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建筑实践》2021第3期   作者:尹胜利
[导读] 信息技术是指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技术总称,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
       尹胜利
        上海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市虹口区  200083


        摘要:信息技术是指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技术总称,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其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是通过对工程项目的各个系统、各项工作和各种数据的管理,使得项目的信息能够方便的获取、存储、存档、处理和交流。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多领域已全面进入到信息化时代,管理信息化的理念开始渗透到建筑行业领域中。全面实现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能有效强化多项资源整合调节力度,还能保障多项数据信息有效共享,在强化管理人员个人管理能力基础上,有效节约诸多成本,保障施工企业发展中能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实现施工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应用
        引言
        目前,我国的社会进步迅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也有了提高。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手段来配合完成工程管理任务的做法是符合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主流,能更加体现建筑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智能化和信息化。以下就当今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质量管理、进度控制、造价管理、安全管理及合同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进行阐述。
        1质量管理的信息化
        传统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数据对比,是根据数理统计分析理论,把现场检测的质量数据统一汇总再通过计算,用计算结果与国家相关验收规范及设计文件中质量合格标准数据进行比对,从而判断是否符合要求,通常需要处理大量数据,其中过程的繁杂不说,统计和计算错误的情况多有发生,采用信息技术化质量管理,通过建立与工程设计标准和国家相关验收规范相符的计算机验收平台,在施工现场质量检查过程中把相关数据输入验收平台,即时就可以得到是否符合要求的结果,减轻了现场管理人员的数据采集、数据统计、数据分析等繁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再通过建立不同系统、不同层级的一体化网络信息平台,可实时汇总各项目、各区域所有现场质量数据信息,各层级工程管理人员通过质量管理信息平台就能实时了解和掌握各项目质量情况,就能够及时采取监管措施,消除重大质量隐患。同时也解决了管理端的数据流转、统计分析、环节监控等问题。还能通过信息技术工具化模块,建立相关数学模型,对项目全过程所有质量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后进行质量分析,从而找出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有助于制定更准确的、更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2进度控制的信息化
        作为辅助手段,信息化技术能够让工程进度信息更加直观、透明,从而可更迅速和高效地采取进度纠偏措施。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相应软件编制进度计划网络图,能够计算出网络图中每道工序的各种时间参数,找出进度计划中的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让各级管理人员更直观地掌握进度控制的重点和要点。还能通过优化网络图,使整体进度更加合理,这都是传统进度控制中很难做到的事情。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进度控制网络平台,还能够实时监测进度是否正常,若有偏差,可以对关键工作和重点工作进度提前预警,把进度控制真正地从事后控制变成事中控制甚至事前预防。在进度偏差出现的时候,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分析各项工序进度时间参数,迅速找到造成进度偏差的原因,以便管理者及时采取果断有效的纠偏措施。计算机信息技术还能通过跟踪已实施的进度情况信息,检查分析,找出项目进度发展规律,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对未来的工程进度发展进行合理预测。例如选用BIM软件,在项目进度管控中,管理人员通过互联网技术与软件平台应用,能有效获取各项创新技术对项目建设进程的积极促进作用。管理部门合理应用项目进度控制软件,适应施工现场各项要求,加速施工进度,对误工、窝工情况进行控制。


        3造价控制的信息化
        建筑工程的造价构成较复杂,在人工、材料、设备、管理等方面,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在具体工程建设中,还会因为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比如恶劣天气、市场变化、政策影响等,发生工程变更或者影响工程进度,这都会加大工程成本的投资力度,降低工程经济效益。利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可以通过建立科学的数学模型,精准确定工程的计算工程量、材料用量、人工量等相关工程造价指标,还可以结合经典工程实例和当前市场形势,对潜在的成本风险进行科学评估,提前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保证工程造价预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建立系统的信息数据库,对房建施工中产生的大量信息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对各种施工管理信息进行科学分类,结合工程进度实时更新和补充信息数据库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在施工管理中,实现工程信息的及时掌控,还能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科学分析研究,提高房建施工管理的工作效率,做好信息资料的科学分类和妥善保存工作,避免资料信息的泄露或者丢失。
        4安全管理的信息化
        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对建筑工程施工中进出现场的人员信息可靠地监控管理,传统的门卫管理是对人员信息进行纸质记录登记,对进出人员信息跟踪不及时、不高效,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有效监测施工现场人员流动情况,防止由于安全事故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现场留宿情况发生,消除相关安全隐患。通过计算机信息化中的智能电子供配电技术,对施工现场及生活区的临时用电情况进行智能监测,按需按时供电,对违规用电的现象可智能判断并及时断电,确保用电安全。通过计算机信息化中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对施工现场重点部位、重大危险源处进行全天候视频监控,如施工塔吊、升降机、各安全出入口、基坑周边、脚手架,通过安装视频监控并连接计算机网络平台,就能实时监控各处安全生产情况,并有效监管现场各种安全生产行为。通过计算机信息化技术,配合相关的智能监测工具,还能对施工现场各种施工机械设备关键部位进行性能实时监测,可以有效杜绝因施工机械设备因检测过期或检测不及时而造成的运行事故。
        5合同管理的信息化
        建筑工程因其建设过程的复杂性造成合同文本非常繁多,从合同的策划到合同的履行,贯穿整个建筑工程周期,涉及的合同当事人、合同标的的数量就更加巨大,使得传统的合同管理存在诸多困难,出现许多因合同管理导致的生产经营等企业纠纷。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统一的合同管理信息化平台,能够有效地加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减少因合同管理不当而出现生产经营纠纷。首先合同管理信息化平台能够存储各种合同示范文本供合同策划时选择,避免采用不标准、不合理的合同格式而造成不必要的争议。在合同履行方面,合同管理信息化平台能够自动生成各个合同的履行时间节点,能给合同管理人员及时预警,杜绝因疏忽错过时间节点而造成的延迟履行。在合同变更方面,合同管理信息化平台能够记录合同变更的原因和影响,并将变更依据作为附件导入系统,让合同变更后能追根溯源,并有据可查,使得合同管理更加严谨。
        结语
        总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价值主要是实现信息传递、建设成本节约、工程质量以及施工技术、安全管控等。随着人们对于建筑要求不断提高,有关企业要引入相应的信息技术,从而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完善企业工程管理信息建设的制度,充分地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作用。有条件的建筑工程企业内部积极组建信息化技术团队,研究更多能适应自身管理体系实践的计算机应用软件,集中调节管理成本,强化工程整体管理成效。其他企业管理人员也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培训学习,提高信息化操作水平,并能及时发现信息化建设中所存在的难题,并从多个角度入手,及时解决该类问题,更好地保障我国建筑工程各项工作的开展,提高我国建筑工程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辰栋.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及策略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25):116.
        [2]张新桂.信息化背景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6):146-1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