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河容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沙汀实验小学 邮编622650
一、案例背景
《鲸》是一篇精读课文,许多老师都是采用串讲分析法,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但课上学生缺乏思考。在上《鲸》这一课前,我征求学生的意见:“你想通过课文了解什么知识?”我发现课文里的内容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鲸知识的需求。于是,我努力地去设计一堂以语文学科为知识点,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主线的语文综合探究实践活动课。
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是一种基于资源的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是学生在学科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
二、案例描述
《鲸》这一篇说明文,介绍了有关鲸的一些知识。教学本课,可先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教师再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读完后,说说自己知道了关于鲸的哪些知识。
课文重点写鲸的生活习性,是从三个方面讲的。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尝试,自读自悟。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鲸的哪方面的生活习性感兴趣,为什么感兴趣;再通过读课文说说自己了解到了什么;接着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交流,进行整理、归纳;最后用表格的形式在全班交流探究性学习的成果。
(一)课题质疑
教师对主题进行导入,学生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对鲸有哪些认识?关于鲸,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生:……
师:你们真善于动脑筋,提了这么多的问题,说明同学们爱思考,有探索精神,具有环保意识。老师非常高兴大家提这么多的问题,那就让我们一起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吧。
(二)教学鲸的生活习性
1、师: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了解鲸的生活习性,你们最想了解哪方面?
预设一:捕食
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看看你有什么发现?(鲸有两类)分别是哪两类?
(课件出示:须鲸 齿鲸)
这是按照什么标准来分的?(有无牙齿)
2、师:像这样,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板书:分类别)
3、师:鲸的种类不同,吃的食物也不同。
4、现在我们就来分组学习,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一二组的同学找找须鲸在捕食上有什么特点?三四组的同学找找齿鲸在捕食上有什么特点?找出相关语句来读一读。(哪些词能凸显出捕食的特点)
(“你找的这些词语基本上都是动词,老师发现你真会读书,能够抓住鲸吃食时的动作来学习。”“一顿就可以吃两吨多”可以看出须鲸食量很大)
师:一二组的孩子们,你们能读出它食量大的特点吗?
师:三四组的孩子们,齿鲸又是怎样吃食的?哪些词能凸显出捕食的特点?
师:这些词可以看出,齿鲸捕食时非常凶猛。(读)
师:这些动作描写非常生动,(栩栩如生,仿佛亲眼见到,真是太神奇了)
写作中我们要多用生动的动词。
预设二:呼吸
1、师:既然同学们对鲸的呼吸最感兴趣,那请同学们默读第五自然段,找找鲸呼吸的特点。
(鲸只有一种吗?课文中讲了几类鲸?分别是哪两类?根据什么标准划分的?)
看来呀,不同种类的鲸,生活习性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第五自然段讲鲸的呼吸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板书:打比方)
师:这样写,使说明更清楚,也更形象,便于读者理解,因为鲸呼吸喷水柱大部分人没见识过,而喷泉确是十分常见。
多音字:喷
会写字:矮
有经验的渔民根据水柱的形状,就可以判断鲸的种类和大小。
2、师:同学们,我们接着来看一看其他方面的生活习性,找找他们有哪些不同点与相同点。
预设三:睡觉
预设四:生长特点
三、案例反思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像《鲸》这样说明性的文章,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地上好这种类型的课文,使学生通过学习学会运用恰当的方法在实践中去习作,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地既能体现出语文的特点,又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所要思考的问题。
在我看来,要培养孩子们的探究能力,是一个漫长且坚定的过程。我特别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孩子们有一些收获。
(一)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科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应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探究性学习,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老师就好比四季轮回中的引领者,而在这美好的季节中,孩子们才是与“春”共长的“青溪”。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性学习,成为学习上的主人。而知识只有在热爱中、在探索中,才能有活力、有生命。
(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讲授的内容和教材实际上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剧本”。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我们不应视教材为“金科玉律”,应积极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大胆创新,赋予其“思想漫步”的自由,使其感受到学习及其成长的乐趣,获得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体现,从而不断实现自我超越,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和意义。
(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一本本看似浅显的语文教材,其中往往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和丰富的内涵,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从教材中发现问题,主动、大胆地围绕课文题目,课中之句等内容质疑,并且要引导学生针对质疑提出的有价值问题深入研究。
(四)明辨之,笃行之
语文学习,课内打好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在课外求得发展,应把主动学语文辐射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样才能增强语文学习的活动性、实践性。如有一位知名老师在教学圆明园的风光时,采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出示圆明园的风光图片,由学生尽情地观察、欣赏,再据自己观察和发现,给图片题一个与图同美的名字——题名。如学生据"万花阵"的建筑特点,它像一朵绽开的荷花而题名为"石花玉亭"。这样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探求并创造性地学到了知识。
??总之,探究性学习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能力。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大胆尝试,大胆创新,把新课程标准的要义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