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特色校园足球文化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1/4/28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2期   作者:白洪煜
[导读] 足球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历史的传承,更是一种体育精神的象征
        白洪煜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 辽宁省 沈阳市 110000
        [摘要]足球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历史的传承,更是一种体育精神的象征。一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类的共同语言只有两种,一种是音乐,一种是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足球的全球流行度十分广泛,尤其在一些欧美国家,无论是足球水平还是足球运动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均非常成熟。据统计,就全球范围内,经常性参加比赛的足球队约80万支,注册足球运动员多达4000万人,球迷约8亿人,每届世界杯期间,约20亿多人次观看比赛。作为足球发源地的中国,仅2019年一年,花费在足球运动上的经济总量就已突破了99万亿元。但与许多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现代足球运动发展水平远远落后,在足球国际赛事上也缺乏话语权。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布了一系列文件,将足球运动的发展上升到国家层面,并要求将足球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校园足球人才储备。打造完整的足球文化体系,是促进校园足球发展的根本立足点,但就具体实施中,不同工作者对校园足球文化有着不同的见解,导致工作中的模糊不清。本文结合实际工作,从足球运动发展史着手,深刻阐述校园足球文化的整个内涵,分析现阶段校园足球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有效构建校园足球文化,以期推动校园足球文化建设,最终促进我国足球运动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特色  校园足球  文化
        校园足球文化,就是在校园内以足球为载体,将校园特色融入到校园足球中,以提升学生足球运动技能、提升优良精神品质为目的,结合不同地区学生的性格特征、运动爱好和学习需求,将校园文化作为切入点,充分发展特色校园足球文化。该项文化集所有与足球有关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文化为一体,涉及足球基础建设、训练、竞赛、教学、知识讲座等多个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国对足球运动越来越重视,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计划的实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务院先后启动了《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计划》、《中国青少年足球“十二五”发展草案》(征求稿)、《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意见》、《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实施意见》等多项校园足球发展规划,对今后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的重要任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上述文件的颁布,对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使其迎来百年一遇的发展契机。
1足球运动发展史
        足球(football[英],soccer[美])是用脚来控制、支配球的运动,有着很强的对抗性,运动员需要在比赛中运用规则所允许的各种动作,包括奔跑、急停、转身、倒地、跳跃、冲撞等,运用多变的战术,和对手展开激烈的进攻、防守对抗。该类运动的比赛时间之长、战术之多变、观众之多、场地之大,是其他任何运动项目所不能与之相比的,所以,也有“世界第一运动”之称。
1.1足球运动的起源
        足球的前身,源于中国古代山东淄州的球类游戏“蹴鞠”,也叫“蹋鞠”。在中国古代文献中,蹴鞠(cùjū)一直被史家视为传统足球的正式名称。对该运动最早的记载是《史记》。《苏秦列传》里,苏秦对临苗进行描述时就用了蹴鞠一词,记载如下:“临苗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蹋鞠者”。
        无论是《史记》,还是《战国策》中,都有关于我国早期足球运动的记载。在当时齐国的都城临淄,蹴鞠在宫廷和民间都非常的盛行。按照齐宣王于公元前319年-公元前301年在位来推测,可以大致算出,早在2300余年前,齐国临淄就已经开展了十分广泛的足球活动,从达官贵人到平民百姓,蹴鞠成为当时十分盛行的体育和娱乐活动。从秦统一六国后,不仅将原本分散各国的郡县规划成为一国的版图,对于文化、语言、服饰、货币等也进行了统一,自那时以后,蹴鞠运动不再像之前那么盛行,仅在民间小范围的流行。在西汉建朝之后,蹴鞠运动再次进入繁盛阶段,几乎是万人空巷。彼时,上自天子皇帝,朝臣将相及其家眷,下到平民百姓,从普通的妇女儿童,到身强力壮的部队士兵,都对其十分推崇,蹴鞠还成为当时军队的训练内容。从汉朝出土的各类画像石图案中,甚至能看到许多梳着高髻的女子,在姿态潇洒地踢着足球,周围还有乐队伴奏,似乎在为其呐喊助威,可见,在当时,女子蹴鞠也是社会上盛行的常态。
        蹴鞠在唐宋时期发展到顶峰,尤其是宋代,无疑是中国传统足球史上最后也是最巅峰的时代。唐代就出现了“充气球”和“球门”,并设置了相应的对抗性比赛规定,类似于现代足球。到了宋代,虽然取消了两个球门的踢法,但创造了不少新踢法,使其技术性和娱乐性都变得更强。蹴鞠在宋代的发展是千古来最鼎盛时期,还出现了相关社团,以及全国范围内的行业组织和比赛,其中,最具标志性的就是“齐云社”和“山岳正赛”。甚至在当时的社会上还流传着“不入圆社会,到老不风流”的说法,可见民间对该项运动推崇程度之高。之后,历史进入到元代,蒙古人入主中原,对充满中原民俗色彩的蹴鞠运动进行了大力的打压。即使蹴鞠在民间仍然流行,却逐渐失去了原本激烈的对抗性,而逐渐演变成一种纯娱乐化的活动。关汉卿等人在作品中曾体现了男女对踢的情景,但不同于原本的娱乐游戏,此时的蹴鞠变成了当时妇女踢球供人欣赏的技艺。明朝时,蹴鞠彻底沦为女子取悦别人的手段,甚至与当时的下三流混为一谈,再不是最初宫闱中盛行的高雅运动。朱元璋称帝之后,对军纪进行了大力整顿,明令禁止军人踢球,彻底将蹴鞠从主流运动中清除出去。再往后,清朝爱新觉罗统一江山后,也如蒙古人一般,对前朝的风俗习惯进行禁止和改造,其中就包括蹴鞠运动,用新的娱乐活动代替蹴鞠。至此,蹴鞠这项古老的运动,源自战国时代,到汉代时进行了规模化发展,在唐宋时期盛极一时,却在元明的社会异化中慢慢变成脆弱的泡沫,终于在清代的涤荡中默默陨落了。蹴鞠在清代的衰落,也成为引起当代我国足球先天畸形、后天不足的重要原因。
