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探讨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建筑实践》2021第3期   作者:徐慧慧 张强 李洋
[导读]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响应国家绿色、低碳、节能等可持续发展理念,

        徐慧慧  张强  李洋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发展建设分公司,266000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响应国家绿色、低碳、节能等可持续发展理念,对新时期建筑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给排水设计作为现代建筑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建筑产品的品质、功能、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从节能设计方面探讨和分析现代建筑给排水系统的优化设计措施,以期为新时期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及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    建筑给排水    节能设计    探讨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为应对能源危机、气候变化、生态污染、人口增长等问题,绿色、低碳、循环等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成为当今和未来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以有效提高建筑物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对环境影响为目标的节能减排技术成为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的主要方向。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加剧是影响我国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节能与水资源利用不仅关系到建筑项目本身的安全卫生和节能高效的水资源利用率,同时也影响到周围生态环境和在较低水资源负荷下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建筑给排水系统中的节能减排设计,充分发挥建筑本身的综合效益显得尤为重要。
二、建筑给排水系统节水节能优化设计
         (一)合理选择二次加压供水设备
        市政条件许可的地区,在区域的供水系统供水量充分,水压稳定且有保证的前提下,经过当地供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优先采用管网叠压的方式供水,充分利用城镇供水管网的水压。对于用水时间比较集中、瞬间用水量较大且没有调蓄装置的学校、体育馆、电影院等,供水保证率要求高、不允许停水的用户,可能对市政给水管网造成回流污染危害的相关行业如医院、化工企业等,使用管网叠压(无负压)供水设备后对周边现有(或规划)用户用水会造成严重影响的区域,市政给水管网供水流量、扬程波动过大的区域不可以采用管网叠压方式供水,应采用带水箱变频加压供水方式,该情况下供水可靠、水压稳定,各配水点压力波动很小,有利于节水。
         (二)有效控制超压出流
        为了提高给排水系统的节水效果,有效的控制超压出流现象,在给排水设计过程中,应对建筑既有生活给水系统节能效果进行评估,根据建筑物层数、高度、功能及市政管网压力等优化竖向分区,合理设定给水分区的压力;当各分区卫生器具配水点处静水压超过规范要求时,采取安装减压阀、节流塞等有效的减压限流措施;选用节能效果好的卫生器具、水嘴、淋浴器等避免水压过大现象出现,节水节能型的卫生器具能够有效地减少水的消耗量,而且对降低供水能耗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合理选择热源,提高热水循环系统利用效率
        为了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提高可再生能源系统的整体利用效率,综合考虑场地条件、室外环境以及投资成本,优先选用太阳能、水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系统,既节能环保,长期运行又经济合理。


        保证系统冷、热水压力平衡的节水措施:冷水、热水供应系统分区应一致,当确有困难分区不一致时,宜在配水支管设可调式减压阀等减压措施;管网大的分支点、热水接入口处安装动态平衡阀;用水点处设带调节压差功能的混合器、混合阀。为保证热水循环管道的循环效果,优先采用同程布置的干管、立管或干管、立管、支管的机械循环模式, 减少无效冷水的浪费,并在回水干管上设温控阀、限流调节阀,提高热水循环系统利用效率。
         (四)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节能措施
        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节能优化目的主要是减少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运行能耗损失,降低投资成本。循环冷却水的水源在满足系统的水质、水量要求的前提下,优先使用雨水等非传统水源;设有中水、雨水回用供水系统的建筑,集中空调部分的冷凝水可回收至中水、雨水清水池,作为杂用水;设计中央空调循环冷却水系统时,应综合考虑室外位置与主、裙楼间的关系,合理调整中心冷却塔的位置;在合理确定水泵流量的基础上,科学计算水泵扬程,优化不必要的设计余量。
         (五)加强非传统水源的设计应用
        雨水、再生水、海水等非传统水源是对传统水源的有效补充,可以用于建筑小区的冲厕、绿化灌溉、冲洗车辆、道路浇洒、冷却水补水、景观水体补水等领域。充分利用雨水、再生水等非传统水源,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正逐步成为现代化绿色环保建筑的主流发展方向。雨水利用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建筑区地形、屋面面积等特点,采用适合自身项目的雨水利用技术。占地面积大屋面集中的公共建筑和区域,优先采用屋面雨水和园区雨水综合回收利用;占地面积大,建筑和屋面分散的居住小区,推荐设置绿化和地面雨水渗透利用。建筑或小区周围有市政中水管道时,应优先考虑使用市政再生水;没有市政再生水可以利用时,依次考虑回用优质杂排水、杂排水、生活污水;缺水地区在规划设计阶段应考虑再生水的利用。
三、结语
        建筑行业作为一个高能耗的行业,作为一名建筑给排水设计人员,在开展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工作时,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节能措施进行深入研究,运用可靠的设计方法及良好的设计理念,加强绿色节能措施的合理使用,设计出更加合理的节水、节能的方案,完善建筑给排水系统长期运行中的服务功能,使现代建筑工程的品质进一步提升的同时,建筑行业也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贵平. 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及节水措施研究[J]. 江西建材, 2017(12):39+45.
        (2)陈立. 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能减排设计分析[J]. 智能城市, 2017(12):85.
        (3)张淳钰. 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及应用研究[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7(23):598.
        (4)王斌. 基于绿色节能背景的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设计[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8(08):.44-45.
        (5)郭杰. 基于绿色节能理念的建筑给排水设计 [J]. 工程技术, 2016(58):22-23.
        (6)曾捷. 绿色建筑之非传统水源设计[A]. 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C], 北京, 2010:8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