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2期   作者:崔竹云
[导读] 随着高中生生理和心理的发育,他们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
        崔竹云
        包头市第一中学 014040
        摘要:随着高中生生理和心理的发育,他们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然而在面对高考的压力,他们不得不暂时放下自己的想法,然而在放下的这个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心理的发展。本文围绕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策略展开论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心理健康;课堂教学
前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它给我们每个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高中生也不可避免地处于压力之中。对于这种情况,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需要在口头上对心理健康的知识进行传授,还需要在实际的行为中进行一定的落实,力图帮助高中生更好地实现心理的健康发展。
        一、积极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能取得较好的高中成绩,高中生常常奔波于食堂、教室、宿舍之间,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他们能够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巨大的压力。因此,如果没有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那么他们很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而如果想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不能仅仅关注于学生的成绩,还要对他们的心理问题有一定的重视,能够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一些具体的方案为学生解压,实现个体的成长。
        例如,教师可以积极地开展以“心理辅导”为主题的班会,在班会上,教师可以将学生们的共性问题,并且结合自己的经验为学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让学生能够有一定的方法对自己的压力进行排解。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大声地说出令自己困扰的地方,让大家一起帮忙解决他的难题。教师在解答学生的心理问题时,不能够仅仅依靠单一的口头讲述,还需要结合着图片内容以及视频内容,帮助学生在较为放松的氛围中更好地排解自己的压力。当然,教师在开展心理辅导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较为内向的学生,可以对其进行针对性辅导,让自己能够同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交流以打开学生的心扉,让学生能够通过倾诉的方式排解自己的压力。
        二、提高师资力量让心理教学的课程形式更为丰富
        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向学生展示的状态对于学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教师常常以消极的态度面对生活,那么学生也会受到教师状态的影响,从而对生活产生了消极的情绪,这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因此,教师在同学生进行接触的时候需要重点关注自己的状态,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让学生能够以教师作为榜样,积极地面对生活,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成绩。当然,心理辅导教师不仅需要调整自己的状态,还需要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让自己能够灵活应对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对他们进行较为有效的指导,让他们更好地实现心理的健康发展。

心理辅导教师还可以申请心理活动辅导课,让学生能够从更为专业的角度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对自己的心理健康进行建设有一定的了解,这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课堂的形式,让学生不仅能够在上课的时候学习到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能够学习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这将帮助学生更好地调整自己的状态,让自己更为乐观地进行生活。
        例如,教师需要在每一个月安排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让学生能够在上课的时候更好地对自己的情绪进行疏导,让自己能够同他人交流自己的困惑,让教师能够更为了解学生的真实状态,从而用自己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对其进行一定的辅导,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出谋划策,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对自己的状态进行调整,从而更好地进行生活。除了每个月固定的时间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文化课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需要重视学生的状态,当能够较为明显地意识到某位学生的状态不对的时候,教师需要应用自己乐观的情绪对其进行影响,希望能够让其收到教师的善意,从而更好地对自己的状态进行调整,更好地进行生活和学习。当学生仍然觉得学习的压力大而出现情绪上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与心理辅导教师取得联系,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情绪进行疏导,让自己能够较好地排解不良情绪。这时,心理辅导教师也需要针对学生的情况给出自己的意见,通过激发学生对于生活的热情帮助学生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让学生以乐观的心态积极地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采用多样化的心理健康辅导方式
        在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过程中,教师如果仅仅是采用单一的辅导方式,随着次数的增多,学生渐渐地会对教师辅导的方式有一定的免疫,渐渐地会认为心理健康辅导是流于形式,这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因此,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状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从而更为高效地开展教育活动。由于高中生都具有较强的个性,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需要具备一定的针对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教师可以围绕具体的心理问题采用小组讨论法、团队活动法等形式,对心理健康辅导的方式进行创新,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心理辅导过程的乐趣以及教师对于他们心理健康发展的关心,他们自然能够在轻松娱乐的氛围中对自己的压力进行一定程度的排解。当然,以上的教学方式更多地是在营造和谐温馨的环境,是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一定程度的引导,这对于学生能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能够接受他人中肯的意见有一定的铺垫作用。之后,教师可以结合着社会上的热点问题,结合着自己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辅导,让学生能够较好地对自己的状态进行调整,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应用生活中的例子对自己的情绪进行疏导,从而有效实现个人的身心发展,这对于学生较好地开展学习活动有一定的帮助。
总结:
        总而言之,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积极地开展心理辅导教学,帮助学生能够结合教师的专业意见对自己的状态进行调整;可以通过提高教师的师资力量和丰富课程的形式,让学生能够以较为愉悦的心态进行生活和学习;可以通过丰富心理辅导的形式营造良好温馨的氛围,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对自己的心态进行调整,从而更好地听从他人的意见,实现个人心理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韦晓娟.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学周刊,2020,(4):176.
[2]赵沁兰.关于对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J].神州,2020,(2):92,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