        虽然当前,我国的足球水平远远不及欧洲诸国,但足球却是切切实实的源自我国,经历了千年的发展,并于于张骞出赛时传到阿拉伯地区,迅速在当地成为极受欢迎的运动,并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我国足球发源地的地位始终是被国际上认可的。早在1985年,国际足联主席就曾说过,中国作为足球的起源地,是无可争议的事实。2004年2月,国际足联副秘书长项帕涅在国际足联百年华诞的庆典活动中也指出,以往已有大量的确切证据,均将足球起源指向中国,即中国古代的蹴鞠运动,无论是参与双方之间的对抗形式,还是其与生俱来的竞技性和娱乐性,都证实了两者之间的亲密关联。同年7月,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在伊朗“文明杯”足球比赛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足球起源于中国,并从那里传给了埃及,而后又从埃及传到希腊、罗马、法国,最后才传到英国。”也充分肯定了中国古代蹴鞠在现代足球发展史中的始祖地位。
1.2现代足球运动的发展
        现代足球发源于英国。相传在11世纪,丹麦入侵英格兰,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战争结束后,英国人在清理战争废墟时,发现死尸中混有丹麦士兵的头骨,出于愤恨,他们便用脚狠狠的去踢这个头骨,竟然在泄愤的同时感到了踢球的乐趣,吸引了周围的士兵。后来,一群小孩也加入踢“球”行列,但因为觉得头骨踢起来会感到脚痛,于是用牛膀胱吹气来取代原本的头骨--这就是现代足球的诞生。当时的英国国王感动于人民的爱国行为,便下令王室足球对民间开放,使足球运动逐渐在民间普及。到了12世纪初,英国开始有了一年两次的足球赛,当时以娱乐为主,往往在两个城市之间举行。只要主持人把球向空中一扔,就相当于宣布比赛开始。这时,来自于两个城市的民众会一拥而上,大叫大喊,又踢又抱,只要有一方能把球踢到对方城市的闹市区就算胜利。原本球赛是出于娱乐的目的,但在比赛的进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球中途窜入居民房内的情况,这时,运动员们也会一窝蜂的冲进去乱打乱踢,将房子里弄得一塌糊涂,屋主又没有任何办法去阻止,只能自叹倒霉。而路上的行人如果恰好碰到球滚过来,也会遭受一场飞来的横祸,甚至导致肢体伤残。所以那个时候,只要球赛一来,人们就得家家户户紧闭门窗,躲避灾难,一直到球赛结束才能恢复到正常的生活。这样的球赛明显的扰乱了公共秩序,遭到市民的强烈反对,为维护好社会治安环境,英国政府便规定足球比赛只能在空地中进行,如果还是不管不顾进入闹市区者,将会受到严重的责罚。在这一禁令的管制下,专门的足球场出现了。
        到了19世纪初,足球运动在当时欧洲及拉美一些国家已经相当盛行。1848年,《剑桥规则》诞生了,形成了现代足球运动的第一版文字形式的制度。这是将当时英国伦敦,牛津和剑桥之间进行比赛时制定的一些规则进行了整编后出版的。根据当时的赛制,每队有11名球员参赛。根据当时学校住宿制度来看,每套宿舍都有十名学生和一名教师,刚好11人,就自然形成了宿舍之间的比赛,也是现代11人赛制的雏形。1862年,英国诺丁汉郡成立了世界上首个足球俱乐部,之后,又成立了第一个足球协会(英足总),对足球规则进行了非常权威性的统一,被后世称为现代足球的诞生日。当天制定的规则共14条,成为了现行足球规则的基础。从第2届奥运会开始,足球就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之一,但鉴于当时的规定,并不允许职业运动员参加。到了1904年5月21日,国际足联在巴黎成立。随后,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瑞典和瑞士七个国家的足球协会在法国成立了国际足球联合会。1930年起,每4年举办一次世界足球锦标赛(又称世界杯足球赛),比赛取消了对职业运动员的限制。1989年国际足联开始正式把五人制足球纳入管理范围之内,成为其主管团体。
1.3现代足球在欧美地区的传播
        足球最初登陆欧洲本土,是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低地国的港口和首都。丹麦、瑞典、荷兰、比利时四国的大学生和都市里的青年,最先成了足球的狂热支持者。之后,足球运动再以这些国家为中心,向四周围辐射,慢慢普及整个欧洲。
        造成足球率先风靡于这些国家的原因有三,首先是都市化。这些国家距离英国最近,也是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诞生了大批定居城市的中产阶级。其次,工人阶级的集中分布,为足球运动的展开提供了大批人力资源。再者,新的通讯、交通方式将市郊和附近的城市紧密连接,为足球运动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渠道。而把足球带入这些国家的,不是那些来自于英国的海外移民或经商人员,而是离开祖国、赴英学习的青年学生。和殖民地人们的矛盾及排斥心理不同,这些青年学生有着向英国学习的渴望和对英国文化的向往,希望能全方位的学习英国文化,并在主观愿意上接纳足球。除了赴英留学的青年学生,从英格兰前往上述国家各类学校就读的青年群体,也成为英国足球文化向周围国家推广的主力军,如瑞士、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其中,瑞士中立、保密的优势,还使其成为国际足联和欧洲足联总部的设立点,也同时造就了瑞士紧跟英国成为欧洲足球重要教育者、传播者的地位。19世纪的地中海沿岸国家,被称为“体育荒漠”。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乡间贵族,由于都市化程度普遍较低,对当时在都市盛行的运动并不太感兴趣,而更偏爱狩猎、射击和击剑等运动。而法国和德国,虽然工业化和都市化程度都较高,但在足球最开始传入的时候,也并不是太受人欢迎。当时,法国民众最推崇的是自行车运动,德国则是德式体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足球无人可敌的魅力影响下,这些国家的民众也慢慢成为足球的热爱群体,并自发开始了相关训练和比赛。在一战前的奥运足球赛中,除了本身实力强大的英国,当时的丹麦、荷兰、瑞典也同样拥有非常高的足球水平。从现在欧洲五大联赛的角度来看,除了英格兰,在足球发展的初始阶段,其他四个国家,发展都较为缓慢。而五大联赛的真正崛起则要等到20世纪的下半叶。
