺乏有效的管理。在整个项目工程的施工现场,由于安全意识比较淡薄,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较多,任何一个细小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发较大的安全事故。其次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不完善。分包制是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建造过程中普遍应用的一种作业模式,该种作用模式能够更好地分担施工建造过程中的成本,但是这种模式也面临着较多的安全问题。由于采用分包模式各个部分在施工建造过程中范围不够明确,当出现安全事故之后,各个施工单元就会相互推诿。现阶段一些大型的施工企业承担建筑工程的整体项目,为了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企业将整个项目划分成若干个分项目工程,然后再承包给其他施工单位。施工企业由于缺乏对施工单位资质的有效考量,主要从经济利益角度出发,经常选择一些没有施工资质的小承包商。这部分的施工队伍专业素质较差,施工技术存在一定问题。
        2建筑施工中做好建筑安全施工管理防范措施
        2.1管理体系科学合理的建设
        与目前建筑基础施工现状进行结合分析时不难看出,现阶段的建筑施工场地普遍比较大。工程进行施工时与目前现有的质量以及安全管理标准要求进行结合分析后,在实践中对现场管理机构进行合理地构建,对各管理人员的基本岗位以及职能作用进行确定。通常情况下,项目经理可以被看作是工程项目在施工质量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第一责任人,各分包单位对应的项目经理则是分包单位的第一责任人。与目前现有的国家标准规定要求进行结合分析后,在实践中要安排至少4名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对日常的工作进行管理,同时还要对项目在建设时的安全问题进行合理的调控。只要保证当前安全管理体系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构建和应用,才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建筑基础施工在质量以及安全稳定性方面提出的个性化要求。
        2.2设备、设施以及机械伤害风险控制
        与工程项目的具体建设要求进行结合分析时,发现在工程基础施工活动具体展开中,在平时运输施工方面需要两台双笼施工电梯来完成垂直运输。同时还要配备三台塔吊,以此来保证各施工环节的有序开展。

为了从根本上保证这些大型机械设备在整个安装以及维护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对应单位出具一定安装资质,同时还要保证安装人员自身具有丰富的经验,这样才能够保证这些机械设备在后续使用时的可靠性。对于项目部门而言,要与塔吊或者是施工电梯安装维护单位之间签订相关协议,将所有涉及的安装以及拆卸等各流程方案全部都编写在其中,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对总包以及分包自身的安全责任和义务进行确定。将这些内容全部都纳入现有的安全管理体系编制中,以此为基础有利于强调各方的基本责任,保证所有环节都能够严格按照机械设备的规范化操作流程进行,以此来避免设备以及各类不同设施自身存在的缺陷问题,同时还可以实现对各类机械设备伤害风险的有效规避。
        2.3基于大数据的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流程
        基于大数据进行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识别主要是对施工过程中的人员、材料、机械、环境和管理进行识别。利用传统手段进行数据识别,如直接经验法、对照检查表法等,加上大数据技术性分析得到最终的综合性风险识别结果。数据来源有以下几种:一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监控,如红外感应器、RFID、定位系统等智能传感器将施工现场的人材机环管5大要素用互联网联系起来,形成数据化管理,达到同步检测、实时监控;二是将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纳入安全生产数据库中,运用机械语言通过计算机编程进行风险识别;三是行业内的历史安全事故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关联分析,并获取数据中的价值规律,从而指导风险管理。识别之后可以根据5大要素细化得到施工安全风险因素数据表。将风险数据识别之后,形成施工安全大数据库,解决数据孤岛的问题,是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础。施工安全大数据库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风险数据耦合,调整信息,避免出现数据遗漏、重复或冲突的情况,提高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共享性。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不只是形成数据库。在建立了施工安全大数据库之后,再进行实时的数据采集,对风险进行评价分级。对安全生产大数据库的海量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及置信度分析,相较于传统风险评价分级的优势
        2.4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责任事故,要及时进行调查处理,评价事故等级,根据不同的事故等级及时上报,做到不隐瞒,不纵容。首先,安全事故发生后,用科学认真的态度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处理,根据施工损失及人员伤亡情况评价事故等级,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报。其次,要准确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施工安全事故的全过程,明确施工安全事故责任,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故的进一步发展,施工企业要积极配合事故调查人员或调查组的工作。最后,做好事故发生后的后续补救处理工作,以事故为例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警示,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根据具体工程项目,制定一套适合工程的安全管理分析控制机制,使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系统化、程序化、结合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与手段,减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盲目性,提高企业的安全科学性,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为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提供强有力保障。
        结语
        总之,当前建筑工程在施工建造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安全生产基础薄弱,部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安全防范意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施工组织,施工现场比较混乱的现状。很多技术人员在上岗操作之前没有进行有效的专业技能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整个施工队伍的安全防范意识薄弱,自我防范能力较差,安全知识缺乏,很容易出现违章作业,违规作业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将施工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扎扎实实地解决安全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安全管理意识,提升安全技能,切实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向着安全、文明、可持续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洋,张东,许强.建筑的消防隐患及防火监督策略探讨[J].消防技术探讨,2019(02)148-149.
        [2]肖福生,韩志华.建筑消防安全问题及防火监督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8(17):69-70.
        [3]张茂成,宁海洋,房家栋.浅析如何做好建筑消防隐患与防火监督工作[J].科学咨询,2019(34):200-201.
        [4]陈光明.浅谈建筑的消防隐患及防火监督[J].消防界(电子版),2019(31):74-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