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秀妮
广西方略土地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530000
摘要:近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剧,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愈发加剧,与此同时,伴随着耕地面积减少、乡村土地的无序开发和农村宅基地空心化等问题相继出现。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能够统筹推进耕地质量提升、乡村治理和生态保护等目标任务,是新时期美丽乡村建设战略的重要抓手。
关键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问题;对策
引言
土地综合整治所处的时代背景、内涵与外延的范畴、实践模式等都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变革中。我国土地综合整治经过20多年的实践,逐渐从作为补充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的重要措施手段,发展为以农用地整治、农村居民点整理、促进生态功能提升为核心的综合实践模式。
1新时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问题
1.1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不够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在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下,对村镇田水路林村进行整体推进、系统整治。相对于传统的对某一单项工程进行整治的活动,更加注重规划管控和空间治理。作为新时期一项新的工作部署,部分省份还不能全面把握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内涵、目标、手段、效益”的系统性、整体性和综合性,目前的一些做法仍处于探索层面,还没有健全的制度或实施办法来指导和规范工作开展。
1.2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在试点阶段赋予了试点省份调整永久基本农田和结余建设用地指标在省域范围内流转两大政策杠杆。在耕地保护和城市化用地矛盾突出、地方盲目追求建设用地指标的大背景下,如何杜绝地方以地生财,如何引导和管控地方在保障农民权益的基础上用足用好支持政策,目前还缺乏一系列的监管抓手和监管措施。
2新时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思路
2.1整合项目资金,鼓励社会资本
1.建立资金整合机制,统筹整合产业调整结构、生态补偿、新农村建设、农田水利等方面的涉农项目资金,集中用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发挥综合效益。2.拓展多种融资渠道,政府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例如推出适合的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为项目开展提供长期信贷支持,允许农民利用房屋抵押贷款等;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保障企业资金回收,盘活项目资金来源。
2.2统筹全要素资源整治,促进村庄产业融合发展
新时期村庄地区产业融合发展呈现出业态创新活跃、产业边界融合、经营主体多元、功能内涵丰富的特点,对加强城乡互动、促进农民增收、挖潜村庄特色、改善生态环境发挥重要作用。在这一背景下,对与非建设空间相结合的村庄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产生了很大需求。村庄产业融合发展的用地保障、布局优化与全域建设用地和生态空间的整治具有紧密联系。加强与非建设空间全要素联动,优化村庄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布局。紧密衔接村庄农业用地、林地、其他生态用地的综合整治任务,以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为前提,落实底线红线要求,依托农业和生态资源要素优化村庄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布局,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充分提升村庄山、水、林、田等自然要素生态价值、促进村庄产业振兴的发展目标。多路径保障村庄产业融合发展建设空间。以乡村振兴产业兴旺为目标,围绕村庄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已有相关政策机制强调存量为主、增量补充,结合全域村庄建设用地整理,为新时期村庄产业融合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2.3顶层设计
坚持以国土空间规划为总纲,通过提质增效构建土地利用的全生命管理架构,探索适应生态环境和经济增长双重约束下的城乡发展新模式。这种土地利用策略和发展模式也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指明了方向,一方面着力挖潜农村居民点用地,特别是零散、闲置的宅基地。对一些偏远地区可以通过易地搬迁和宅基地置换等形式,避免出现一户多宅等情况出现。在此基础上,着力腾出用地指标服务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扶持乡镇企业有效落地经营,有效开发乡村旅游资源,通过土地整治政策的实施,激活乡村产业-资源-文化要素的流动;另一方面,坚持总量控制下的土地资源格局重构,从整体上进行国土空间的优化和设计。在土地综合整治实施过程中,树立耕地保护为先的理念,不可逾越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同时,考虑到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多重目标,依托土地综合整治平台,统筹安排城市用地、城镇用地、中心村用地指标,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现区域内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联动和同步双向优化。
2.4助推环境效益转化,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全域土地整治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民造福的公益项目,是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使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确保了旱涝保收,实现了荒山变良田的华丽嬗变。项目的实施显著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为农村产业发展打开了广阔空间,吸引了大批劳动力回家乡创业,开创了“一河清泉水、一条经济带,一道风景线、一根产业链”的新局面,形成了“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域一风光”的全域大美格局,带动了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同时,整治工程的实施增加了土壤肥力,全面提升了耕地质量,使原来的果园、荒地、中低产田变成了高产稳产田。新增的耕地指标可增加指标调剂收入,既能壮大财政实力,又可以解决环境整治的经费来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2.5加强监管评估,严控风险
各级自然资源部门要严格履行监管职责,抓住关键环节开展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一是在试点阶段严格项目申报,从村庄规划、资金保障能力、群众意愿等方面,优化选择试点乡镇。二是建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监管系统,实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从申报、实施到验收全流程信息化管控。三是利用遥感手段,定期监测村庄规划的落实情况,防止侵犯农民权益、影响社会稳定的不良倾向。四是严格验收评估,做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年度评估和综合评估,严格规范新增耕地指标的验收认定和交易管理。五是做好绩效运行监控和评价,全面掌握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资金使用情况,及时评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建设成效。
2.6精准施策,提供制度保障
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过程中,各级政府应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强化政策供给,有效激活农村沉睡的土地资产。一是探索构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从总体规划、立项、设计、实施、验收等政策体系出发,加强过程监督和资金管理,为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提供法律保障;二是拓宽公众参与土地综合整治的渠道,创新土地整治收益分配机制。社会资金的引入不仅可以减轻土地整治项目的筹资压力,还能使群众真正成为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者、监督者、获益者。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决定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最终成效,因此,应明确土地整治收益分配方式;三是创新规划用地指标使用制度,进一步挖掘存量指标,实行宅基地退出奖励机制。
结语
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实践。在首都经济社会、城乡发展转型的重要关键期,村庄地区是全市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国土空间。
参考文献
[1]严金明,夏方舟,马梅.中国土地整治转型发展战略导向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6,30(2):3-10.
[2]周远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若干问题思考[J].中国土地,2020(1):4-7.
[3]孔雪松,王静,金志丰,等.面向乡村振兴的农村土地整治转型与创新思考[J].中国土地科学,2019,33(5):95-102.
[4]严金明,夏方舟,李强.中国土地综合整治战略顶层设计[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