        足球在拉丁美洲的传播,主要源自于全球贸易这一巨大的商业契机。19世纪下半叶,拉丁美洲富藏的矿石和农业吸引了大批来自欧美先进国家的开发者,工业革命的出现,为资源的开发创造了越来越广阔的市场和丰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伴随着资金和技术来到拉美港口的,除了大量的移民还有迷人的足球。在南美,足球率先在阿根廷、乌拉圭和巴西出现,之后,又被引入智利、乌拉圭和玻利维亚等国。足球在拉美最初的传播方式,和英国本土相似,先是在学校进行相应的对抗赛,之后演变成为当时精英圈社交的重要手段,在上流社会广为流行。最后,随着各个地区大量工人阶级的出现,相应的基础设施被不断完善,也就慢慢推广到社会底层群体。
1.4世界杯的起源
        没有哪项运动能像足球世界杯一样吸引世界的关注。从1930年在乌拉圭的首次尝试性比赛至今,国际足联的这支旗舰已经声名远播。在1924年的代表大会上,国际足联通过了“如果奥运会足球比赛按照国际足联的规则进行,国际足联将认可其为世界足球锦标赛”的提议,同意组织奥运会足球比赛。1924年奥运会的足球比赛取得巨大成功,乌拉圭和瑞士之间的决赛吸引了6万观众。乌拉圭队以3比0获胜并在首都蒙得维的亚庆祝获得世界冠军。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乌拉圭队再次蝉联足球比赛冠军。奥运会足球比赛的成功加强了国际足联要有自己的世界锦标赛的愿望。根据执委会的提议,国际足联1928年5月28日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大会上决定正式举办国际足联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就这样诞生了。首届世界杯定在两届奥运会冠军、正在准备1930年独立100周年庆典的乌拉圭举办。然而,国际足联的这一决定并没有得到一致拥护。因为当时欧洲正处于经济危机当中,参加这届世界杯将需要海上长途旅行;而且,对各俱乐部队来说,这意味着他们不得不放弃他们最好的队员两个月的时间。因此,很多承诺参赛的欧洲协会开始放弃比赛。在国际足联雷米特的努力下,比利时、法国、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4支欧洲球队长途跋涉参加了比赛。1930年7月18日开幕的首届世界杯在体育和经济方面取得了双丰收。7月30日,首届世界杯决赛取得了两年前奥运会足球比赛同样的效果。在上半场2比1落后的情况下,乌拉圭加快了比赛的节奏,重新获得领先,在93000观众的欢呼声中,最终以4比2获胜。但组织者对于只有4支欧洲球队参加感到失望。乌拉圭非常气愤,在4年后的世界杯上,这支世界冠军队没有参赛,成为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冠军放弃卫冕。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比赛中止了12年。战后恢复比赛后,国际足联世界杯迅速成为当代世界最伟大的单项体育运动。从1958年开始轮流在欧美国家举办,直至1996年5月执委会决定选择韩国和日本共同主办2002年世界杯,打破了在欧美举办的惯例。到2006年世界杯之前,已有70支球队参赛过世界杯比赛,举办场次达到644场,吸引观众27570699人,平均每场比赛42812人,这使世界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第一大运动。2006年世界杯又新增6支参赛球队,比赛共计64场,观众人数也超过了300万人。
1.5现代足球在中国的发展
        虽然说,现代足球起源于英国,但中国足球却是和世界现代足球同时起步的。并且,中国现代足球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上海。作为近代中国最早开设租界的门户城市,上海有大量的西方殖民者聚居,教会组织众多,开办了西式学校,建立了西式的治安管理系统,西方文化蔓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深受西方影响。所以,除了香港,上海是近代以来,中国引进西方事物,包括体育运动的第二大窗口,曾有着“中国足球摇篮”之称。可以说,上海是中国近代足球的起源地,也是滋养中国现代足球发展壮大的温床。早在19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上海、北京的一些教会学校就开展了现代足球运动,包括各类相关组织的成立和赛事的开设。1848年,当足球运动第一个以文字形式呈现的《剑桥规则》出版时,被当时国人称为“十里洋场”的上海也在教会学校的影响下,大力弘扬西方足球文化,开创了中国近代竞技体育的新纪元。1867年11月,在上海定居的西方人成立了足球总会(或称足球俱乐部),制定了一系列足球规则。后来由于会员各自所属的单位不同,逐渐分裂为不同的球队,像海军足球俱乐部、警察足球俱乐部等等,但上述所有球队仍由上海足球总会负责领导和组织,视其为行业首领。19世纪末,足球开始进入学校,成为当时各洋务学堂和教会学校的授课内容之一。1895年,圣约翰书院成立了上海第一支全员为中国青年学生的足球队,即使这不是中国第一支球队,也是中国早期成立的球队之一,被称为“圣约翰辫子军”。此后不久,上海南洋公学也成立了自己的足球队。1902年,两所学校参照牛津和剑桥之间的比赛规则,开始举办足以载入中国历史史册的系列对抗赛,由于这两支球队在赛场上出色的表现和比赛的扣人心弦,他们也被誉为“上海双雄”。至此,足球成为了当时上海各个知名学府间流行的一项运动,连各大中学学府比如赫赫有名的徐汇公学也在这项“新运动”中成为“弄潮儿”。同年,上海足球会成立(也被称之为“西联会”),开始举办史考托杯赛。但作为上海影响力最大的盛事,该项比赛规定参赛者不准有中国人的球队,也不许有中国面孔。为此,上海国学生、百姓合力创办了华东校际足球联赛,共有8所学校的足球队参加。为了对抗“西联会”,1924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简称协进会)成立,推选张伯苓为董事长,王正廷任名誉会长。同年,中华足球联合会(简称中联会)在上海成立,中国足球真正实现了体系化、制度化,第一次出现代表国家外战的正规球队。这是近代中国足球运动发展的一个里程碑,1924年也被国足视为成立之年,标志着中国足球开始起步,足球在中国成为规范化的竞赛。此后,随着全国运动会以及全国分区足球赛的举行,足球运动获得了举国上下的广泛关注,并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展。
        自香港的南华足球会成立后,在1913至1934年的10届远东运动会,中国足球队夺得除第1届外的9届冠军,获得了“九连冠”的美誉,成为亚洲足坛不可动摇的霸主。中国足球队还参加了1936年的第11届和1948年的第14届奥运会足球赛,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足球的竞技风采和运动水平。1931年,中国成为国际足球联合会(FIFA)会员,不仅是中国足球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印证了国际社会对中国足球的认可。近现代中国足球进入了强盛发展的“黄金时代”,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足球运动员,成为当时中国足坛开天辟地的先驱,如“亚洲球王”李惠堂,“穿花蝴蝶”叶北华、“豹子头”冯景祥、“花和尚”谭江柏、“铁铲”李天生等。
    之后的数十年,因为政治等原因,整个世界足坛都进入了一段真空阶段,中国足球也不例外。在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成立了中国足协,冲击1958年世界杯决赛圈失败后,就退出了FIFA。在之后的十年“文革”期间,我国社会陷入较混乱的秩序,足球事业也停滞不前。改革开放后,我国于1979年重新加入FIFA。之后,1982年世界杯,中国队重返国际足联后首次冲击出线权失败,虽然开场失利,但这是我国现代足球在经历了多年的封闭后重现于国际足坛的开端。从1976年起,中国队就在为冲击世界杯进行准备,1984年和2004年曾打入亚洲杯决赛,但最终均未能卫冕成功。1992年是中国足球职业化的元年。1992年6月召开的“红山口会议”,被喻为中国足球的遵义会议,会议确定以职业化作为足球改革的突破口,也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支持。2002年,中国队首次在韩日世界杯上亮相,但让人失望的是,三场全败。2003年赛季结束后,甲A、甲B联赛改制为中国足球超级联赛和中国足球甲级联赛。进入2002年韩日世界杯决赛圈,是中国足球的最鼎盛期,此后“国字号”球队成绩乏善可陈,倒是恒大足球俱乐部分别在2013年、2015年两次夺得亚冠冠军,为中国足球挽回些许颜面。
    2015年3月16日,《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以下称《方案》)正式发布,拉开了我国足球事业改革的帷幕。作为中国足球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方案共有50条措施,从多个方面对足球事业进行了进一步指导和规范。不管是从内容还是规模来说,该方案都可称之为新中国足球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改革,这标志着中国足球改革进入“深水区”,也让大众对我国足球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多的期待。2016年4月,《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以下称《规划》)出台,对足球事业的发展分别按照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时间段分别设立了不同的目标,近期以扎实基础为主,要实现保基本、强基层、打基础的发展目标;中期更加强调过程,实现中国足球动力更足、活力更强、影响力更大,跻身世界强队的发展目标;远期则要实现足球一流强国的目标,实现中国足球的全面发展。
2校园足球文化的目标
        校园足球文化,顾名思义,就是将足球文化和校园相结合,将足球置于学校这一特殊环境中,通过校园足球相关活动来实现对足球文化的传播,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创新发展。校园足球文化包括一切与校园足球相关的文化,是物质、精神、制度和行为文化的总和,有着校园特有的文化内涵。在这一文化体系中,既纳入了传播与构建该项文化的过程和意义,也包含了该项文化的结果。校园足球文化建设,以对足球的价值观和信念为核心,通过具体的“精神、物质、制度和行为”来编织成一张“意义之网”,并在这张网上开始和谐校园足球文化建设,通过普及足球文化来构建师生共享的信念和价值观。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非常重视足球事业的进步,将校园足球的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并将其纳入教育部工作要点中。我国校园足球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以育人为本,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维护学生身心健康的权利,了解生命本质,关注身体健康,并通过足球运动实现其优化人生、完善自我、实现自我的价值取向。因此,校园足球文化的目标就是挖掘校园足球文化的本质属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为灵魂,以足球物质文化为基础,以足球制度文化为保障,以足球精神文化为内核,以足球行为文化为规范,以学生完全人格教育为终极目标,培养爱国家、讲诚信、会踢球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学家等复合型人才。
3校园足球文化的理念与特征
3.1校园足球文化的理念  
        体育作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承载学校精神的主要载体。体育既是育体的手段,也是育体的目的,体育精神作为体育运动的最高产物,是体育运动的灵魂与核心,是实现健全人格和完人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蔡元培先生将体育置于教育首位,认为无体育不成为完整教育,培养不出“完美人”,指出“夫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体育最重要之事为运动”,“有健全的身体,始有健全的精神”。  校园足球是一种教育,也是一种生活,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素质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校园足球文化作为校园足球发展的灵魂和核心动力,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爱校、以人为本、诚信平等、自强不息、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精神提供了良好载体。

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应回归育人本源,校园足球不仅仅是“高、大、上”的足球场地、设施、雕塑、标示和宣传栏;也不仅仅是获得奖牌、获得荣誉、获得学分、获得升学的工具;也不仅仅是足球技术教学、足球技能习得、足球活动分享、增强体质的过程,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心理、情感、品格等方面的发展有效途径。通过足球文化活动这一平台,激励、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让学生成为自己、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成为具有完全人格的社会人的过程,最终实现教育的完整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3.2校园足球文化的特征  
        总的来说,校园足球文化主要有继承性、普及性、人性化、生动化、个性化、多元化和网络化等特征。校园足球文化的继承性,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建设中,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炼与积淀学校优良的精神风貌,将其充分体现在校园足球这一载体上,运用格言、制度、标示、文献、音频、影像、精神意蕴等方式,以视觉符号、听觉符号、意象符号等形式固定下来,积淀为校园足球的优良传统和骄傲。该文化的普及性,表现在校园足球的草根化、生活化和学习化,是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参与的,大众的文化,存在于学生们日常的校园生活中,通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丰富多彩、生动热烈的系列校园足球文化活动,培养学生“与生活同伴、与学习同行”的足球运动习惯,体现足球与校园生活同行,足球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人性化,即校园足球文化应以人为本,富有人文精神,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挖掘足球内涵,“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建立一种兼顾校园文化需求和师生精神需求,具有人本意义的体育观念、精神、思想意识的综合体。生动化,是指校园足球文化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灵活创新、形象生动,包含足球竞赛、足球摄影、足球征文、足球宝贝秀、足球嘉年华、足球知识竞赛、足球助威语、校园足球标示(足球吉祥物、队服、足球队徽LOGO等)、足球啦啦操等各种形式。个性化,即每个学生都相对独立,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校园足球文化理念既要顺应潮流,契合社会核心价值观,建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又要符合时代性发展特点,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同时,校园足球文化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在关注文化差异、种族差异、行为差异、价值差异的基础上,重塑校园足球文化需要加强主流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注重学生个人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学习足球的责任、公正、平等,满足师生对生命、健康、自由、个性、交往、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等多元价值的追求。而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学校相对封闭的状态。一方面,网络文化传播具有开放性、时效性、平等性以及交互性等特征,扩大了校园足球文化的信息来源和活动空间。另一方面,网络资源的共享性为校园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各种交流平台使校园足球文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元、更互动、更交融,使校园足球文化传播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校园足球文化呈现出大众化与个性化并存、多元化与极端化并行发展趋势,应加强培养学生自我分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校园足球网络文化的辨别能力。  
4校园足球文化体系构成
        校园足球文化是学校在开展足球运动过程中,经过历史积淀而逐渐形成的校园足球理念、校园足球精神风貌、校园足球规章制度、校园足球价值评判体系、校园足球行为、校园足球环境等超越校园足球所具体存在的物质形式,是校园足球爱好者所共同拥有的群体意识和群体价值,是校园足球活动中所共同经营和打造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它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4个层面。  
4.1 精神文化  
        校园足球精神文化贯穿了整个校园足球开展的过程,是校园足球爱好者共享的群体意识和群体观念。在长期的积淀、选择、凝聚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能集中反映校园足球目标、内涵和独特个性的文化方式,主要包括了校园足球的价值观、文化观、行为观、传统精神、校园氛围及其思维方式和精神信念,具有无比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作为一种隐形文化,校园足球精神是校园足球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在潜移默化中为校园足球文化建设提供指导方向,促进校园足球文化的良性发展。  
4.2 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校园足球活动开展中的有形物质和各类资源、设备保障,既包括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所需的场地设施、师资力量,也包括足球宣传栏、足球雕塑、足球影像、足球标语、足球LOGO等相关器物。这些可见器物,蕴含着校园足球的思想、情感等精神内容,是校园足球文化的物质基础和外在标志。校园足球物质的现代化、人性化、科学化是校园足球文化开展不可或缺的基础因素。  
4.3 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校园足球运行所需的规章制度、纲领规范,其最终目的是使足球爱好者和参与者能够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习惯。首先是政府层面,既包含各级政府部门的颁发的指导性足球纲领和文件,也包括诸如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足球的讲话和指示。其次是学校层面,包括校园足球活动的组织、管理规范和规章制度。最后是社会层面,包括社会相关足球活动的组织、管理制度的间接影响。校园足球制度文化的前瞻性、纲领性是校园足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集中体现和引领,制度文化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校园足球开展的重要保障因素。  
4.4 行为文化  
        校园足球行为文化主要是在足球竞赛、足球活动、足球游戏、足球网络媒体中所表现的言谈行为、举止礼仪。校园足球行为方式是学生价值取向在校园足球实践活动中的具体反映。校园足球行为受到学生价值取向、足球理念理解、校园足球环境、社会足球环境、学生精神状态等因素的影响。  
        如果文化是一座“冰山”,冰山显性的部分为可见的生活方式或文化器物,半隐半显的部分为传统或价值取向,更深层次的隐性成份就是“信念”或“假设”。因此,校园足球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只是校园足球文化中的下位概念,是校园足球文化的一种“符号”或者“载体”,校园足球文化更多的是一个“意义体系”,包涵着“价值传递”和“信念共享”。因此,校园足球文化体系是校园足球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有机组合,而不是简单累加;只有让学校体育回归育人本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托,把校园足球文化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融入到校园足球文化体系中,让正确的足球文化价值观塑造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足球文化产品,让校园足球文化建设起于“意义”,终于“意义”,以“意义”构建“关系”,进而结成“校园足球文化之网”。加深学生对校园足球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理解,培养团结进取、诚实守信、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道德品质;培养实现在我和完善自我的功能取向;丰富校园足球文化内涵,打造和谐校园体育文化。
5足球进校园之足球文化特色建设现状
5.1校园足球的关注度不足
        关注和政策扶持的不足,严重阻碍了青少年足球的普及力度。举个简单例子,关于时间与班级人数问题。要想把一个项目开展起来,学校领导得重视,教师得有高涨的热情和全身心的投入。另外每个班至少有五六十名学生,想让他们都爱上足球会有一定难度。所以,必须得是小班制,学生才会投入,效果也才会好。此外,必须有比赛,班与班、年级与年级、学校与学校,以赛代练,学生才会有积极性,才会有荣誉感,才会更多地关注足球。而现实中,各校领导由于各种原因的存在,是不会考虑这些问题的。
5.2足球的教学安排压力过大
        统一把足球加进来,首先从整体的课时量上而言,会造成较大压力。就目前看,每年的上学期都要进行体质检测。9月开学,10月底就要把数据报上去,项目比较多,刚入学的新生不能一开学就测,需要腾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锻炼,这样会占用很多课时。不少学校还有自己的特色传统项目,比如跑操、太极拳一类,也要保证教学课时。所以,在原本已经安排得较满的课程设置中,若再插入足球教学,还需要保证一定的授课频率,会在教学安排上较为吃力。
5.3体育师资的数量和业务水平不过关
        各学校体育教师的足球运动水平参差不齐,足球专业教师数量不足,而学校班级和人数均较多,这样一来,每名教师所需承担的课时就会相应变多,每节课上需要管理的学生人数也会增多,对体育教学的组织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足球的教学和训练中,较容易出现运动伤,会让教师承担较大责任,所以,体育教师多数不太愿意根据教学内容和计划进行,而是自行降低运动标准,随意安排教学内容。对于足球的教学来说,体育老师的足球水平是十分重要的。老师足球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们对足球的兴趣,并间接决定了学生们的水平。不少体育教师年龄偏大,40岁以上,甚至50多岁还奋斗在教学一线,在精力、体力上都不够充足,示范也可能不到位,不利于学生的模仿。体育教学主要是教师的示范为主,动作示范不到位,造成误导,从而教学质量下降。
5.4教师、学生对足球运动兴趣不浓厚
5.4.1教师层面
        就目前而言,对校园足球活动开展感兴趣的教师不多。从每年的足球赛事现场看,总是那么几个熟悉的教练员,很少发现新面孔。既往曾有相关的调查发现,主要存在这几个方面的原因:(1)领导不重视体育教师在足球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付出;(2)家长怕孩子受伤或影响学业成绩;(3)年轻教师足球基础较差,不敢或不能胜任校园足球各项任务;(4)部分教师受利益驱使,怕吃亏,不想付出,甚至造成体育教研组内相互扯皮;(5)应付各类校园足球赛事;(6)教师怕学生受伤,家长不理解,加之学校的考核制度不当,制约了教师的激情;(7)班主任不支持。
5.4.2学生层面
        一般来说,由于年龄特点,小学生是对足球兴趣最高的群体,需要体育教师对其进行终身体育发展的正确引导。当学生进入初中后,分化现象严重,仅有少数男生对足球感兴趣。到了高中阶段,理科班的男生对足球比较感兴趣,并能参与到足球活动中来,而文科班的男生对足球兴趣不高,有几个想参加足球活动,但因“从众心理”影响,也就懒得去理会了。高中阶段的女生,对足球有兴趣的就更少了。待进入大学后,多数会受到之前十余年运动兴趣的影响,能坚持踢球的更是少之又少。
5.5器材场地等硬件方面存在问题
        环境、器材,是校园足球的物质保障。一般来说,场地器材是开展校园足球最基本的条件,尽管许多学校都有了塑胶跑道、人工草坪,但多数只有200~250m的田径场,与实际需要人均面积差距还很大。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渡过,会很容易受到学校文化、周边人行为的影响。如果校园足球氛围浓厚,对学生的足球兴趣是一种极为有效地激发。校园足球氛围好,喜欢踢足球的学生会越来越多;反之,则会形成恶性循环,喜欢踢足球的学生将越来越少,直至最后消失。到那时要再重新培养学生的足球兴趣,就难上加难了。
5.6应付比赛,保险措施跟不上
        许多学校在平时,以抓学习为主,要求学生们将大部分时间精力都投放到学习上,却忽视了体育训练。但一旦有上级部门组织各类比赛,需要学生们在比赛中为学校争得荣誉时,领导就会非常重视,亲临现场监督训练。但在平时不训练的情况下,很难在赛前较短时间内出成绩。在应付比赛时才进行足球训练的思想指导下,很难调动起学生们对足球的兴趣。而且,在不少学校,对于体育训练的保险措施跟不上,运动伤的现象屡有发生,使学校领导和教练们产生了心理阴影。甚至有些学校一味为了抓安全,禁止一切有危险的体育活动,乃至禁止举办各种体育比赛。
6校园足球文化内实施路径
6.1构建系统化校园足球教学文化体系
        足球教学是校园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足球教学文化的合理性、科学性、健身性与娱乐性对提高校园足球文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校园足球教学应秉承“以学生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利用师资、场地设施、地域气候等优势,结合足球项目特质,科学设计教学体系,利用足球教学手段,展示、学习校园足球文化之美。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优化教学内容、强调因材施教,面向学生开设不同形式、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足球教学班。针对不同水平开设注重技术细节的校足球骨干的训练选项课、注重技术学习的初级水平足球提高班、注重兴趣爱好培养的零起点的足球初级班。根据地域、气候、环境性别、爱好、水平开设沙滩足球、足球规则与裁判法解读、足球文化赏识、足球竞赛与组织等课程设置。构建以校园足球文化为引领,以学生培养为核心,以足球教学为主体,以校园活动为辅助,以校园比赛为手段,以隐蔽性课程为补充,以课程教学为保障课上课下、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的立体化足球教学文化体系,让学生在和谐、竞争、创新、自主、个性、平等、诚信的校园足球教学文化氛围中,既体会到足球学习的乐趣,也培养自我学习、自我运动、自主健康生活的积极态度和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完全人格教育和全面发展。
6.2营造生活化校园足球文化体系
        体育生活化既是指体育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过程,也是指体育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结果,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只有正确的校园足球文化才能产生正确的校园足球认知,才能激发适当的动机,才会有合适的校园足球行为。生活化的校园足球,就是让校园足球文化融入到学习生活中去,让校园每个角落洋溢着足球文化的青春。开展诸如:校园足球LOGO设计大赛、校园足球摄影比赛、校园足球宝贝展示、足球啦啦操、校园足球征文比赛、足球微电影、“5人制足球赛”、“足球电子竞技”、“师生友谊赛”、“足球吉尼斯”、“足球九宫格”、“KT足球”、“足球卡巴迪”、“足球嘉年华”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丰富多彩、生动热烈系列校园足球文化活动,给足球爱好者提供参与和交流的机会,并从不同视角展示校园足球的精彩事、有趣事、感动事、惊奇事。做到天天有锻炼,周周有比赛,月月有活动,真正体现足球与校园生活同行,足球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生活化的校园足球文化成为学生自我完善人格、自我展示、增进交流、拓展交往、获得身心和谐的校园生活方式,成为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热爱足球活动、欣赏足球美的重要手段。同样足球爱好者也把足球坚韧、竞争、团结的精神融入到学习生活中去。和谐的校园足球文化成为生生相识、师生互爱、生校共荣浓郁情感的连接纽带。
6.3制定规范化的校园足球组织管理文化体系
        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和落实人性化、规范化的校园组织文化体系,是校园足球文化发展的保障。开展特色浓郁、蓬勃发展的校园足球文化系列活动,需要得到校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校师生的积极参与。成立高效的足球组织管理体系;建立规范化的规章制度;建立人性化、常态化的足球活动体系;建立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第3方评价相结合的科学化的足球活动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化的教师进修培训制度。通过制度的规范化,能够人尽其职、物尽其用,实现校园足球活动的集约、高效、有序开展,保障校园足球文化的顺利开展。
6.4构建多元化的校园足球文化传播体系
        随着教育信息技术手段的丰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和远程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已基本步入“互联网+校园文化”的大数据时代,校园足球文化传播呈现及时性、自由性、开放性和多元性等特征,对现代校园足球文化的知识传授、文化传播提出新的要求。首先,学校利用教育信息化教学手段,加大网络课程建设,充分发挥网络课程平台优势,将足球教学、足球文化、足球欣赏、专家视点等诸多校园足球学习内容与校园足球活动、新闻、征文、摄影、校园足球之星评比等相关知识有机的融合到一起,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有效延伸足球课堂教学,起到了课内外一体化互动的教学效果。其次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微信、微博、论坛、博客、播客、飞信、空间等诸多新媒体技术使得校园文化呈现出自由、及时、个性、多元和开放的特征。改变学校足球师生的沟通模式、交流渠道,也对校园足球文化传播与交流产生影响。利用微信、博客、播客、空间、优酷、土豆等网站为平台,将记录校园足球文化、反映足球情结的微电影、微视频进行发布宣传。通过这些平台,扩展学生足球学习与交流空间,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拓展校园足球文化的辐射力度,传递校园文化正能量。
6.5打造立体化足球竞赛文化体系
        校园足球比赛是校园足球教学的集中展示,是校园足球行为文化的集中体现。针对学校场地设施条件、学生特点、校园足球比赛特点和学校教学任务安排,在比赛设置、积分制度、规则制定、精神文明评比、学生参与层次等方面进行校园化和灵活化的改进,突出校园足球文化的普及性和大众性。打造规范化、常态化、立体化的系列校园足球竞赛文化体系,营造人人参与、个个争先、融合交流、朝气蓬勃的校园足球氛围。在参与足球运动过程中培养集体主义、公平竞争原则、责任感、组织纪律性等优秀体育道德品质,凝聚校园足球文化精神,提高校园足球文化的传播力度。
6.6建立现代化校园足球环境体系
        校园足球环境体系是是校园足球文化的基础和外在标志,发挥基础性的作用,是校园足球文化活动的开展的主要场所和活动保障,主要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优美舒适的足球场地,现代化的体育设施、人性化的体育功能布局、温馨可心的宣传标示、洁净清新的活动环境、催人奋进的足球校园景观都体现出育人为本的特定文化内涵、体现出学校的足球理念和特色的自然和人文环境。高校领导者们必须正确认识校园足球的文化内涵,认识到这项运动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加大环境整治上的投入,完善各类开展足球运动所需的场地、器材、设备,加强训练场地的人性化布局和使用制度,鼓励足球社团的成立,为学生们提供追求足球魅力、促进足球文化传播的平台。
        总之,足球运动,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在我国,都有着重要意义。学校应响应国家号召,正确认识校园足球文化的重要性,在开展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场地、设备、人力资源分配,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促进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 6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938/s3273/201508/t20150811_199309.html.
[2]张艳粉,朱慧,赵山.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小学校园足球文化建设探究--以校园足球试点区为例[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13).
[3]张金文,娄方平.新时代校园足球文化的时代内涵与实践路径[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8,34(3):78-82.
[4]宋娜梅,梁潇,林用彬,等.中学校园足球文化结构及认知差异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2):30-37.
[5]覃刚,王健.近百年来中国学校体育教育的人文缺失及其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
[6]么广会,张龙,姚孔运,等.高校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缺失与路径研究[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6,28(4):73-76.
[7]安广辉,杨光.校园足球运动中常见损伤的解剖学特征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44-48.
[8]酒华炜.“校园足球热”背景下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内涵与构建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102-106.
[9]杨敏.以校园足球文化推动中职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路径[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04):80+82.
[10]刘忠伟,郝宝泉.中职校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01):133-135.
[11]毛振明,刘天彪,李海燕.校园足球实施一年来的成绩、经验与问题[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3):5-10.
[12]董众鸣,柳志刚.上海市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39(4):90-94.
[13]邱林,戴福祥,张廷安,等.我国校园足球政策执行效果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体育学刊,2016,23(6):98-102.
[14]李卫东,王健,黄睿,等.国外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经验与启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51(10):13-17.
[15]钟秉枢,何俊,郝晓岑,等.基于“补短板”视野下的新时代中国体育强国发展道路探索[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30(1):4-9.
[16]赵治治,高峰,孙亮,等.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建设:概念、特征与反思[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30(3):214-218.
[17]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质量管理与考核的通知[S].教体艺厅函〔2018〕18号,2018-03-12.
[18]2017年教育统计.各级各类学校校数、教职工、专任教师情况[EB/OL].[2018-12-06].http://www.moe.gov.cn/s78/A03/moe_ 560 /jytjsj_2017/qg/201808/t20180 808_344699.html.
[19]郑娟,陈华敏,郑志强.我国校园足球资源困境与公私合作:基于多重制度逻辑视角[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6,35(4):17-21.
[20]姜南.我国校园足球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的视角[J].中国体育科技,2017,53(1):3-8.
[21]蒲鸿春.基于熵值法的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以四川省校园足球为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43(3):115-120.
[22]喻和文,刘东锋.职业足球俱乐部与足球特色学校合作长效机制探究:基于社会交易理论的视角[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9, 38(1): 7-15.
[23]曹大伟,曹连众.我国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的本然要求、实然困境和应然举措[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20,39(1):118-124.
[24]王向东,孙硕,张昌盛.校园足球推广下学校体育文化目标建设与路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20,39(1): 112-115.

作者简介:白洪煜(1984.11.14---)男,满族,辽宁开原人,教师,职称:讲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体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